简介不了我
很孤独,已经不会自洽了。
对知识的获取没有快乐的感觉了,只有无尽的压力。我怎么变成这样了?
一下子释然了。身心健康最重要。
不做懒惰虫,就得做发条钟。
唉,还是得自己和法学死磕,还是得背书,还是得把课认真听完,还是得让自己适应这个学科。
对于没有天赋的人来说,学法和围城一样。
我的电影课老师好勇,第一周盲井,第二周浪潮,第三周大逃杀。
和村上笔下的孤独共鸣了。诚如没有色彩的多崎作。
即使这一切对我的生活都没有意义,比如这学期的大部分课程,我还是得“起舞”,得和它们内耗。
午睡梦到找kid要签名。
喜欢法国梧桐!!!怎么会有这么漂亮的树。
说起来,我在填志愿那几天以前,整个学习生涯,完全没想到会选择法学。世界就是一个万花筒,瞬息万变,和运气擦肩,和生活接踵。
学知识产权发现生活中好多直觉都是错的。
怎么说呢,现在整个人都被考学的方框框着,没有大二大三那种从容了,我体内总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我的未来像一盘死棋。只是想到爸妈在我生病的时候比我更绝望过,恢复期的现在也比我更努力,就有一种道德直觉,督促我努力一点,努力一点,撑过去,撑到毕业,一切就会有新的变化。
三十五度骤降到十七度,我做事的热情亦如此。
面对弟弟的离世,虽然悲伤,但因为现实生活的推搡,她们麻木了,这是一场没有号啕大哭的悲剧。时代拉扯着孩子们长大,也抛弃了很多孩子,时代造就了很多奇迹,也抛弃了很多平凡。一定要有人讲述,有人记住,有人反思,哪怕我们功利地说出——“非能力者才是推动世界转动的中坚。”他们不能糊里糊涂地被利用,他们不是螺丝钉。
发现了谈话电台这种艺术模式。这不是一场演讲,而是几个人的对话,这是魅力所在,我们不是台下的人,而是桌对面的人,聆听和记录,轻轻点头和摇头。谈话的一次性让这种模式有瑕疵:我们的本能的反应,笑与眼泪,甚至有时候嘉宾们和主持人们会失控,节目的话题会无序混乱……但是都是真实可感的可爱的,给我坚定的回应——与时代的混乱共存,没关系,人类是复杂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也不会摧毁一切。
听牛小雨(一位年轻的女导演)在《螺丝在拧紧》里的对话,她说她最新的电影《不要再见啊,鱼花塘》是一部让自己走出房间看外面世界的电影。
她把这部影片给自己的研究生导师看,看完以后,导师告诉她——“你的面前已经有一块玻璃了,既可以看见自己的影子,又能通过这块玻璃看世界。”这个比喻太奇妙了,希望我们面前都有一块玻璃,而不仅仅是镜子。
杨笠讲了去世的父亲,比起一种挑战和释怀,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次对话,没有那种非要跨过生死的洒脱,没有非要和解一切,这恰恰是她的温柔。以前有人只看到她的尖锐,现在有人说她江郎才尽开始钝化,都褒贬不一。但这一场,我才明白其实她一直在探索艺术和生命的线,不是跨过去,而是延长它。
有些话题和观点像坚果一样,徒手掰不开,必须拿坚硬的东西把它打碎,但一不小心,话题的内核也会碎掉。比如女权。 但为了看见品尝,还是得有人去两败俱伤。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