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年多了,碰到的华人不多,值得闲聊两句的凤毛麟角。在掰着指头都能数清的闲聊中,我大概了解了些华人支持保守派的理由及心路历程。为避免以点带面、以偏概全把个案普遍化,我只说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实。我能接触到的华人基本跟我年纪相仿,大的也大不到哪去,顶多超我五岁。这点人(全部)在没有拿到PR之前倾向支持自由党,因为他们鸡贼地明白没有自由党在移民政策上的“白莲花”,他们是拿不到身份的。然而,一旦他们拿上身份,立刻摇身一变转头支持保守党,希望把移民赶走,把物价降下来,开始批评当年自由党的移民政策把国家弄得乌烟瘴气。据我目力所及之处,至今还没有遇到例外。这种“公交车思维”在我遇到的华人里中招率100%。这种经历让我经常想起“灵活就业”鲜有自我反思与批判的蔡霞,出国前是党校教授,出国后是反党先锋,在哪都是名人都有钱赚。真聪明。她针砭时弊,上自由亚洲接受各路媒体专访,谈习近平,谈父母的理想、谈自己多年对党的反思,就是不谈自己作为党校教授作过多少恶,出过多少馊主意,讲过多少混账话。我非常讨厌这类“灵活就业”拿“反共”当生意的自诩知识分子的人。他们还真配不上这四个字。
「互联网上,形容一个人“很有活人感”是很高的赞美,被系统压抑太久的“牛马”会被那股鲜活的生命力所吸引。人们向往一种健康、任性自然的精神状态,渴望释放真我,也渴望与另一个真实、鲜活的灵魂产生连接。
互联网曾经许诺“打破壁垒,连接一切”,但30年来,在线交往并没有如愿景一般实现稳固的联结。反倒是弱连接乃至虚假互动让人陷入一种奇怪的、无法停止的疲惫,这种疲惫,比信息过载更隐秘,它让人在延迟、等待、曲解、猜疑、难以触达、失望而归的过程中消耗能量和信任。」
https://mp.weixin.qq.com/s/763pH_qg967EjyKo-BrI7A
我比我想象中的更无知,如果说招聘和晋升那一章的内容心里多少有数的话,工伤这章真的完全未知。
以“参考人(25-30岁的70公斤的白人男性)为标准,安全范围的辐射水平对女性来说是个灾难,化学产品的过度暴露(美甲店几乎全是女人工作+回家还要做家务继续和化工产品接触,还不知道化学物质混合的影响,但毒性会更大),扰乱生殖激素,与乳腺癌有关。
嘟嘟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