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虽然今年第一个月都没过完,但是已经隐隐感觉到和去年不一样。去年只是(复苏)希望破灭,虽然圣上也没怎么消停,但是在他消停的时候,市场情绪总体上还是比较乐观的——只要不继续折腾,总不至于比2022年封城的时候更差吧?您还别说,真就被打脸了。你看2024年开局这二十多天出多少(还没price in的)坏消息了?无论是汇率贬值地方基建项目整体叫停还是胡塞武装对红海外贸通道的威胁,个个都是打在要害上,而且你拿哪个都没啥办法。这都不是圣上作不作妖的问题,就算他洗新革面重新做人也没用了。总之,去年市场心态是“没有进一步的坏消息就是好消息”,今年是“没有上帝显示程度的好消息就是坏消息”,也难怪A股怂成这样。

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的全貌,比广为流传的那张更震撼。
何等的勇气。

我看《繁花》,是把它当作一个大众的文本,而非小众文艺圈子里万众瞩目、最终却搞砸了的文本。我不想那么刻薄,我想从我身边不读文学的人的角度来看,从我母亲、姨妈,甚至是老一辈的外婆来看这个作品——它是一个许久未见的作品。中国的电视剧市场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东西了。一个最朴素的感情是,我觉得普通人配得上做这样一个梦,尽管它远远不够好。

但你我都对原因心知肚明,被庞大审查破坏,留下破碎残肢的,又何止《繁花》一部。读过小说的,都知道《繁花》的好,它就在那里,但它不可以被放进这个文本讲述——它一问世就是央视主推的“主旋律时代剧”。

金宇澄谈小说时,都尚且提到有很多东西不能再往下写,并举例了李李的遁入空门。“李李出家的桥段,其实只是小说的中部,原因种种,不能继续写下去。现实中的原型是皈依佛门,三年后出来自己建庙。这一块无法写,不好写,有禁忌。她带两个小尼姑到处化缘,在浙江那边造庙,过了一年多对我讲,已经把庙卖给北方一大寺的和尚。”他非但不能写,还不能全部说透。

所以《繁花》交到王家卫手里,他又能怎么样呢,他造出了一个这样的梦,并且成为了更多人的梦(我指的是像我母亲、外婆这样的普通人,终于能有一部好电视看),这样也就已经足够了。够对得起这个烂时代了。#昨日书

matters.town/@Terminus/509499-

我妈今天给我数了最近的好几桩社会新闻,她说她难过,看得晚上睡不着。普通中老年人终究难逃的政治抑郁。

最近有篇文章写“通报时代”,被分享到微博,评论里都在狡辩,指责是资本和流量,才使得新闻变成今天这种局面。

但是像我妈这样的人,他们都是从抖音知道这些新闻的。中国能有什么流量,有也是给谁用的,你心知肚明,习的名字都能议程设置直接置顶了,你还能有什么可以被制造的流量,大家像野狗一样瓜分桌子底下的。

版画家宋源文(b.1933)
黑白木刻:
1998年《度过寒冬》
2005年《冬令》

“百善孝为先”
财新报道,2022年因为英超比赛中频繁出现球员和球迷在现场声援乌克兰的画面,中国各大网站被要求停播了当时的英超赛事。
但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不满“这么点小快乐都可以因为各种冠冕堂皇的原因被随意剥夺”,感到屈辱的铁杆球迷金先生将爱奇艺告上法庭。
2023年12月2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判决爱奇艺体育运营方、北京新爱体育传媒科技有限公司退还未播出英超赛事一轮所对应的7.84元,并承担案件受理费50元。
宣判后双方均未上诉,判决于2024年1月16日生效。金先生告诉财新,爱奇艺体育1月17日已履行判决,法务已向其转账57.84元。

很多自诩的高华知识人,往往把你国网络环境的恶化,某些极端的、保守的、落后意识的沉渣泛起,归结为“村网通”、“没文化的底层人也能上网了”。

然而这不是事实。上网技能普及到大众,普及到社会底层,这对极权专制政体决非好消息。

我们可以看到,在宣传领域,当今有一种非常尴尬的情形,与毛时代完全不同。那就是:极权专制政体已经根本无法向社会宣扬任何“正面人物”,任何“模范”、“典型”。

在信息闭塞的毛时代,当局可以很容易地通过一些造假手段,就能树立起一系列正面典型(例如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张海迪),号召人们去学习,但在当今,官方已经根本没法这么做,或者做了就会遭遇铺天盖地的群嘲,正如前段时间成为笑料的“送外卖赚百万”。

原因很简单:在毛时代,和雷锋处于同一阶层的大头兵,是没有途径向公众讲述他们的真实生活的,也就无法让公众知道雷锋这个道德偶像的虚假性;
但现在,快递员都是能上网的,他们马上就可以告诉公众,自己每天工作多长时间,能赚多少钱,以及,“送外卖赚百万”纯属放屁。

我又想到以前看到的一个非常有道理的评价:在这国,任何真实的存在,都是反动的。——“村网通”、“没文化的底层人也能上网”的意义,正在这里。

dw.com/zh/%E5%8D%96%E7%83%A7%E

看悉尼奶爸节目说台湾有个民间小党派叫欧巴桑联盟,主张妇女儿童权益,看她们宣传视频感觉特别暖心,能想象她们为了自身权益和社会制度问题去切实做事争取时的那种心情,这正是民主的意义啊,民主的意义不在于“皇帝轮流做明天到我家”,恰恰相反,民主的意义正是不需要每个人都去当官也能参与社会自治,这既是公民权利更是公民义务,即便选不上也不妨碍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联结,不妨碍以ngo的形式去切实做一些事情,去帮助一些人,一点一点推进社会的改变,想起以前被老中反驳选举制的常见说法是:“投票又有什么意义?开放选票就能轮到你当国家主席了?”←真的就是一种最典型的缺乏公民教育的社会的思维方式,这些人对选举和投票的唯一理就是“能不能也让我当当皇上”,你和他谈民主,谈到最后发现他还是想作威作福,还是想当人上人那一套,真是几千年皇权统治下的奴才基因,鸡同鸭讲,每天不是崇拜秦始皇就是崇拜毛泽东的人的脑回路确实理解不了民主的意义

各位友友们,如果你正在经历政治抑郁或者病理性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我存有一些指南,希望可以帮到你!

应对政治抑郁:这10条建议也许对你有用
mp.weixin.qq.com/s/IBzcGvauSYW

面对不公不义,如何在深渊中存活
mp.weixin.qq.com/s/nuTtYOf00lC

社会问题频发,如何稳定自己心绪?写给大家的社会心理互助指南
mp.weixin.qq.com/s/x_HV2KNIdV6

文章汇总 | 政治抑郁系列
mp.weixin.qq.com/s/QKl3m3VAolF

而对于心理创伤应激我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因为我也是。实在实在不行的话建议友友在当地精神专科医院向专业医生寻求帮助。接受可能性的
药物治疗+创伤治疗+物理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医生给我调的药是
来士普的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美时玉的盐酸曲唑酮片+优菲奥沙西泮片。仅供参考。

以及有书叫《创伤后应激障碍自助手册》和《身体从未忘记》。

刚刚是看到tl上有位友友求助,我没来得及标记,去复制了一下链接回来就找不到了。希望那位友友能看到!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抑郁自救
@board

开始比烂:
简中网络一个讲天气的B站自媒体,昨天回顾2008年春节冰灾。有网友在评论区说,广州火车站滞留40万人,当时的 “影帝” 总理到现场去。
我差点回复网友:那时候的影帝,至少不怕面对40万劳苦大众现场喊话。

当时有一个细节,影帝还是谁,紧急决定全国公路停止收过路费、停止查超载——这个决定阻止了可能发生的饥荒。
货车司机,工作条件恶劣,收入微薄,很多人就靠超载的部分赚一点点。突然说不查超载了,许多司机不顾冰灾路况危险,趁着政策的空隙赚生活费,也让各省的物资运力达到最大化。
那会儿的官僚,脑子里还有点常识。

至于新冠三年,封锁交通,在家挨饿,再倒打一耙 “路是通的、他们自己不跑” “没有封城、市民自愿居家隔离”。呵。15世纪以后的饥荒都是人为阻断道路和市场流通导致的。

早上醒来翻豆瓣,看到别人转的一个生活组的帖子。贴主说跟男友做爱之后急性尿路感染了,非常害怕去输了液。自己左思右想都觉得自己是个非常干净的人没有任何不洁,怎么会得这种病,后来才知道是那天跟男友做爱的时候男友用了放了将近五年的临期避孕套,觉得自己生病就是因为这个然后怒分手。
下面都在骂这个男的分得好云云,套子放五年可能确实也不安全了,但是整个帖子里中国人对疾病的态度还是令我瞠目结舌。
首先一个尿道感染而已,都不是STD,这大概是成年人最常见的急性感染之一,lz都不好意思说是什么病,就说因为做爱不干净生病了,我是根据她描述的症状和治疗方式判断出来的。其次生个病,lz的言语反复就是“我没有不洁”“我每天很注意那里的卫生”,非要找出个“不洁”的原因来,但是尿路感染这玩意,有的时候就是水喝少了。你又不是生活在无菌环境里,但凡是个有机体就有被感染的可能,平时没有感染只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有三层屏障而已,不是因为你洁身自好不碰男人洗下体洗得勤。话说回来,一个UTI就要上升到干净不干净一定是你性生活不干净的高度,真的得了STD岂不是得去死。
安全性行为保护好自己固然重要,但是中国人对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态度真的太有毒了。我19岁的时候被误诊患上尖锐湿疣,虽然就是一个walk in clinic的印度男医生瞎诊断,但是当时真的是给了我致命的打击,反复试图自杀。而且因为STD带来的污名化,老薛还仿佛拿到了羞辱虐待我的门票,反复折磨我羞辱我打我说我18岁就烂了逼,脏东西什么的。患癌都比这个好一些。虽然两个月被告知是误诊,但是这件事带来的损伤已经无法弥合。
现在再想就觉得很荒谬,不要说根本没生病,就算是病了又能怎样,看病就得了。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而中国人成天把疾病与意志力、强弱、道德绑定,我看这才是最大的病。

嘛,我小时候眼见我妈冷天洗碗开了热水,被我奶奶嫌浪费逼她用冷水洗,所以我对于“伺候别人”这件事极其敏感,忍不了一点,并且任何事情中只要有一丁点“吸取我的人生转移给别人用”的成分都会被我嗅出来,然后极其抵触。作为一个就是这么自我的人,到这个年纪早就有了孤家寡人的觉悟。虽说还没放弃事业,但也知道大概率得过一种勃朗特式的生活,物质上堪堪够用,没什么大钱也没什么大的“意义”,靠精神世界中的孔雀之死度过余生。我们拒绝单偶父权婚制(有些伴侣制度本质一样)的人,已经做好这样的觉悟了呢,知道自己会因此实质交更多税、生活成本更高、抗风险能力更弱、社会联系和资源受到削弱。所以看到已婚女性抱怨自己的婚姻中时间精力的分配多么不公,自己抵抗这种不公多么英勇,结局多么悲壮又无奈,而父权婚制的本质又是如何浩浩汤汤将人吞没……真就,怎么说呢,先退出合作吧。在没有更公平的分配形式,谈判桌上的另一方毫无动力改善的情况下,至少可以拒绝再单方面供血吧,不然我是男的我都不会想改善现状。让每个人回归自己必须打理自己的状态,回归精力支出上的公平竞争,什么极致的学术极致的文艺,让真正有志追求的人排除万难去做,在这个基础上看看谁才是真正天命学术/艺术/商业之子。合作分工确实可以提高效率,但现在成果分配不均,那么哪怕损伤整体效率也要打破现有分工,才有可能重新谈判边界。真正热爱某项事业的人不会被这点困难打倒吧,我们女性就是这么搞同人的呢。

我不知道茅于轼具体是因为什么,但是他以95岁高龄打破润学纪录这件事,说明在润这个问题上,有点家底的人和一般人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是避害,后者是趋利。趋利可以是抽象的,避害却一定是具体的。对普通人来说,润的动力来自国内上升通道的消失和生存空间的逼仄。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出去刷盘子送外卖甚至直播要饭也比在国内卷生卷死要好,走线的人当然也就多了起来。退一万步讲,就算过得没有在国内好,至少下一代也会有更多机会。与之相比,有点家底的人润,理由就会更加细节,甚至不足为外人道。因为明明在国内生活也可以还不错,出国之后明显要放弃很多既得利益,为什么还要跑路呢?一定是有些直接的刺激。这些东西往往很具体也很个人,有些不好公开讲,有些公开讲了也很难讲清楚。因为公权力的骚扰是无孔不入的,有些程度微小的迫害,对个人生活/利益/心态的影响却会是毁灭性的。可是你要说“我具体是因为XXX才润的”,又会显得小题大作——这不还没把你怎么着吗?你乖点不就没事了?而如果要把这些细节背后的价值观讲透彻,那就真是要冒着抄家灭门诛连亲友的危险了。正因为如此,你很少看到中产以上的人公开讲自己为什么润,他们只是默默地死了心,默默地被触动,默默地做决定。抗争之后的香港,封城之后的上海,甚至满世界乌泱乌泱逃兵役的俄国人都是如此。这些地方的中产阶级就跟A股一样,几乎不谈政治,却满满都是政治。

刚刚看了一个shorts非常有道理来转述一下:
假设有这么一个自动贩卖机:男性只要按一下就能得到一颗糖,但是如果是女性,机器会辱骂这位女性并给她半颗糖。
男性当然可以说只要女性按两次就可以得到和他们一样数量的糖了,但是与此同时这位女性也被机器辱骂了两次,于是越来越少的女性愿意去用这个机器。
明明只要改变这个机器的运作机制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社会对此给出的结论却是:女性不太喜欢糖,我们应该帮助更多女性喜欢上糖;也许是她们不懂怎么用这个机器,我们应该帮助她们更早接触这个机器;辱骂怎么了,她们太脆弱了,我们应该培养她们面对辱骂的钝感......这样问题就解决啦。

以上就是在STEM的女性的现状。

当父母辈谈“传统文化”我就想笑,他们虽然不是亲手砸烂旧世界的那一代,但绝对是在这种狂热癫狂气氛下长大的,没读几本正经书,却灌了一脑子暴力革命造反的红色意识形态,青年时代又南巡讲话抛开一切向钱看,恐怕没有比他们更蔑视传统直奔钱的奇特环境了,当他们说“传统文化”的时候尤其好笑,其实潜台词就是想说——你得供着我听我的

童年越被严厉约束的小孩,在焦虑和恐惧的包围中,对安全感的追求就被不断被强化,对失控失序就越不能容忍。

这至少产生两方面问题:
1. 长大以后,面对挫折感和挑战时,应激反应会异常高,因为对安全感的需求异常高,将之凌驾于任何其他感觉之上:关注点永远从「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被偷换成「内心是否感觉舒适」。

2. 行为动机经常被恐惧劫持,更愿意基于恐惧而非「想要」去行动,更愿意在拖延之后拼命驱赶自己去劫后余生,同时不能容忍失败和挫折(回到第一点)。由于成长中快乐和自如的体验太少,这部分真实的渴望无从触及。

bilibili.com/video/BV1kK411e7R #mTherapy

看首页上说找志同道合的伴侣最终因为愿望一样就是会零和博弈,最好是喜欢星辰大海的人搭配喜欢打理家庭的人。说实在,要真的这么搭配,后者怕是供不应求了,毕竟大多数人都喜欢挥斥方遒不喜欢打理琐事,不然也不会有秘书这个职业了。咱们人类就是这么令人遗憾。然而更遗憾的是如今也没多少人会选择这么搭配,再次强调我见过自己会赚钱的男人没有一个喜欢家庭主妇,真正看不起家庭主妇的不是职业女性而是她们的男人。没有人嫌钱多,家庭收入100万固然好但200万更棒,如今社会大家物质和其他东西的充盈感低下,被剥夺感和风险感强烈,早就不足以支撑眼看着伴侣长期不创造可见的经济价值了。大部分男人想要的不是找个喜欢打理家庭的人搭配各取所需,而是伴侣全方位为自己的人生服务,问题只不过是如何平衡在不触发对方反抗的节点上而已。男人让女人当家庭主妇支持自己,甚至都不是强行要求一种分工,而是这是当下最经济的选择,如果在为自己服务之余女人还有办法赚钱,他们不会希望少得这一份钱的。

显示全部对话

林培瑞真是个语言的天才。上一次这么感觉是因为那个“吊灯上的蟒蛇”(Anaconda in the Chandelier)的比喻,这次又被“坚硬的空洞”惊到了。以前总觉得,说这个政权脆弱和不脆弱,都有无法解释的地方。现在意识到,这是因为“脆弱”不是个准确字眼,“空洞”才是。它之所以某些角度看起来不脆弱,是因为空洞外面是坚硬;它之所以某些角度看起来脆弱,是因为坚硬底下是空洞。真的,最让的烦躁的就是这个“空洞”。几十年如一日一遍又一遍地讲“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可就算十几亿人都进化成完全没有自我的工蜂,这个唯一有资格思考的蜂王脑子里又有啥呢?啥也没有啊。你把一个软件拆解到最后,发现它所有代码的唯一指向就是保证自己不被卸载,这就叫“空洞”。

voachinese.com/a/chinese-condi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