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古街挂白灯笼被指媚日 不该纵容无理举报】近日,有网传视频显示,河南焦作恩州驿古街出现白色灯笼,被一些人质疑为“日式风格”。对此,涉事的天河公园发布通报称,恩州驿古街整体装饰设计为中国唐风风格,灯笼色调以红黄两色为主,针对网民提出的白灯笼“不够喜庆”意见,现在已全部改换为红色灯笼。又是所谓的“网民意见”,又是所谓的“媚日”,先不论对不对,公园在被质疑后,赶紧全部换成了红色。这是这一波,或者说近年来一种“爱国监督”的一个小事件,却极具代表性。
审美本就有不同,有人喜欢白灯笼的雅致,有人喜欢红灯笼的喜庆,这很正常,但不能动辄扣上“媚日”“不爱国”“文化渗透”的大帽子。日本的传统文化,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华夏文明,深受唐文化影响。所谓的日系元素,和我国的传统文化,不可能做到完全切割。如果白灯笼日本能用,国内反而不能用,那真是笑话。
前不久,南宁地铁折扇广告被举报像日本的旭日旗图案,虽然广大网友都认为这无中生有的举报太过分了,但南宁地铁还是“第一时间”拆下了广告画。如果某些元素只要被指控“日系”就不敢用,无异于作茧自缚、自行挤压创作空间。更离谱的是,有些自媒体主播似乎从这一波“图案大排查”中窥见了流量密码,俨然做起了“职业打日”的生意。
若任由这些人胡闹,当穿着汉服的姑娘被拦下,中国传统古扇的图案被撕下来,汉唐遗风不敢露头后,我们剩下些什么?这不是瞎折腾么?类似的举报,并不能让隔着大海的日本人感到难堪,只会伤害到自己同胞。为什么一举报就灵,商家就跟着害怕,有关部门也跟着打哈哈,或许是更值得反思的地方。 #洞见计划 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https://3g.k.sohu.com/t/n760608279
房地产信仰1.0是相信国运,房地产信仰2.0仍然是相信国运。只不过前者相信的是繁荣,后者相信的是衰退,以及在衰退周期里政府啥都干得出来。这不是一种经济预测,纯粹是一种心态感知:面对大洪水,普通民众唯一能够合法/方便/安全持有且有实际用途的大宗实物资产也就是房子了。在不可测的危机面前,它能不能保值都是次要的,关键就是图个安心。真到了除了钱不值钱啥都值钱那一步,房子至少是你与流离失所之间的最后一道保障。不然为啥鹤岗的房子都有人要?不就是为了在最坏的情况下肉身有个安顿吗?进一步说,你还真别小看老百姓的这种直觉,因为这个政权一向的习惯都是创造更大的问题以解决当前的问题,所以通缩虽然是经济学上的事实以及必然,但是接下来的剧本,保不齐就是因为太冷然后官府下场烧炕,反而把你热死。
觉得这个评价是最精准的,最能揭示出这场争执背后,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心态,以及冲突从何而来。
从粉红战狼一方来说,之所以他们居然好意思大剌剌地要求钢琴家删视频,是因为,某国社会环境就是这么运行的:公权力不受限制也不公开,任何面目模糊的“有关部门”,都可以要求小民百姓“配合工作”,而如果后者不识相,就会有麻烦上身;
从伦敦钢琴家一方来说,他之所以一再强调法律意义上的“allow”,是因为,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里,除了法律,没有任何政府机构和个人,有权要求他“配合工作”,哪怕是国王。
PS:我很怀疑,伦敦钢琴家对某国的真实社会状况,其实心知肚明。他之所以要反复强调“allow”,后来还把战狼们举着的旗子直接称为“共产党的标志”,就是为了在大众面前,彰显那些个“某国特色”,让“特色”在更多人面前,现眼出丑。而粉红战狼们也真听话,真配合他,用声嘶力竭的爱国咆哮,帮洋人把“某国特色”渲染得更加淋漓尽致。
因为三体的原因一直不待见雨果奖。也许他们当年不颁这个奖给刘慈欣,我会少看到一点拿黑暗丛林法则当宇宙真理的魔怔人,少看到一点中国故事,甚至都不会有流浪地球一.、流浪地球二。what a wonderful world。
可惜天不从我愿。
但给三体发奖确实是有代价的。知名外国奖项给了中国人无上的虚荣,多少潜在利益被看见。然后牵线搭桥、眉来眼去,终于中国成都承办了2023年的雨果奖。
自然,中国传统艺能也要帮这个国际奖项好好完成一波在地化。不仅是徇私舞弊,甚至引入了政治审查——直接用规则毙掉好几个国外大热作品,并给中国科幻故事大开方便之门。听说六个奖项,其中四个颁发给了中国人。真是个好数字。
尼尔盖曼直接在脸书上公开质问雨果奖执委会大卫麦克卡迪,为什么自己的作品睡魔第六集不满足提名资格。就像卡夫卡笔下的城堡一样,主办方永远不给出一个确切的规定。
Gaiman said: “This is obfuscatory, and without some clarity it means that whatever has gone wrong here is unfixable, or may be unfixable in ways that don’t damage the respect the Hugos have earned over the last 70 years.”
七十年累计的声誉,来了中国一趟,便毁于一旦。
昨天談到很多人在百年循環的預期下,拼命要潤出去。在我看潤出去和考公都是同一思路,就是在湧動的大潮中,找尋一塊不會打濕鞋子的落腳地。區別只在於他們認定的錫安不是同一個。然而絕大多數考公的和潤的人,可能都沒有思考這樣一個先決問題——就是這個安全落腳地真的存在嗎?如果他根本就不存在,你們今天的種種準備又是在做什麼呢?
我認為西方面臨的變化至少是百年級別的,那麼對中國呢,我認為變化可能是千年級別的。這個級別源自何處?我認為在這輪大潮中,我們有望終結秦制,那可不就是千年級別麼。
關於千年級別,目前還有一些其他跡象,比如在千年的中國歷史上,人口減少都是靠天災,戰爭,疾病,飢餓來完成的,現在這種自然平和地減少是千年所未見。
關於秦制的終結,當前劉仲敬的理論流行可以看作是一個先導,我不認同他關於未來的很多描述,但他理論流行的這一現象就在向我們昭示這種可能並非是無稽之談。
我前面說過,中國當前的制度劣勢,或者說落後時代的老人們以為的制度優勢,就是那個強幹弱枝。如果這個動搖了,那麼整個社會的結構也將隨之變化,屆時,當前很多被人詬病的社會現象都會隨之改變。
我認為中心失靈的現象不止發生在中國,而是世界範圍。它的本質是人類文明已經成長到一定高度。就像樹長到一定程度就要橫向發展,而不是一直漲到天際去。
to be continued……
最近好像哪个部委公开表态,老旧小小区的电梯应装近装,由此可以开发近2.6万亿的市场。
这么说就意味着装电梯的钱肯定是老百姓出(不直接掏的话,很可能以扣费或贷款的形式提供合约),等于是把公共福利支出的资金压力转嫁到老百姓身上了。老百姓出的话,就一定有出不起的和不想出的,由此必然会全面引爆老旧小小区的基层政府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的矛盾——就中共基层政府为了政绩不惜一切代价心狠手黑的办事风格,民间处理公共事务以闹为主欺善霸弱的办事模式,后果太严重了。
更不用说居住形式为租住和借住了。房东和房客的关系会加重或激化这种矛盾,房东会以自己不住所为由不掏装电梯的钱,街道居委会必然各种给房东施压甚至挑动群众斗群众,房东自己不掏就只能把装电梯的钱加在房租上转嫁给租客,租客掏不起租金或者不想支付更贵的租金就必然会提前退租,进而引发与房东的押金矛盾。如果政府在提供官方担保的相关贷款,那就不仅会制造一大批失信人,也会让一堆被迫垫付安装费用的民间企业破产倒闭,更可以想像的是,势必会出现大量强买强卖权力寻租以次充好的违法行为,这样的电梯,运行安全都难以保障。
现在这个狗屎环境,由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民间基础福利设施强制投资,大概率是个悲剧,怎么想都是一副千古未有之大乱局的结果……
《董永》,满足性饥渴赤贫男性的所有幻想
天仙配的故事,我看到的最早版本是晋·干宝《搜神记》中的《董永》,创作年代大约是西晋·建武元年=304年,二傻子晋惠帝末期(更早就不知道了)。
此版故事很简单,父亲去世没钱下葬,董永遂卖身为奴。主人感动其孝行,赠千万钱令回。董永守孝三年期满,赴主人处供奴职,路遇一妇女对他说:「想当你媳妇。」(这位妇女相当朋克了)于是俩人同归主人处。主人本不求回报,董永蒙其厚恩必要报答。主人知其妇善织,于是勉为其难要她织縑百匹。媳妇十天完工,主人都惊了,放夫妻而去。走到之前二人相逢处,媳妇对董永说:「我是天上的织女,有感于你的至孝,上天派我回报你。现在你的事完了,我不能老跟你耗着。」语毕,云雾四垂,忽飞而去。
【Fin】
结尾没后来的故事那么多周折,相当干脆利落,织女piaji就飞啦。
主人也非后世流行版本里的吝啬、恶毒,而是不吝钱财、仗义相助,不求回报。
这个早期版本的本意是赞扬董永孝感动天,获得好报,跟什么仙女配凡人的所谓爱情故事全无关系。
《董永》意在弘扬孝道,褒扬孝子。中国这类传统故事有个特点,喜欢拿女的犒赏男的。比如《董永》,深究起来董永除了爹正常死亡,他自己不仅啥也没损失还白捞不少好处。主人赠予千万钱,相当于覆盖了董永守孝三年的所有生活费且绰绰有余,令其不愁衣食小日子过得不要太滋润。董永回主人家路上有仙女自荐枕席(这么写是怀疑他俩肯定睡了。)最后董永一分力气没出,织女替他完成本该他自己的工作。而董永只负责说了点尽孝、有恩必报的漂亮话,除了动了动嘴皮子,啥都没干,尽享好处。
《董永》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原创者为何不能满足于主人赠予董永千万钱作为对孝子的褒赏呢?要知道这是一笔巨款,还没要他归还。是不是因为要塑造一个不贪财且有恩必报的完人孝子形象?所以便进一步画蛇添足派天上人出马?仙人来无影去无踪,董永即便想报答也抓不住人,那么自然没必要像对主人一般被有恩必报束缚。这种故事从骨子里透露出对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渴望。进而为何一定要派个仙女呢?仙男不行吗?当然不行了,仙男没法解决直男董永的性生活呀。
男性或者说是父权社会编造的这则传统民间故事在褒奖所谓的模范孝子时,热衷凭空许男人以财富+女人,以满足性饥渴赤贫男性的所有幻想。而且把不劳而获的财色兼得包装成千百年来流传的美谈,多么可笑。
忽然想如果性别变了呢?作为孝女的董永买身为奴,最后她会靠动动嘴皮子得到财富+仙男吗?这种故事压根就不可能有。真实历史则是,她董永卖身给主人,连块牌坊都得不到吧。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我见过,我见过Kpop脸书小组里的巴基斯坦女孩把防弹少年团的歌词“总有一天冰雪消融,春天将会到来”写在断壁残垣上,我见过贫困的尼日利亚女人来信感谢我公司制作的流行色情小说让她度过了难挨的日日夜夜,我听说过某个我很讨厌的游戏启发了一个美国女人逃离自己的虐待狂丈夫……
我自己,我自己也是从那里过来的,被认为幼稚甚至低劣的子供向动画曾经也拯救过年幼的我,二十多岁的我至今还会因为同人作品里的真情流露而流泪。
我只想告诉大家没必要因为自己对所谓的“烂作品”抱有真挚的感情而自责和羞耻,界定作品好坏的标准本身也未必就是客观的,你欣赏的作品也不能用来定义你自身的价值。当然,我只是一个路过的网友而已,我说的话没有什么意义,但我希望挣扎于这个想法的人看到这段话能好受一点。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