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1广东梅大高速路面塌方,5.3胖猫事件流量登顶。2025.7.8天水通报幼儿血铅超标是因为彩绘颜料但是没人买账反而引发新一波舆情,7.13各大官媒联合转发大连工业大学“国格逼”事件。现在复盘,你完全可以想象出网信办具体是怎么干活的:一边在盯着流量,一边在看着手里的“政策工具箱”。想要压下去的(自然负面)流量,就像对手打出来的牌;能够引发流量但是需要推一把的事件,就是自己手里的牌。而他们赢下这个牌局的底气,不只在于能随时看所有人的牌,更在于双方牌力的不公平换算。你想啊,高速塌方背后的大基建质量问题,儿童铅中毒背后的环境问题,医院报告各地不一背后的政府公信力问题,哪个不比“蛇蝎美女纯情少男”或者“中国女大睡老外”之类的屁事重要?但是在舆论场就不是这样,后者几乎一定能赢前者,更何况背后还有官媒的加推。当然,也不能说官方就赢麻了,因为这样也做有一个预期之外的后果,那就是由于官方几乎每次都是在用性别议题对冲社会议题(这是必然的,因为当官方想要推一个相对安全同时又有流量的话题时,几乎只可能找到这类),所以就无形中帮助性别问题成为了焦点。而这对官方并不是完全无害的,因为性别即政治,而且是一种能够潜移默化改变社会心态的政治进程。你看这次的国格逼事件,连最铁血的粉蛆,也只敢嘟囔几句“毕竟私德有亏”以及“只是学校内部通知”之类的屁话。乐观一点说,哪怕是稍微普及了一点“要尊重女性”的意思,也算是有点进步的。再乐观一点说,从学会把女人当人开始学会把人当人,也算是一种全民的政治启蒙。从一个诡异的角度说,这倒真应了incel最喜欢说的那句“拳塔一体”:你们的大爹(塔),至少就“流量对冲”这个操作来说,确定是在某种程度上无意中助力了女权(拳)意识的兴起。
“国进民退”,就是吴思所谓“崇祯死弯”的2.0版。由于这个2.0版比“征税-平叛-更多叛乱”稍微复杂点,也难怪圣上的脑子转不过来。你代入怹的角度想,2016年提出“理直气壮做大做强”时,90年代的下岗潮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时移势易,一方面国企在各方面都缓过来了,另一方面又垄断了最优质的资源,怎么看怎么是有这个底气的对吧?然而,具有小学生以上学历的人此时就应该会想到一个问题:过去二十多年国企之所以能缓过来,原因到底是什么?不就是国企在收缩,让民企占据了更多市场份额吗?进一步来说,国企之所以日子过得还行,不就是因为占据了上游资源,所以吃到了民企发展的这波红利吗?否则你垄断的那些资源如何变现呢?这里存在一个反向的“崇祯死弯”,就是国企越是往后退,反倒越是能够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轻松挣大钱。就好比你垄断了石油,当然是希望用石油的企业越多越好,即使这会降低你的企业本身在整体经济中的比例。然而这个逻辑虽然不复杂,在圣上那里却是讲不通的。怹只看到国企日子过得还不错,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努努力做到更好呢?此时就出现了“崇祯死弯”2.0版:1、国进民就退,2、民退经济就失速,3、失速就会出刺激政策,4、刺激政策永远更偏向国企(近水楼台),5、回到1……通过以上分析你还能意识到,所谓“艰难时代造就坚强的人,坚强的人造就繁荣的时代,繁荣时代造就软弱的人,软弱的人造就艰难时代”这样一个说法,其实是只谈了表象没有触及内核,真正的内在逻辑是,艰难使得权力不得不收缩,收缩导致繁荣,繁荣导致权力恢复自信开始扩张,权力扩张再次导致艰难……从这个意义上说,专制权力其实也是某种内在调节机制的。而这又是“崇祯死弯”的另一层意义了(可以说是3.0版)——如果遇到了一个死磕到底的圣上,艰难时代也不收缩,越是遇到困难越强调敢于斗争,那就真是越勤政越亡国了。
incel理论有两个思维误区(或者说是故意利用),一是选择性关注,二是不当归因。关于前者,最典型的现象,就是“与外国人交往的本国女性”受到了与其实际影响完全不相称的关注。事实上,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本国女性都不可能是主要和外国人交往。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大国,无论是语言文化还是人口基数,都决定了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普遍现象。可是为什么虽然不普遍,在舆论场里却如此引起关注呢?这就完全不是统计学事实问题,而是体现了incel的心理焦虑了。而这就延伸到第二点:不当归因。任何人做任何事,原因都是复杂且多元的,甚至本人都说不清楚。可是当一个女性与外国人交往时,incel们马上就跳出来指认,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对方是外国人。为什么?因为这样最不伤他们自己的体面啊。不是因为自己毫无魅力,而是因为自己的国籍,继而可以化身马列主义战士进行一番社会批判。本来是猥琐的阿Q,突然变成了光荣的切格瓦拉,这福气给谁谁不要?
时代真是进步了,保守阵营学会了进步主义话语,厌女也能伪装成“对潜在权力关系的客观分析”。这段文字,乍看起来很像是在为受害者辩护,其实是为了把她们更牢固地钉在耻辱柱上。博主的意思是说:我知道你不是荡妇,你只是慕强和趋利而已,这不怪你,这是由于外国人在中国受到了超国民待遇,真正有辱国格的是造成这个现象的人,而不是被这个状态影响的女性。是不是听出不对劲来了?有没有感觉像是一坨屎被包装成巧克力,嚼了半天才反出味儿来?对,这就是一种最隐蔽的,进步话语包装之后的厌女。博主骨子里还是相信easy girl那一套的,只不过加了一层自以为是的权力关系分析而已。说真的,这种“你确实是贱但这不怪你”的居高临下阴恻恻的态度,还真不如孙吧男的破口大骂来得直爽。甚至可以说,在“不尊重女性主体性”这一点上,这段看似温和,像是在替受害者辩解的文字,反而才是最恶劣的。退一步说,就算博主真的没有恶意,那他也是太草率了:首先,“优先和外国人交往”本身就不是事实,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事实;其次,说中国女性和外国男性交往是“慕强和趋利”,是一种下作的扣屎盆子式的诛心之论——你怎么证明爱慕一个人就没有一点“慕强和趋利“成分呢?废话你没有,因为这根本就不是问题的重点啊。而且我为什么要跟你解释为什么跟外国人在一起?你又有什么资格论断我就是因为什么具体原因?我就纯好奇不行吗?我自己都不知道具体是为什么不行吗?说到底,任何一个体面人,都不会以这种方式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而当一个本来应该是很聪明的人,言之凿凿地发表这种谬论,还以为自己是在替女性辩护时,就更能让人意识到厌女意识是多么深入人心。
男性不发表性别议题就当是自己人 女权不发表耽美议题就当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