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新农管这个决策,无论是从财政(现有的机构就能完成农业执法队的职能,没必要额外再花这笔钱)还是维稳(很容易在原本没有矛盾的地方制造矛盾)的角度都是不可理喻的,但是考虑到那谁的成长经历,却又极其合理。因为无论是大饥荒(却没有捍动政权)还是上山下乡(城市失业人口地方可以流放),前提都是有效的农村基层组织,这才是真正的基本盘。可是改开之后,“生产队”这个控制农民全部生存资源,让干嘛就得干嘛的基本单位已经不存在了。也就是说,在中国未来不断朝鲜化的过程中,广大农村地区是缺乏抓手的。怎么办呢?重建生产队是不可能的,那就搞个差不太多的执法队吧,反正功能是一样的:关于农民生产生活的一切它都能管。

组织化是社会化的前身,我知道它不可避免,但这和我讨厌它又有什么关系。我接受了,我活在组织化之中,世上没有一分钱是不沾血的,没有一个人不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但那又如何,我接受了,我忍受了,我承认了,难道还要心悦诚服地崇拜?

昨天聊起来的时候还在说,海外针对被捕人权律师的支持和资助还是比较充分的,而对于被捕女权主义者则…因为所谓“民运”或者“反贼”圈子非常厌女。
希望这个现状能从我这一代开始发生改变。这是我这一代该做的事。

@ZachL @Tuilindo 这些估计很快也会出现的,农管队已经出现,这些官僚到时会成为最高意志的忠实执行者,类似赫鲁晓夫的玉米种植之类的事情很快就会发生。过去的调节靠的是补贴,比如说你种植小麦和玉米或者稻谷会给你更多的补贴,以此来鼓励大家种植粮食。但是后面国家不想出补贴,又想强制大家种植主粮作物,只能靠所谓的农管队强行规定吧估计,但是这会严重打击农民种植积极性,外国的粮食再进不来,后面很快就会灾荒的。再加上农管队本身也要吃拿卡要的活着(他们又不从事生产),无人关注的乡村会因为最高意志的想搞乡村振兴而变成人间炼狱吧。

@RFA_Chinese_mirror 关于这个,来多说几句。因为出身农家,对此处有点了解。一般来说,这个补贴不会按照人头数来发,会按照手里土地的多少来发,按照过去包子皇帝说的守牢18亿亩耕地红线,平均一亩地是5.6元,这个钱甚至都不够浇一亩地或者一亩地的种子钱。就这100亿的绝大部分会被挪用和贪污,最后发到农民手里可以说近乎于无了。老一辈的农人老去,新一辈的农人不会依旧这么被压榨的,他们到时宁可去啃食同类也不会去忍耐吧。机械化和管理水平能跟上还好点,跟不上的话饥荒也许随时会来。这所谓的一百亿真的就跟打发门口狗一点面包屑一样。有生之年,必要亲眼看着皇帝死去。

“无痕施政”是不可能的,这些荒腔走板的现象,就是那些没有留下文件证据的混账政策的“痕”。这很像是因果推理里的“剩余法”:如果你穷尽所有常识也无法解释一个现象,就能断定背后一定有别的原因。多年之后的某位史学家,面对同事的质疑(“当年居然有过关于抹除防疫记忆的政策?不可能吧这也太扯淡了吧?”)时,就可以翻出这张照片甩在对方脸上:“那你怎么解释这个?”

痛恨这个地方 为什么非要把一切事情都不必要地搞得很复杂 得意洋洋地刁难无力反抗的人

豆瓣上迎合国内经济下行+政治保守的保守主义女权内容已经越来越多了,从小组入侵到广播,言论空间收紧所导致的集体降智已经显现,当先锋的主张无法被充分讨论,那保守的主张则必然独占鳌头,尤其那些近一两年才注册、每条广播蹭各种标签的账号怎么看都是批量制造的,这些账号宣扬着各种保守的理论,几乎就是明目张胆把本土糟粕和时下女性的议题杂揉在一起,以一种独特的「女权主义女德」形态呈现在眼前,狠狠抓住文化封闭经济下行导致人群思维保守化的流量密码,在一个不允许上街不允许讨论红线之上话题的环境里,这种畸形的「启蒙」,一定会让本该反骨的思潮朝着老大哥喜欢的方向发展,所以你说没有人吃女权饭割女性韭菜我是绝对不信的,只不过,这群人恰恰不是小粉红担心的「境外势力」,而是彻头彻尾的「红色势力」,例如今天看到一个反对性自由的广播,评论转发令人瞠目,连在言论层面讨论性的自由都没体会过,就已经反对生理上的性自由了,我已经逐渐怀疑当下的女性议题里有没有官方下场的操作了,毕竟女权议题经过铁链女之后是明显压不住了,官方很可能会想,与其让中国女性接受西方民主女权主义的「异化」,不如由我们直接主导和批量制造符合中特社的女权,从根上裹小脑来防止女权思潮对专制统治造成冲击,另外经过友邻的提醒,如果细想近期上野千鹤子这位马克思女权被大肆营销的现象也是非常奇怪且可疑的,很明显不是巧合,就算此事与官方无关,至少也是出版社窥探到中国社会文化之后的投机行为,总之女性主义在国内被保守思潮反噬到这个程度实在令人遗憾,如果西方女权在左,沙特蒙面在右,那现在简中主流的女性议题的话语权已经在明显的向右转向了

总觉得老中人喜欢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他人(这里身份的限定特指在社群里有一定资历的人对刚入门新手)成果指指点点的习惯是酒桌文化的延伸,而网文领域似乎又是这种现象的重灾区。
之前看到一个起点新手作家把自己作品片段贴到论坛用比较卑微的语气向大家伙求建议,下面有个比较出名的网文大v回了贴,虽然也有他的建议,但是语气参照饭桌里摆架子批评唯唯诺诺下属的的中年啤酒肚男领导,而这个大v之前也经常以这种姿态出现在各种询问建议的新人作家提问的答题区里。
之后又在论坛翻到个帖子,贴主认为这位大v说话语气有点太自以为是,看着很不舒服。碰巧这个问题下开头那个受过大v指导的新人作家也来回答,他使用了一个古代师傅与徒弟的类比来阐释他的看法,印象中大意是这样的:古代学生想花钱拜师学点东西都难,你作为一个没混出名堂又没啥才华的刚入门小白来白嫖求建议,有人愿意理你说两句写得真烂都不错了,凭什么指望别人不收钱就教你东西?更何况是这种有着十几年宝贵经验的大佬亲自给你建议——别说他臭着脸给建议,就算他把我骂得狗血淋头给建议我也愿意。
之前在其他简中网络兴趣爱好社群里也见到过类似的情景,好像“有经验的老师傅愿意免费施舍给新手建议,无论态度如何新手都该感激涕零”已经成了此地人们心照不宣的一种文化共识,而一般而言,就我个人观察而言似乎圈子相近的意识形态越接近民族主义(或者更精确地说是认同中华老糟粕徒弟要把师父当亲爹天天磕头那套)也就越认同这种价值观,网文圈、国风爱好者圈应该是比较突出的两个。
先不说这种价值观隐含着的“如果一个人很有资历那么不如ta的都得沦为人格上低于ta之下的人下人”这种朴素的社达观,就单说说学习者发帖求助向他人寻求非精确技术性上的建议这个行为本身,我认为索取某种信息与索取某种实物这两者的性质并不同(更何况学习者索取的信息多半是难以有公论的非客观的某种经验而非数据),任何提供信息的人都没办法保证其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其中穿插的以个人主观角度出发的因果关系也没办法得到证明,因此实际上信息提供者并不能保证自己的建议百分百正确甚至至少多数情况下正确,因此对于求助者也就不存在什么做出帮助行为就一定导致别人切切实实得到某些东西的必然“恩惠”关系,不论何时诉诸权威总是不应当的。
再换一个角度说,如果那些摆出说教姿态的权威指导者是出于“你什么也没付出却得到了经验丰富的我的建议,我亏损这么多,因此就算是为了平衡一下我的损失,我也不应该摆个好脸,而应该用最烂的态度去面对你,这样你起码还不会纯粹地得到那么多”这样的老中式拧巴损人等于利己式思维,好像内在逻辑也是怪怪的......毕竟如果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这事真的有作出行为的人感到有那么损失惨重以至于不得不搭配一种不仅仅是没有稍微费点功夫去使用日常的友好用词而是使用一种刻意的傲慢腔调去指指点点的话,那又为什么不惜顶着这种麻烦也非要做这种让自己感到利益严重受损的事呢?这难道不是恰好证明了强调免费传授经验涉及到他们利害关系的说辞是错误的,而他们这种行为的真正目的实际上正是他们所称的附属品,即用来满足虚荣心的高高在上的说教态度?为什么他们要说自己传授这些是完全不图回报的呢,我看他们免费获得一个给别人当爹的机会,沉浸在对别人的作品甚至人生指手画脚的快感中不是享受得挺不亦乐乎的吗?==

我也看到那个因为一碗面崩溃的女人视频。我也看过一个崩溃的外国女人的视频,那个视频的目的是控诉男友,指出这个男友用各种手段激怒女友,然后开始拍视频,误导观众女人精神不稳定。男人坏起来都一样,国男在数量上取胜,在手段上,大家半斤八两。但是整个社会氛围,完全不同。同样是个崩溃的女人,文明的社会问,对方干什么了?她崩溃的前情是什么?你国社会,看吧,女人就是不讲道理。
我看的博主剪辑了一堆崩溃的女人,一大半带着婴儿,她的主题是看看这个社会把女人逼成什么了!评论里照样大群的人表示女人就是这样,动不动就发疯。我反正看了很崩溃,我都不知道她们为什么崩溃,但我能感知她们绝望。作为一个母亲,我搂着小婴儿的时候,从来没有崩溃的感觉,太好玩太可爱了。但是,如果我没有任何支持,有的是各种吹毛求疵,嫌弃鄙夷,我一样崩溃,这一点不难想象。作为一个妻子,要是我天天面对的是还不如一堵墙的伴侣,我也会崩溃。女人为什么发疯,99%都是伴侣逼的。
女人们啊,但凡觉得时常要崩溃,不用自我检讨,都是对方的错,time to go。把崩溃的精神来安排how to go 而不是该不该。

前些年有个真事儿,就是警察在银行劝说一位大爷不要给骗子打钱,大爷逼急了冒出一句:如果真是骗子,你们去抓他就好了呀!当时是当笑话看的,现在回想起来,大爷其实自有一层道理——反正是实名制的时代,警察真想抓人没有抓不到的。但是大爷没明白的另一层道理是,公权力做任何事情,能说给你听的理由都只是“旗号”而已,当不得真。实名制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抓好人(比如编程随想这样的),虽然理论上它确实让抓坏人也更容易了,但是架不住它同时也让坏人干起坏事来比以前方便得多,而抓坏人又不是公权力的刚需,所以结果就一定是好人的权益更加得不到保护。而且你知道更妙/惨的是什么吗?是这样一个结果就算明摆到大家面前,也不会导致公权力改弦更张,反倒是会让它进一步限缩公民权利。比如实名制反而导致诈骗问题更加严重,然后呢?然后人强制让你安装反诈app了!“顺便”还能让你翻不了墙上不了境外网站,你说牛逼不牛逼?除了本质上的契合,你都很难解释为啥民间骗子和官方政策的这一系列配合如此流畅,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合着伙地把大家送进赛博集中营。

简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真话(分配不公和负福利导致的消费乏力)不让说,就只能是扯淡的分析对应扯淡的政策(比如继续防水),最后所有问题都越弄越糟。这个“通缩”就是典型——无非是购买力严重不足不好意思讲呗。光就说贫困人口每天都能喝杯奶吃个蛋,马上通胀给你看。

@normanzxy 每个人都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这是很正常的,甚至是无法避免的。
谁主张谁举证,董志民视频中那八个孩子每个模样都清晰可见。而小花梅是否是李颖的举证责任在王志安。
他假模假样说要比较证据的可信度,文章中也没见他比较。甚至把对方拉下水,意思是“咱们信息来源一样,所以谁也别说谁。”

看到有人抱怨说,凭什么擦边视频满天飞,正规的性教育视频却被举报下架?觉得这个心态真的很有意思。首先是“擦边”这个词,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大概是“能够引起某些人的性唤起,但又不好说是纯色情”吧。其实按照这个标准说,就算是正规性教育视频吧,想证明自己不是“擦边”,也就是对任何人都完全没有性唤起功能,也是根本不可能的。进一步也可以说,如果“擦边”就是不对的,那么伊朗电视台给女子体操运动员打码就是有道理的。所以在此类问题上,正确的思路是“拓权”而不是“切割"。不是先接受“擦边”这个说法,然后力证自己是清白的。而是反对“擦边”这种模糊的说法,或者干脆就直说了,擦边就擦边吧,那又怎么样呢?你他娘的撸点低怪我咯?

继续说“擦边”。如果说“可能有性唤起作用”太过严苛(毕竟人类性癖千奇百怪),换成“主观上是否存在性唤起之故意”可不可以呢?还是不行。这都不是很难界定什么叫“主观故意”的问题,而是“以性唤起为目的“本身也可能有别的的目的,以致于性唤起本身是不是目的又会变成一个问题。就拿泫雅在泰国的演出视频来说,我看到有个平时还挺开明的博主也在说,这已经不是性暗示了,这里面有些就是性交动作。OK fine,反正人体躯干就那么几个关节,你硬要说这是性交动作也行。问题是,人家就是有意把性交动作放在舞蹈里,所以舞蹈就变成了性交吗?也不是。为什么?因为就像刚才说的,“以性唤起为目的”本身也可能有别的的目的,比如挑衅。艺术充满了挑衅,甚至可以说挑衅就是艺术的灵魂。而在明知你什么都做不了的舞台上,这种具有性唤起意义的动作,就成为了一种最直接的挑衅。不但在挑衅现场观众,也在挑衅看到这段视频就会皱眉的那些人。这里可以延伸出三个有趣的分论点:1、同样一段舞蹈,在舞台上呈现和在性服务场(作为前戏)所呈现,意义是不一样的,而这种场景性,正是行为艺术的本质特征。2、即使是真的在舞台上性交(确实也有这样的例子),这本身又构成了另一个层次的挑衅。恰恰是当你觉得这构成挑衅的时候,它才有可能成为一种(行为)艺术,如果你的反应只是“有撸点”,它反倒被降格为一种性服务。更妙的是,如果你只是一笑而过,它就突然什么都不是了,反倒会变成一个真正的丑闻(就是当众发情呗)。所以你有没有发现,即使是真心反对这类表演的人,一笑而过也比义愤填膺好得多。3、最终你会发现,面对质疑,千万不要从“这是清白的,没有这个意思,是你们自己想歪了”这个角度立论,因为这样一来,话语权就完全变成对方的了。你应该做的,也是唯一正确的回应,就是”挑衅“——你什么意思?你在撸吗?没撸叫什么擦边?

写完上一篇之后看到微博上有人发了这段文字,“强势的性感”这个说法非常到位。姿势还是那些姿势,但是姿态变成了“挑衅”而非“挑逗”,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你觉得这种区别太过微妙,直接看受众就行了。泫雅这个类型的表演,主要受众根本就不是顺直男,而是女性和性少数群体,这是一个铁证。

我听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极为搞笑的故事……
他父母很早就入哈国国籍了,中国护照和身份证也在入籍时就被使馆收回、剪角作废了(作废的护照会还给你)。
但是两人在新疆的户口一直因为很多莫名其妙的理由,使馆一直说不给注销,户籍地则要他们本人亲自去才给注销。
最近听说使馆恢复了远程注销户口的办理,两人又去了,提供了所有要求提供的文件以后,中方人员和起身进了办公室嘀咕了一阵,回来告诉他们还是办不了。
理由是:“你们没到退休年龄,还算在职人员,不给注销户口。”
两位:????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