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男人。
两个男人。
“你来了?”
“是的,我来了。”
“你本不该来的。”
“可是我已经来了。”
二人无言。
路的尽头是天涯。
话的尽头就是剑。
一身儒雅的何南横剑而立,他的判断一向很准,这次也不例外。
可是他错了,因为他的对手是赋红码。
赋红码仿佛还在遥望着远方,远方恰巧有一朵乌云掩住了太阳。
太阳不见了。
但阳与不阳,只有赋红码的剑知道。
他平静地说出两个字:阳了。
何南瞪大了眼睛,瞳孔忽然收缩,肌肉忽然绷紧。
天地间充满了凄凉肃杀之意,离枝的红叶碎成无数片,看来就宛如满天血雨。
下一秒,何南朝着地面倒去。
最后的一点枫叶碎片也已落下。
枫林中又恢复了静寂。
死一般的静寂。
说唐山的事情只是治安案件而不涉及性别议题,其实是很好反驳的:奥斯威辛也不只有犹太人,所以奥斯维辛就不是种族灭绝了?所以真正的问题并不是如何反驳,而是明明如此站不住脚,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一口咬定这种事情不涉及性别冲突?他们在怕什么?我觉得最合理的解释是:首先,最表面的原因是,他们害怕在原有的社会议题中增加一个议题,这个反应出自于维稳的直觉,也就是“不要生事”。其次,往深层次里说,是因为性别压迫是男权社会的根基,而男权意识形态又是极权主义的根基。所以女权主义,看似就是几个女生的抱怨,其实具有动摇根本的力量。女人不甘奉献牺牲的地位,老人孩子谁照顾?暴躁的男人谁安慰?社会保障缺失的口子谁来堵上?简言之,这代韭菜的价廉物美,下代韭菜茁壮成长,前提都是女人得默默承受这些代价,并且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牲口一旦开始琢磨“凭什么”,畜牧业就完蛋了。女人这要都醒了,那还得了?
我反而觉得「男正常人」是一个不错的称呼,要把男的从「正常人」里摘出来,「正常人」默认不包括男的,有个例时就需要特别指出是「男正常人」。
就像他们对女性做的事一样,把女性全摘出来当作特例。女飞行员、女军人、女驾驶员……
一本书与一位逝去的老人。文字很长,慎点。
前几天在家收拾书,找出来一本英文书《Prisoner of the State: The Secret Journal of Premier Zhao Ziyang》,是香港出版的《改革历程》的英译本,而台湾出版时则用了与英文版同样的名称《国家的囚徒:赵紫阳的秘密录音》。
书是09年一出版就立刻去网上下单,而在这之前已经听到了书的缘起与付梓的过程。这本书是赵紫阳的老部下前国家出版总署署长杜导正与前纪委副书记萧洪达在92年之后,数次请赵紫阳把历史的过程还原出来,赵紫阳被软禁在家,用录音带口述实录,他彼时年纪已大,又特别严谨,怕自己记错细节,曾经恳请中共准许他查阅旧资料,被拒绝,转而恳请能够翻阅旧报纸。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他完成了整个口述实录。由于软禁有监视与盘查,录音带被藏在衣物中陆陆续续很长时间才带出来,又带出国,整理成书,赵紫阳2005年去世,2009年这本书得以问世。(插入一点点八卦福禄寿乐队的三位成员是杜导正的三胞胎孙女)。
赵紫阳是中共最被刻意忽视的领导人之一。一度政府历届总理名目里都没有他的名字和照片,后来勉强加进去他的名字,但经历语焉不详。作为一个不过是从小学起知道他的名字进而持续跟进他的踪迹的普通平民百姓,都对此愤懑不平,可以想象曾经在他身边工作的人,他的家人对于这种刻意在历史和记忆中将他抹去做法该是何种心情。他从农村基层做起,是文革后包产到户的带头人与倡导者,他是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主导者,是中国对外关系政策的策划师,搭建起来中国加入关税贸易总协定(WTO前身)的整个架构,我们学经济贸易的都知道龙永图,又有谁知道中国入世,自此加入并受益于全球化分工的总策划师是赵紫阳呢。官方将邓小平设定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我认为他可以被称作总领导者,但总设计师的头衔本应是赵紫阳的,赵紫阳多年从农村一步步积累起来的中国微观经济实践与宏观调控的把控,他也是中国最有能力的总理。
人回望历史,最难释怀,意难平的就是,如果。如果当时,如果胡耀邦能够继续做总书记赵紫阳能够继续做总理,如果当时六四采取了赵紫阳的建议能够以政府与民间对话协商的方式达成和解,我们今天会是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呢。历史没有如果。民间有批评他政治不成熟,言外之意就是他不懂官场生态不够敏感,我在想一个人所见终究有限,而就在有限的认知里坚持选择自己认为最正确的道路即站在人民的一边,前者那种成王败寇逻辑下的对人的评判终究是单薄又世故。也有人批评他还是为中共政权服务,有意思的是他的官方罪名正是分裂党的领导。而另一方面,过去百多年的暴力革命一再证明,推翻并不能保证再建立起来的就是完美体系的政治制度,恰恰相反,回看法国大革命,看中国推翻帝制,又推翻国民党政府,俄国十月革命,后来还有更多的比如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政权等等的例子,没有一个是推倒后就能建立起来一个全新理想社会的,却都是走向极权或动荡分裂的社会,就因为成体系系统的改变需要的是各个阶层的漫长的磨合、谈判与妥协。同时,对于民众而言,更关心的不是谁夺取政权,而是社会稳定安居乐业。赵紫阳超出其他领导人的远见还在于他在80年代就看到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必须同时改革,不可能只改一个。中国现在的困境就在于此。
这是他的原罪。而他下台的导火线是他不同意对天安门镇压。我后来09年读这本书的前言的时候,才知道了更多细节。他当时完全是可以保住他的地位和待遇的,只要他肯在党内做检讨,承认自己错了。他拒绝了,从此成为了国家的囚徒,终此一生。当时读的时候真的是掩卷落泪。以前写,一个人承认自己做错是需要勇气的,而一个人能够坚守信念不为权势富贵低头,坚持不认他人逼迫自己认的错,需要的是极大的勇气。
杜导言在前言里如是记录这一段往事:
“1989 年 5 月 17 日,赵紫阳召开了紧急家庭会议。赵紫阳对家人说:“我的缓和(天安门)事态的方案没有被接受,形势会很严峻。如果矛盾激化,在历史上是说不过去的。我既然在这个位子上,就不能同意这样做。但是,这样做我坐牢也是可能的,一定会牵连你们。你们要有这个思想准备”。赵紫阳的老伴梁伯琪及孩子们 没有丝毫犹豫,一致表示支持赵紫阳在这生死荣辱关键时刻的历史性决定。
“六四”后,中共中央几次派人找赵紫阳谈话。第一次,赵紫阳的老同事王任重等几位中央要人奉命出面。王任重说,只要你能做出深刻检查,可以保留政治局委员的职务。赵紫阳拒绝了。第二次,中央几位要人说,只要你表个态,做个检查,可以保留中央委员的职务。赵紫阳又拒绝了。”
我很希望每位想要了解那段历史,以及中国改革开放起始与架构搭建的过程,和它致命的弱点与可能的良方的人,都有机会读这本书,或者更多地去了解他这个人。如果还是要以上帝视角去评判赵紫阳的话,别忘了他是摸着中国基层社会实践证明的石头,摸着人民利益至上的石头,摸着自身与家人清廉的石头,提出了十三大体制改革方案的人,也是在人这一生最为关键的时刻,选择了良知。他可能的确没有政客权谋的聪明,但我认为他有政治家的智慧。
最后,也在这里转帖他的遗言:
赵紫阳的最后遗言
1989 年我下台以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我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有 了一些新的认识。过去对西方发达国家所实行的议会民主制,认为不是人民当家作主。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国家所实行的代表大会制度,才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这是比西方议会制更高级的、更能体现民主的形式。事实上不是这么一回事。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所实行的民主制度,完全流于形式,不是人民当家作主,而是少数人、甚至是个人的统治。
纵观二十世纪以来世界上曾经有过的各种各样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德、 意的法西斯独裁,都已被历史淘汰;还有一些军人独裁政权,也是昙花一现,或日益失去了市场。虽然现在很落后的国家还不断发生这样的事情,如南美国家也常常发生军人政变,但它也慢慢变为这些国家逐步走向议会政治的短暂的插曲。 二十世纪出现的,在几十年时间里与西方议会制度相对立的所谓新兴的民主制度 ——无产阶级专政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倒是西方的议会民主制显示了它的生命力。看来这种制度是现在能够找到的比较好的、能够体现民主、符合现代要求而又比较成熟的制度。现在还找不到比它更好的制度。
当然,这种制度也不是十全十美,它也存在很多问题。但比较来讲,只有这种制度比较符合现代文明,比较符合民意,有利于体现民主,并且是比较稳定的 一种形式。这种形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实行的都是这 样一种议会民主制。几十年来发展比较快的新兴国家,逐步地转向议会民主制的 趋向也越来越鲜明。我想这决不是偶然的。为什么没有一个发达国家实行另外一 种制度呢?这说明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要实现现代的市场经济,现代文明, 它就必须实行政治体上的议会民主制。
看看別人說話
我愛我家
Peace&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