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莫斯科 “要粮食不是炸弹” 组织的声明:
「我们永远不会站在这个或那个国家的一边,我们的旗帜是黑色的,我们反对所有边界和所有只会揩油的总统。我们反对所有战争、反对所有对平民的杀戮。
对普京的帝国团伙来说,宫殿、游艇、以及对持异议的俄罗斯人的监禁和酷刑都已经不够,他们还想要通过战争夺取新的领土。结果就是,这些所谓的 “祖国的捍卫者” 入侵乌克兰,轰炸居民区。巨额资金被投入到杀人武器上,而人民却越来越贫困。
老百姓没饭吃,没有地方住,并不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而是因为资源分配不公:有些人拥有很多宫殿,而其他人连个茅屋都没有。
为了保持和增加他们手中的利益,政府宣布了战争。
谁会亲手从地上捡起自己的肠子?谁会被爆炸撕掉胳膊和腿?谁的家庭会埋葬自己的孩子?当然,绝对不是统治阶级。而是老百姓。
我们必须全力抵抗军国主义政权和它所发动的战争。请在你的朋友中传播信息,尽你所能地战斗。没有战争,只有阶级之战。团结而不是炸弹!」
🏴
写给爱国者——为什么应该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
大多数情况来说,“人类应该反战”已经是反对俄国战争行为的充分理由了。但是有一部分国人会把中国国家利益放得更高,表明俄罗斯打乌克兰打得好。同时为了反美,美国支持乌克兰,我们就要支持俄罗斯打掉乌克兰。
对此我想说:
1. 乌克兰继承了很多苏联时代的技术,而中国从中获益匪浅。中国的第一艘航母是从乌克兰买的,这个不是有钱就买得到的。在航空航天领域,乌克兰进行了大量慷慨的技术输送。夸张点说,没有乌克兰,就没有今天的中国航天。国防七子的学生们也有许多去乌克兰交流深造。乌克兰在这一领域的重要性在国内爱国自媒体都非常容易看到。比如 《有的技术只卖2美元,乌克兰在中国航天发展中的合作和帮助
》[1]、《中国登月计划获重大突破!乌克兰帮了大忙,白宫无可奈何了》[2]。乌克兰在这一领域还将发挥作用:《乌克兰与中国签署2021至2025年航天合作计划》[3]
这些都是俄罗斯甚至美国不愿见到的。
2. 乌克兰是欧洲粮仓,主要粮食出口国,2021年乌克兰占中国玉米进口额的30%,它的不稳定将影响到中国的粮食安全,玉米作为饲料谷物的涨价将传导到别的农副产品。今天海关总署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4]。在这个时间点给俄罗斯输血相当于经济上支持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可能是东奥期间谈好的交易吧。细则里十分强调对俄病害小麦的防护,可见技术官僚们对这桩政治挂帅的交易十分小心,让人不由担心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猪肉引入非洲猪瘟的惨剧再现。
3. 乌克兰一直对中友好,支持一个中国,可以说是人畜无害。乌克兰有很多中国企业在那投资,民间也对中国人友善。
最差的情况,俄罗斯吞并乌克兰,那么中国将在各个领域都十分依赖俄罗斯,进入非常被动的局面。这个喜怒无常贪婪无比的北方邻居给我们带来的伤害还不够吗?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乌克兰的存在对中俄平衡也极其重要。即使你是一个爱国者,也不应该支持俄罗斯发起这场无理的战争。
[1]https://www.163.com/dy/article/G5027JB305359990.html
[2]https://jmqmil.sina.cn/ttspider/doc-ifynwxum6216037.d.html
[3]https://sputniknews.cn/20201022/1032359000.html
[4]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46wmAVl5iAH
晚上和朋友聊天,讲到多年前豆瓣给我带来的一次烂桃花。
朋友在杭州某个圈层里交游广阔,告诉我,那个男生现在和谁谁谁在一起。
我说,他前阵子突然给我发一则短信,问我目前在做什么。我没有理会。
我不想理他。
我对他还有怨怼,没有释怀。
他是我在对纯粹精神性的恋爱,充满向往的时候,出现的人。
但他随意游戏了这段感情,然后轻巧抽身。
他是可以像黄鳝一样周旋在任意情感里的人。
当时我还在上学,他年长几岁。
彼此之间阅历的差别,导致认知上的落差,还有不同程度的道德感。
朋友说,希望你有机会,当面嘲笑他,牛子小小。
这是他在不同伴侣之间周游,而流传开的隐私。
大学毕业后几年,我与他不同时期的男友,刚好出现在同一个家庭聚会。
听到这样的八卦,我只有感到骇异。
其实现在我只想揍他一顿。冲他鼻子一拳。冲他下巴一记下勾拳。冲他脸颊挥拳。
但这也无法抵消,我在他之后经历的失落,与这么多年来,在感情上的自我怀疑。
今天课间摸鱼的时候,发现我们学校理论物理所去年新来了一位八零后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引力理论和宇宙学。然后顺藤摸瓜地看到一篇她三年前在 ETH 工作时接受的采访,被她对物理热烈的爱深深感动到了……
除此之外还很惊叹,因为文中说到她从小就有成为宇航员的梦想,还为此积极付诸行动:学潜水,学俄语,考飞行执照……同学告诉我,这位酷姐姐去年十月刚刚报名参加了 ESA 的宇航员选拔,于是我们开玩笑说:如果跟着她读博/写硕士论文,可能自己还没毕业,导师就先(字面意义上)上天了
另外还有一些有意思的点,比如她由于父母工作原因,从小走遍世界各地,会说十门语言,其中六门可以流利交流;长大后因为自己工作原因,又在各国各地辗转不已,为此结束了一段又一段亲密关系,至今没有组建家庭。还有说到自己作为一个热爱科学的女孩子,小时候总是不太合群,上大学/成为职业科学家之后,也有一些男性同学/同事们流露出“女人不适合搞物理”的想法。但是她 34 岁已经拿到 ETH 理论物理方向的教职(如今已经是我们学校等级最高的终身教授了),也算是为破除性别偏见贡献了一点个人力量。
有一句话我看到的时候很触动,但是不知道怎么翻译比较好:
“Der Himmel und das Universum faszinierten mich – sie waren die Konstanten während meiner ruhelosen Kindheit. ”
我想到的翻译是 “天空和宇宙是我漂泊不定的童年中恒久不变的向往”,但这么说似乎略显俗气,不知道是我对中文太熟悉的原因,还是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太差的原因……
彩蛋:这位教授姓 Heisenberg,很多人问到她和著名的量子力学之父(之一)Werner Heisenberg 祖上有没有亲戚关系,她说她也不知道,不过这事也并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