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个人经验的药箱指南、常见的护理知识及如何在不去医院的情况下获取处方药。含扭伤及伤口处理预警:
【护理类】
护理用品:
棉签(注意有创口最好用医用棉签)、绷带、关节护具(扭伤)、创可贴
生理盐水、葡萄糖(腹泻时补充盐分和糖分)
降温冷敷类:
冷敷贴
有冰箱可买反复使用的、条件不允许可以买一次性的即用医用冰袋
创口消毒:
主要步骤为:清洗创口、消毒、抗感染与恢复。按受伤情况还可能需要打破伤风针、医院清创清脓或缝合
1.双氧水推荐只于清洗伤口杂物时(尘土沙砾等)使用,避免刺激伤口
2.创面消毒推荐使用消毒喷雾,一是方便二是避免二次感染
3.创可贴
创口贴使用时预留活动的位置,关节或多活动的部分可剪开创可贴再贴合
恢复期使用创可贴时注意防水透气
防水创可贴最好只用来清洗身体时使用
使用液体创可贴时注意使用限制:如适用于小型/无感染/干爽伤口,使用前消毒
留意伤口的情况,一般可以从颜色或干湿程度判断是好转愈合还是感染化脓
扭伤:
千万不要一扭伤就热敷或涂跌打油!
发生后建议使用护具避免二次扭伤,尽快进行应急处理(冷敷或使用扭伤应急处理的喷雾)。
48-72小时内冷敷、抬高扭伤部位和限制活动尽量减少肿胀、之后才进行热敷
使用冰袋可用毛巾裹着避免冻伤,没有条件的可用冷水弄湿毛巾绑在扭伤部位进行冷敷
轻度烫伤:
不要涂抹牙膏酱油盐等偏方,随意涂抹会污染创面和增加创伤感染的机会
水泡出现时尽量不要挑破,避免伤口感染
第一时间冷水清洗或浸泡降温减少伤害,情况稳定下来才使用烫伤膏等
【抗生素】
当使用者为亲友及他人时注意使用者的过敏情况或询问之前有没有服用过
青霉素
青霉素消炎代替品:阿奇霉素
红霉素:结膜炎、脸面部感染、轻微创伤
左氧氟沙星:肠胃炎、外耳道炎
百多邦:皮肤感染、小创口感染
【针对特定病症类的备用药品】
处方药,除部分已有诊断和慢性疾病外的最好不要私自用药,条件允许最好去看医生
咽炎/鼻炎/肠胃炎/耳道炎/过敏
皮肤类(蚊虫叮咬皮炎、湿疹、真菌感染、疱疹)
腹泻:止泻药物、肠胃药
发烧/感冒/止痛药
【其他常见补充】
喉咙疼:润喉片/润喉糖
口腔溃疡:维生素片、西瓜霜喷雾
如何在不去医院的情况下获取处方药:
1.外卖/购物平台的服务或提供开药卖药的其他可信度高的平台,准备好无法外出就诊的原因、出具处方、描述症状、拍摄旧药盒或相对可信的网图都能增加通过率
2.向就近社群询问是否有备用药(条件合适的首选)在校学生的宿舍楼栋群、同城当地的二手交易或信息群、病友互助群等
@Manhattan 好像要改的是和学习通密码一样的其他网站,软件的密码,现在改学习通的密码已经没用了
@ichigo_chocolat @kiruru45 好像一部分人英语可能比较差,然后对日语比较感兴趣,高考外语就会选日语,大学也不一定会去日语系,也会有去法学,金融等等。但是大学里一般会要求考英语四六级,对于高考选择日语或者其他语言的同学就有点麻烦,有些词汇,语法已经记得不大清楚了
刷微博会经常看到有人在一篇博文下面给博主“考古”——说“你当年不是支持A政策吗怎么现在就又支持A政策的反面了”,甚至还有人在评论里冷嘲热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等〇拳砸到自己头上就知道痛了”。我觉得,这也是公共讨论越发极化的表现。一个人对事件的看法本来就会随着经历和了解的不断深入而变化,更遑论在涉及到切自身利益时,就更容易产生切肤之痛,从而转变自己的立场,这是人之常情。公共讨论的目的之一不就是让自己的立场的声音被听到,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与支持吗?那为什么当一个人正在发生来之不易的转变时,却要端出“立场元老”(自己生造的词,以表示以自己最先拥有某种立场为优越感的一类人)的态度,告诉对方“你就永远呆在你之前的立场就好”——那我就不懂了,有什么辩论和讨论是以希望对方永远坚持己见为目的的?
人性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理性和高尚,如果我们默认一个人只能永远坚持一种立场、一种观点,无疑是为已经濒临崩溃的公共讨论环境再喷一把焚毁的火,也为未来的自己斩断了后路——谁能保证自己永远有先见之明,谁能保证自己永不犯错?
@TBHQ 没有吧 我还可以不挂梯就直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