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在朋友圈的迷思
最近总是听朋友唠起以前网络社群还没扩到大如此程度的时候的社交氛围(大概12 13年左右)。大概他怀念的是即使立场不同的人也有能力和意愿去思考并接受另一种思维方式的存在。
接触去中心化的网络社群也有一段时间了(大概是主流社群太过于聒噪的原因决定搬离)。这期间认识了一些朋友也决定不去认识一些人。最近的游历(特别是后疫情这一年多)在体量相对小的社群里看到更多言论比如“几十亿人活跃在网络上,为什么要和想法不同的人交流呢”——不管是针对鲁莽的闯入者还是逻辑温和的辩论手都一并驱逐。我不想直接否认小社群的优越性,只是更接受将其解释为疫情某种程度上磨没了人追逐共性的耐心之类的。
但这样就总会怀疑陷入了某种去中心化的阴谋:我以为是我选择了同行者,其实只是作为一个沙粒被极端化的信息浪潮拍散在不同的沙堆上。所以现在在不同孤立的小社群里游走的时候总是想,我这到底是主动选择的同温层,还是也被困在自以为是的蚕房里呢
“知更鸟,在黑暗中”
[英] 艾米莉·勃朗特
凌越 梁嘉莹 译
知更鸟,在黑暗中
在寒冷,阴云密布的灰蒙蒙的清晨
你的音乐狂野温柔
赶走怨愤的想法
———
我的心现在没有狂喜
我的双眼满是泪水
而我的眉头上持续的哀伤
是多年的积累
马上破灭的不是希望
那灵魂初期的风暴
而是漫长的孤独生活
希望破灭,刚起的念头被抑制
一如十一月荒凉的平静
———
什么唤醒了它?一个小孩
在他父亲村舍的门外走失
在月光温和孤独地
洒于荒漠沼泽上的时刻
———
我听见它然后你也听见它
而六翼天使让它甜蜜地对着你唱
然而却像痛苦的尖叫
那疯狂的音乐向我哀嚎
1837年2月
喜欢游荡
逻辑尸体
对外宣称毫无正义感
可以容忍动物但不能容忍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