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在医院里遇到一个女孩,她说自己被父亲强奸了,全家人都说她在胡言乱语说她有精神病就把她送进来,陪床的也是她父亲,还一直抢她的手机,跟医生说她拿到手机就会乱发消息。我问医生她的诊断,医生只是说还没出来,说她有被害妄想。我和女孩交流的时候,她的状态是很稳定且冷静的。她说她不敢报警,她没有证据,而且全家都说她是精神病她觉得警察肯定不会帮她。我说我或许可以找律师或者社工给她提供帮助,感觉她态度也比较消极,“没人能帮我,我现在只需要能有钱让我离开家,我的钱都被她们扣住了”。可能我再花些时间获得她的信任之后她会愿意多给我说些,但我很担心我出院之后还能不能和她保持联络,而且我自己现在的情况也很受限制,不知道能怎么帮助她。如果有医生愿意帮忙可能好一点但我也不信任这里的医生,好焦虑。

給象友們推薦一個paraphrase軟件。把自己寫的英語句子放進去,就會出來更好的版本,比如説詞匯更加多樣,結構更加清晰。如果自己不滿意,還會提供近義詞替換等其他操作。太好用了,誰用誰知道。
啊!我那屎一般的英語表達。
鏈接如下:quillbot.com/

@runrunrun 想给对于目标地区的生活成本有疑惑的朋友安利这个网站:numbeo.com/cost-of-living/
直接输城市名字就可以,还可以拉两个城市出来对比,看起来是靠网友上传数据来统计的,根据个人生活过的城市(这个网站也可以搜国内的,横向对比房价那块真的很吓人)来看还挺准的

#长毛象安利大会

就这个园丁学校呢提供大约相当于中专和大专水平的职业教育,可以学的专业比如有花园设计管理、森林养护、果蔬种植等等。

比如今年马尔默市区花坛装饰的主题是寻找尼莫,如图,这个就是学了花园设计管理之后可以去做的工作。

当然我是要去学种菜的!瑞典这边的话恐怕就是一年四季泡在大棚里搞搞搞。

显示全部对话

蝎女:「敌人什么的,让他们安详离世就好。」

显示全部对话

这个问题非常的实际。因为这些政策创造出来的企业、岗位、设施,要如何处理?在新冠之前,pcr的检测仅仅只是众多检测项目中间非常小众的一种,以前只是用于检测肝炎病毒之类的。现在大量购入pcr的机器,公立机构不够用了,私企大量入场。而且在有了场地和机器后,核酸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大量的流程都没有自动化,大量的岗位被创造出来。核酸检测的未来在哪里,更加像是一场政治赌博,更理性的思考的话,明明疫苗才是更加长久的生意,但是如果赌对了呢?这是一门非常非常赚钱的生意,而且比疫苗风险、门槛低得多。我看到一个数字:东吴证券按最极端的情况估算过,如果中国所有一二线城市都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按每48小时一次核酸计算,每个月费用约为1436亿元,一年的成本是1.7万亿。相当于2021年中国GDP的1.5%,公共财政收入的8.7%。

显示全部对话

上海友转发了一个朋友圈的截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大意是发布会后去问居委会,新闻里说了翌日复工复市,现在可以出去了吧?居委回答说:要出去从新闻出去,别走小区门就行。
几分钟过去了我还沉浸在这一金句带来的震撼之中。

看到罗翔早年自述在司法部门经历的视频,他提出很多种观点,到最后人家不耐烦了问,你这有没有哪种学术观点是可以支持我们领导的看法的。他说从那时起他就知道了,都说中国的根本大法是宪法,其实不是,中国真正的根本大法,是领导的看法。

在搜南诏国的资料,翻到好漂亮的一张画,但是没有具体的介绍。

看到一条说公务员群体不懂军改没有资格评论军转干部,军转干部至少还忠诚的嘟文。有点生气,不很生气。

我来说说我看到的情况:
1、一个单位的军转干部多起来了,风气就会迅速败坏,他们往往明晃晃的战友会喝酒拉票,特别明显地讨好领导,蔑视基层工作人员。我能理解他们在军队多年严苛等级制度下养成的尊卑感,但是当他们告状新来的大学生不尊敬不忠诚的时候我真的只能呵呵。

2、军转制度让除了法院检察院外的单位都得接收军转干部,法检拒绝军转干部还是几十年前法学学者们大力呼吁的结果,毕竟一个不专业的判决,影响人一生。但是教育、医疗、经济、规划等等部门,不需要专业性吗?有些比较适合军人去的单位比如公安局,他们反而是不愿意去的。拜前男友的福,差点做军嫂的我还真的挺了解军转干部心态的。

3、40岁(一般要团级)到一个完全陌生的部门,说我前半生贡献给国家了,现在就是来养老的,那也ok。大家都能理解。也就大学生们多干点活嘛。像隔壁外经贸局的A老师,坦诚说自己真不会写经济规划研究报告,请大家多担待,我会做好后勤工作。大家对他评价也不错。就怕乱干活的,例子不举了,太多了。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