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我至今看到“递刀子”这三个字还是感到不解,递了什么刀子?递了刀子后果是什么?在中国发生的悲惨遭遇被揭露,被外国媒体看到,使得外国媒体开始批判中国政府治下的人权状况,在这中间你作为中国老百姓哪一点吃了亏?就算那帮外国人并不能直接终结悲惨的状况,就算他们动机不纯只是为了攻击中国政府,但好歹也让受害者的经历大白于天下,算是间接提供了帮助。递刀子递刀子,说得好像跟这刀子插在你自己身上似的,政府即我我即政府?是吃了什么屎才能有这种念头。从小被洗脑的奴隶只是一味服从,不懂自己有监督权,考虑到全方位的洗脑,这样的政治习得性无助还算可以原谅;但那些高喊着“递刀子”的、不但自己下跪还要拉着别人一起下跪,别人不愿意跪还要大怒向奴隶主举报的人,到底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渣

#政治性抑郁 #抑郁自救
人类在精神紧张时容易不自觉咬紧牙关、握紧拳头、肩膀僵硬、肌肉紧张、过呼吸。以上现象是正常的。(并且还有一大堆类似的现象,应该写不完。)

应对策略有:
1.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身体,并在发现紧绷的时候深呼吸,尝试放松。
2.平时多拉伸和按摩容易僵硬的部位。
3.学习健身知识,了解代偿的概念,锻炼力量薄弱的部位以挽救紧张的部位。

习惯性咬紧牙关可以多张嘴放松,尝试张嘴睡觉(但用鼻子呼吸)。

过呼吸可以找个小塑料袋叠一下,随身携带。发作时拿出来套住口鼻,在塑料袋里呼吸。(不确定过呼吸的人多不多,先写再说。如果越呼吸越呼吸不过来,可以搜一下过呼吸相关内容。)

手抖也是常见的躯体反应,坦然面对吧,不会抖一辈子的。(帕金森等疾病另当别论。)如果旁人对此大呼小叫,你可以用轻蔑的眼神回应:手抖而已,这都没见过?

皮肤和消化系统也是表达情绪的重要一环,包括但不仅限于皮炎湿疹腹泻便秘。身体没有做错什么,它看起来敏感又脆弱,其实是为了保护你的精神状态才表达出来躯体化的。它替你说出了你自己无法说出口的东西。感谢身体,学习并尝试感受情绪,自己将情绪表达出来,情况会好很多。

千万不要被“你好像没主见”、“你好像随波逐流”之类的话打倒,我也被叫过几次。
年轻人的理想表现得不坚定是一件正常的事,况且我们都是从应试填鸭式教育出来的,从未真正探索过人生。
主见是什么,是个体对事物的见解和看法,你可以光看思考最后的结果是不是单一的、线性的来判定一个人有没有“主见”吗?相反我觉得我们这种人不是没有主见,而是主见太多,想法太多,看见太多可能性,面临太多选择。
比如职业,我觉得喜欢的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自己比较擅长的这几个都不一定会重叠到一个领域和方面上,不多去试试怎么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光凭着应试教育小学到大学这段蒙昧无知的时期的受教育和其他经历,我是文科生我是理科生,我是男生我是女生,我学历高我学历低,或者旁人的眼光,来把自己框死,我觉得才是真的不划算。


之前在微博上保存的资源整理
hi,这是我用百度网盘分享的内容~复制这段内容打开「百度网盘」APP即可获取 
链接:pan.baidu.com/s/1ROG6svigmJ55I 
提取码:oc8o

我自己知道的一个很明显的优点就是,即使在最脆弱的时候,如果有人想要伤害我,我第一想到的绝不会是“他曾对我挺好的”,而是反手一爪子挠上去。
从小放养形成的生物本能一次次拯救了我,我本就不是依靠别人长大的,也从不在意孤单这件事。

英语口音这东西也是老生常谈的了。实际上一个全世界都通行的明白大道理就是:口音可能是语言里最不重要的部分了。

比如说我在美国,接触到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口音。比如我上的课的老师是意大利人,我第一节课自我介绍的时候说 [t]eology,老师就笑着说:「你说 [t]eology 而不是 [θ]eology,我觉得很亲切。」老师自己说话就是意大利口音非常明显的。我们班上很多学生是非洲来的,法语口音也很明显。

所以口音根本没什么,口音是很自然的。而且我也说过,以前在B站见到一个英国人UP说:「你一个中国人在英国如果说一口女王音的话,别人反而会觉得你这个人很奇怪,或者特别装。在英国,口音代表一个人的出身,是很自然的东西,是你这个人的一部分,没有必要遮掩。」——我当时提到这个说法感觉醍醐灌顶,但想想实在是明白大道理,你看国朝第一代大人物,他们岂不就是各具口音吗?

不过其实到这里我们就触及到关键问题了:为什么国人特别在乎口音?在我看来这和普通话的规训有关:普通话不仅要在语言上压制方言、而且在口音上也要压制方言,如果你的普通话「不标准」,就会受到「口音羞辱」。

而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我觉得是和中国的威权主义结构有关的。

@maoyaoyao 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就是因为这些话没有说出来,所以很多人以为他们不存在或者很遥远。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1975年,画家乔安•米切尔(Joan Mitchell)从诗人詹姆斯•舒勒(James Schuyler)的诗集《生活礼赞(Hymn to Life)》中挑选了三首短诗分别创作了一幅画。下面这幅画配的诗叫“日光(Daylight)”。

Daylight

And when I thought,
“Our love might end”
the sun
went right on shining

这幅画以色块而非图像对应原诗中近乎白描而非隐喻的场景,传达出相似的暧昧不明的意味。当一个人无法确定自己所拥有的爱的未来的时候,很难说持续燃烧的太阳给予他的究竟是没有来由的希望还是相形见绌的感伤。如果我们的爱像朝露般消散在晨曦里,永恒运作的自然规律与渺小脆弱的个体关系,孰轻孰重?我是否有改变的余地?

但凡你们把人当个人,都不会宣传这种东西: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消息,说,一些女医生和护士租了一条船开到公海上,给当地法律不允许堕胎的女性做堕胎手术?
有人记得吗?
🤔

打骂孩子没法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教会了他们隐藏自己的错误。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