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昨天随手的截图,没想到一会儿之后就消失了

知乎人骂清零宗

有人一年级考了100分,就一直读一年级

@board
想求助一下各位象友。之前自己收藏的一个电子书互助网址失效了,各位象友是否能分享一些自己平时觉得比较好用的电子书(主要是pdf格式)的资源网站呢?付费不付费均可!谢谢!

是不是该提醒下新朋友不要用国内邮箱来注册长毛象……之前哪个站长说过这样国内的邮箱运营商也会知道你的长毛象id()介意裸奔的可以注销删号重新注册换id……

我组一个师兄,之前在澳洲生活了快10年不知道国内社会的险恶,去年某985 offer了他一个tenure位置,不顾我们劝阻坚持回国了。在国内坚持了不到12个月,交了笔高额违约金,这个月终于辞职逃回了澳洲。前两天来lab看我们,跟大家细数国内高校职场现状 (其实是整个国内的缩影)并嘱咐我们千万别回国:
1. 国内对女性尊重度为0,男领导平时聚会喜欢开在场女性的低俗玩笑。还喜欢私下叫很多女性员工去办公室陪他们聊天。
2. 院长多次拍着他的肩膀表示:你们年轻人嘛,不就是用来压榨的嘛!
3. 院里一位年轻讲师在评副教授过程中被一位教授举报没评上,没有竞争关系,单纯是老教授看年轻人过得比较顺不顺眼。
4. 中秋节给他们发了一箱葡萄,强制要求他们感恩组织的关怀。
5. 同事写中文文章要求他全文翻译成英文,自己不写英文是因为“英语没他这个国外回去的好”。同时要他帮忙把图片像素调低一点 (不懂为什么,他也不懂)。
6. 院里的时不时组织年轻教师团建活动,被逼跳广场舞,不跳不行。
7. 最后辞职的时候,院里一直不放人,各种为难刁钻穿小鞋,按规定交了违约金,进行了工作交接也不行,完全没有契约精神。

贵州该怎样交待——当然是不需要交待。东航坠落的飞机不需要交待,上海疫情不需要交待,长沙起火的大楼不需要交待,李佳琦从鼎盛骤然消失不需要交待,明星几千万粉的微博账号消失也不需要交待,失踪的乌衣不需交待,婴儿和母亲分开隔离不需要交待,《一百个人的十年》不需要交代,独生子女政策的翻页不需要交待,8964不需要交待。
不过,但是918还是得问日本人要胶带贴一贴的呀。

德国哥廷根Albani广场有一个焚书纪念碑警告后人。1933年5月10日,纳粹在广场(一度被纳粹改名为希特勒广场)焚书。纪念碑刻着海涅的名言:

Wo man Bücher verbrennt(他们在那里焚书)
verbrennt man auch am Ende Menschen(最终在那里焚人)

一个模糊的感觉:因为大量性骚扰事件,都无法进入法律程序,或者结果不了了之,所以更助长了部分男性“铤而走险”的犯罪心理……#北电20导演专业赵韦弦 对身边熟人下手,就算可能小范围“社死”,但父权社会还是会接纳这种人。在父执辈眼中,他不过是犯了一个孩子气的小错误,“下次注意”。
如果是那些以共同的志向或兴趣爱好结成的小团体,内部成员之间社会关系较为松散,一旦发生性骚扰,想维权就更难了。我们每一天都在面临生活的考验。

经常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大意是“当你停止创造,你的能力将不再重要,只剩下品味。而品味只会限制视野,排斥他人。所以,继续创造。”
今天想起这句话是因为需要自我激励。最近一直提不起来兴趣写论文,数据倒是积累了很多,但是总有种“写出来也不过就是另一篇论文,solid but not stellar, incremental rather than innovative”的既视感。
扯远了,回到这句话本身。感觉它不像是普通的一句鸡汤,更让人有一定经历的人的自我总结和感受,就去稍微查了查。发现作者确实是一个迷一样的人(字面意义上的)。在Ruby这门编程语言上做过大量工作,保持匿名,但又在某一天突然从网上消失(douc.cc/173KAJ )。
果然是这样的家伙写出了这样的好东西。

我对国家的认识,更像是逐渐认识到自己本来就生活在监狱里。我们其实是出生在监狱里的的。我们所有人,天然就知道外国人总是看起来更轻松 ,更文明,更解放。有人一路用文化差异解释,但其实不是。是制度差异。当然,就连这也是美化过的词。
其实是你感觉得到的。为什么别人可以早恋,为什么别人可以四点放学,为什么别人可以有兄弟姐妹,为什么别人用一个共同的互联网我们没有,为什么别人都有性格爽朗的明星,为什么别人有那样自由的父母。其实我们的父母也是生在监狱里的,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在监狱里。监狱早就围起来了。
就像小萝卜头,我们一直活在监狱里。直到离开这个社会。我们才知道自由到底是什么意思。自由没法凭空想象,也不是一种概念,是一种很具体地实践。具体到每一种思维方式。
比如你习惯性地问,不隔离政府会给什么惩罚。自由世界的人是很惊讶的。他们不觉得“本该”有什么惩罚。他们知道戴口罩不是保护,是禁锢,他们不是读了更多的书,或者更文明,他们仅仅是更自由,仅仅是没被管起来,关起来,他们可能大字不识,但他们仍然有种做人的体面,就是坦坦荡荡的觉得自己的存在和决定是合理的。我们有种猥琐,得有点什么超越别人的地方,才敢要一点自由

丛林社会下的简中人所剩不多的共情能力,都用在了理解独裁者偏执的安全焦虑上了;而过剩的仇恨,则落在了衬托出他们悲惨处境的自由世界。

@shmowzow 我母亲,包邮区市属幼儿园教师,上周也被叫到单位里做同样的工作,回来以后她忍不住和我吐槽仿佛文革要再来了一样。
不能有过圣诞节的内容,不能有”血腥暴力“等”不适合幼儿“的内容,不能有注音等”小学化“的内容,不能有生理教育内容……于是,小飞侠彼得潘(我猜测是因为海盗……)被移除了出来,和大灰狼有关的故事都被讨论半天是否可以留下,一本生理教育绘本里有小孩光屁股拉粑粑,也不行……母亲说,如果有《小威向前冲》(畅销多年的生理教育绘本),估计第一本就被拿出来了……
母亲说,除了一套韩国的绘本,确实有些不太合适,其他她都看不出有什么问题。而且都是各种文学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等知名出版社的很棒的绘本、图书……
一堆老师假期加班就在这里整理全幼儿园的图书,然后理出可以留下,和”有问题“的两类,教育局还要派人来检查。
母亲说,仿佛不告诉幼儿世界上有过着不同生活,有着不同信仰的人那些人就不存在了一样,难道教育不应该让孩子们明白世界是多元的吗,让孩子们学会理解和包容么?
所以生什么小孩呢,生下来为了上这样的学么?

问上海的有娃友人打车用啥app咋找带安全座椅的,友人:“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国内打不到带安全座椅的车[流泪]” 我:…( ;´Д`)

上课的时候老师跟我说她被烫伤了,还展示了下包着绷带的伤口。说是用微波炉加热牛奶,拿出来的时候牛奶突然就爆炸了,去医院检查下来是二度烫伤。不过还好当时拿手挡了一下,只烫到了手臂,没有伤到脸部。

这个说实话也让我挺后怕的,因为本厨房杀手+懒逼经常做出直接拿微波炉煮拉面等等的事情,但是却从没遇到过类似的爆炸事件,好奇之下就去查了一下。

原来微波炉加热液体后爆炸的事件并不罕见,是【突沸】现象,大致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 液体无杂质(没有能成核的东西)
2. 容器光滑(玻璃、陶瓷等)
3. 液体受热均匀(如微波这种加热方式)

满足条件后,液体到达了沸点温度却不会沸腾,但一遇到倾斜或气压改变,让空气进入液体内部后就会瞬间沸腾。

而解决方法也非常简单,就是微波炉热好牛奶之后让它放在里面凉几分钟再拿就好了。原来一直以来都是拖延症在救我狗命......

顺便「国民生活センター」的这个「くらしの危険」真的很有意思,各种轻量版1000种死法的感觉...

食品加熱時の突沸に注意:
kokusen.go.jp/kiken/pdf/324dl_

国民生活センター:
kokusen.go.jp/kiken/

成都,贵阳,伊犁,拉萨,济宁,东兴……上微博根本看不过来到底有多少城市的多少人处在相似的绝境里。大部分热转的帖子零零散散没多久就被吞了,没有办法集中和持续关注度,相比起来上海确实是某种意义上的地下室天花板了。

我要放縱我的表達慾,我要肆無忌憚地説話,明目張膽地發聲,沒有人捂得住我的嘴,最毒的毒藥毒不啞我的聲音。

昨天心情不好,小狗不管我娘的斥责跑到我身上对我又亲又舔。5555555爱你啊宝宝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