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毛象好多人在聊移民的事,想跟计划跑路但是又不清楚想去国家实情的朋友推荐一个Facebook上的组“飄洋過海的人生故事”,里面都是华人(大多数是台湾人)在分享在海外的生活经历。因为着重于描写细节,而且好话坏话都会说,所以很真诚也很详细。
我在这个组看了好几篇过来人的分享,我都是在潜水,除了几次跟日本有关的话题,基本没有参与过讨论。
在这里我看过:携家带口迁往阿根廷做生意结果遭遇经济危机的,跟法国人结婚后住到鬼屋不得不回台湾收惊的,还有在美国陆军当兵后带着老婆孩子各国基地游历,种种种种,让人看完之后感慨真的是千万人有千万种人生。
推荐有兴趣了解真实海外生活的朋友,可以看看
#没有跑路计划的当小说看也很精彩
#我是每次看完都会得到很多在外继续打拼的勇气
@1635789380 @konatasick 西方的重症率低和老秦人的重症率低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方舟子已经说的很清楚
上海人民是特殊材料做成的,13万感染者只有1例重症,重症率不到十万分之一,病死率当然更是0。看看圣地亚哥1-2月间奥密克戎疫情高峰期的数据,没有接种和只接种一针的人重症率2.8%,病死率0.6%;接种两种的人重症率0.9%,病死率0.2%;接种三针的人重症率0.8%,病死率0.05%。
刚看到微信朋友圈有位上海居民说三天前他对门一位老人在家里摔了一交,躺了半天无法送医院,最后是楼里的阳性医生去看了老人但人已经过世了。好像网上有人在收集被上海清零政策逼死的例子,所以我翻了下他三天前的记录。
今天楼里死人了,对门一对90高龄的老夫妻,均打过3针疫苗,每次核酸均首当其冲自觉下楼核酸,配合度满点,但阳性确诊。
老爷子今天上午8点吃了早饭,10点摔倒在厕所不动了。老太太慌不择路出门在楼道内四处找人帮忙,但此时光景已无人敢开门,楼众只能协助拨打110,120,12345,居委,街道,防疫等等,但直到下午1点半依旧无援,来过三个白色防护服,但都只是看了一眼就走了,此时小区内又在举着喇叭呼喊大家下楼做核酸,而此时距离昨天核酸检测不到18个小时。对于这种只知道完成任务,根本无视居民死活的现状,我实在忍不住打开窗直接开骂,喇叭声逐渐被雨声替代。
1,最后只依靠楼里另一个阳性在家的医生去他家看了下,老爷子已经凉了;
2,你能证明这例死亡和新冠有关么?也许没有
3,老人三个子女,但从来无人过问;
4,我在窗口骂人的时候没有戴口罩,有可能会被感染,三天后见。
@Tachikoma2501 不愧是共匪
其实真心想移民的,经济实力和学历都不会成为障碍。主要是你有没有决心,能不能舍弃在故乡的生活,吃得了苦。
你问我为什么知道,我家以前在厦门港开客栈的,我曾祖父帮过很多身无分文的人离开,给他们一点盘缠,一张船票。
后来这些人在海外站稳了脚跟,很多都念着旧情,给我家寄东西。印象最深的是朱古力、咖啡,还有阿华田。
我奶奶也不懂小孩子不能喝咖啡,就让我从小喝起,以至于我现在咖啡瘾很大:-D
后来父母这辈,他们有朋友移民去日本,也是身无分文,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从背尸体的工作做起。
因为日本人有某种迷信,不让尸体从电梯走,需要雇人人力背着走楼梯下来。我妈用他们的故事教我做人要能屈能伸。
希望老一辈的这些故事,能给想润的象友们一些小小的鼓励
中国人,最不怕就是吃苦。用闽南话讲,就是“屈得下去”。这是值得骄傲的品质,正应该用在追求自由的路途上!
土改 1946-1953
思想改造 1949-1952
三反五反镇反 1950-1953
公私合营 1953-1956
肃反 1955
上山下乡 1955-1978
反右,夹边沟 1957-1958
大跃进/大饥荒 1958-1962
文革/十年浩劫 1966-1976
1950-1978,事实上是28年
苏共搞集体农庄搞出1932年乌克兰大饥荒饿死几百万,25年后汉传康米抄了人家作业搞了个十倍杀
21世纪没有境外康米可抄干脆抄自己,伟大复兴一刚
我的汉语受过多年新闻学院和行业的训练,有自我审查,也总是倾向于下笔圆润光滑,其实是很不诚实的。
Nyrola 就不一样了。
@[email protected] 再也無法直視 親自 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