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方舱,看见老人们的孤岛求生》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zvExUwCiiBKnBjRXAbOMvA
存档地址:https://archive.ph/L7YsE
【"活着并告诉别人":在Irpen,侵入者当着一个女孩的面强奸了她的母亲和妹妹】
"Live and tell others": In Irpen, occupants raped her mother and sister in front of a girl
【两人都因伤势过重而死亡,女孩与他们的尸体在屋内又住了四天。】
Both died of their injuries, and the girl lived in the house with their corpses for four more days.
看到有个一个小区,给每家发了一瓶二氧化氯片,要大家投放在下水道进行统一消杀。问题是这个是易燃品,而且操作不当容易在密闭环境中释放氯气,导致中毒,最后被居民举报到不了了之。
真的,德国鬼子费老大力气造集中营,你国倒好,让囚徒们自己给自己放毒气,纳粹来了都要甘拜下风。
http://www.xgskx.com/index.php?c=wap&a=show&typeid=7&id=1641
原文已经被删除,且所属公众号被封一周。
https://mp.weixin.qq.com/s/V1-tt923Z8fXJLxtcKG0XA
《试着勇敢一点,把“zy”写成“自
由》
试着勇敢一点
把“zy”写成“自由”
把“zf”写成“政府”
把“gj”写成“国家”
把"zs”写成“自杀”
把“🐑”写成“阳性”
把“⛓️”写成”铁链”
缩写和符号
不是我的母语
试着勇敢一点
把体谅放在具体的人身上
把感谢放在具体的人身上
把怀疑放在权力身上
把苛责放在权力身上
要所有人爱所有人
不要所有人判決所有人
试着勇敢一点
把吃饱,睡好,做爱,安静看一朵花
看作理所应当
把发问,阅读,批评,说一句想说的话
看作理所应当
把奔跑,歌唱,散步,去想去的地方
看作理所应当
试着勇敢一点
让自己变得勇敢
而不是盼着一个勇敢的人出现
非洲西部的多瓦悠人
从末见过冰块
当他们第一次触摸冰块
觉得冰是滚烫的
就像从末触摸过自由的人
觉得自由是混乱的
试着勇敢一点
触摸从末触摸过的东西
想象另一种可能
上海男副市长到居民家中视察表演亲民,结果被拍到他戴着防护手套都不敢伸出手接触空气。他以为奥密克戎能要了自己尊贵的老命吧~才恐惧至此。
透过这些图片,倒是能明白位高权重老男人怎么看奥密克戎:
极其无知,知识体系陈旧落后,但又颟顸自大不听专业人士建议,自然也不可能去学习现代医学知识。可是怕死得不得了,于是无视科学研究坚持封城清零,最后结果也看到了。
老男人领导讲封城清零是为了保护老人和孩子,应该是真的。不过这里有个条件限定,老人指的是以老男人为主的领导,孩子指的是他们的孩子。各位耗材就不要自作多情了。这就不难理解,封城清零害了不知多少老人孩子,明明跟他们所宣传不符,怎么他们还要坚持到底?其实在老男人领导那里,封城清零的的确确让他们感觉安心安全了。在这个意义上,老男人领导是自洽的,只要明白他们所谓的老人孩子到底指谁。
最后,我认为老男人领导真的信中医中药。祝,多吃。
有人讨论无法逃跑的人该如何在国内生活,有人讨论什么样的反抗算有效的反抗。
可能,两个话题是相通的。
或许,一切能给敌人的统治目标造成不悦、不顺利的行为,都是有效的反抗。
每个人能采取的行动和承受的风险,都不一样。
有的人直接革命,有的人地下活动,有的人迂回助人,有的人把当局不爱听的故事传播出去……
再不济,再胆小,再“无法承受一点点风险”,人仍然有 “可以不做的事”:
你可以不当入党积极分子。
你可以不积极申报歌功颂德的马屁课题,来换取正教授职称。
你可以不写复兴中华法系、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论文,争抢国师头衔。
你可以不积极告密,可以不捉弄人为乐,可以不伸手打那个出门买馒头的青年。
当然,你也可以振振有词 “如果我不做就会活不下去!” 然后去害无辜的人。
课上我讲案例,某小学老师要求同学们把抄作业的学生名字供出来,否则就全班受罚。我还没讲完,第一排的男生大喊:我们初中班主任就这样!
我问:后来呢?你们怎么办?
男生愤怒地说:肯定不理他!后来全班去操场罚跑,罚跑就罚跑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