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微博上看到个新闻。某地20多岁的酒驾男子因为疫情防控不让过点,把卡点的白皮砍成重伤,后者进了医院。
这还不是最绝的,最绝的是被砍的这位白皮多年前奸杀了一名10岁女孩,刚蹲完局子出来。。。
一时真的感慨万千。。。此地真是“人杰地灵”,随便砍个白皮走狗都能砍到畜生
怎么没被砍死呢
英语口音这东西也是老生常谈的了。实际上一个全世界都通行的明白大道理就是:口音可能是语言里最不重要的部分了。
比如说我在美国,接触到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口音。比如我上的课的老师是意大利人,我第一节课自我介绍的时候说 [t]eology,老师就笑着说:「你说 [t]eology 而不是 [θ]eology,我觉得很亲切。」老师自己说话就是意大利口音非常明显的。我们班上很多学生是非洲来的,法语口音也很明显。
所以口音根本没什么,口音是很自然的。而且我也说过,以前在B站见到一个英国人UP说:「你一个中国人在英国如果说一口女王音的话,别人反而会觉得你这个人很奇怪,或者特别装。在英国,口音代表一个人的出身,是很自然的东西,是你这个人的一部分,没有必要遮掩。」——我当时提到这个说法感觉醍醐灌顶,但想想实在是明白大道理,你看国朝第一代大人物,他们岂不就是各具口音吗?
不过其实到这里我们就触及到关键问题了:为什么国人特别在乎口音?在我看来这和普通话的规训有关:普通话不仅要在语言上压制方言、而且在口音上也要压制方言,如果你的普通话「不标准」,就会受到「口音羞辱」。
而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我觉得是和中国的威权主义结构有关的。
全球一线城市中横向比较的话,墨尔本2020-2021总共封城277天,被誉为全世界封城时间最久的城市。说墨尔本人的封城经验丰富毫不为过。民怨肯定也有,但我观察身边朋友也不算太严重,在正常范围内。
墨尔本多次通过封城实现清零,说明封城是可以在有效阻断病毒传播的同时不引起民怨反弹的。
前提是:1、封城和清零的目的真的是为了阻断病毒传播和保护人民,而不是政治业绩。2、最大限度保障基本人权和弱势群体(老弱病残孕贫)。
针对第一点,墨尔本在90%以上人口接种两剂疫苗之后就彻底解封。
针对第二点,没有搞什么反人类的方舱集中隔离,确诊者全部可以居家隔离;所有“essential”服务都没有停止,包括超市、医院、物流等等,仓库可以发货,餐厅也允许外卖营业;最严格的时候每户一次可以有一人出门,在五公里范围内行走、运动、买菜;对弱势群体有各种资金补助、免费心理咨询……我有朋友甚至在封城期间的收入补助比平时正常打工还高,恨不得一直封下去。
这种相对宽松的封城政策,配合了超高额的罚款(听说过几个偷偷开趴的案例,二十几人每人罚款1000+澳币),出门不戴口罩罚几百,非法越境(去其他州)是好几千,隔离期间出门也是狠罚……
人民可以很自觉(为了省钱),政府也可以很宽松(为了连任)。整个封城就很自在惬意,清零顺利。
如今说是“躺平”,但确诊了还是要自我隔离,世上没有真正的“彻底躺平”,只有“有限制的解封和自由”。
51节,因为一条寻找乌衣的微博江苏警方盯上了我。
晚饭时突然接到学校辖区派出所电话,“是xx吗?来我们派出所一趟找你问点事”,询问缘由对方语气生硬,“你是自己过来还是我通知你们学校喊你来?”模糊的话语恶劣的态度甚至让我怀疑是不是自己长毛象暴露了,无奈匆匆赶去,路上联系有被讯问经验的朋友,在她指导下清理了手机,一路思考如何应对,没想到真到了那还挺轻松。
询问我的警察看起来并不了解具体情况,只说是江苏那边要他们联系我,问我是不是关注了丰县“那个女孩子生了8个孩子被老公关起来的事”,有没有发什么消息。我按朋友叮嘱的装傻只说自己是学法的关注社会事件做案例研讨,没想到大哥听完笑了,“我也是这么想的,他们说要联系你们学校保卫处还要上门找你,我说没必要,你们政法学校的学生关注这些事很正常嘛,搞得这么严肃”。
追问江苏那边的情况,大哥也不细说,安慰我“没什么,就是简单了解一下情况上报给他们”,随后告诫了几句“不要和反华势力勾结、不要恶意炒作、不要传播谣言”就让我走了。临出门大哥还向我道歉“不好意思耽误你时间,我们也是没办法,要配合他们工作。”看他诚恳的表情我实在忍不住笑了,“他们再找你你让他们直接找我吧,我挺想和他们聊的。”还好口罩遮住了脸,差点让大哥误会我态度有问题。
接下来大概会停用一段时间微博,其实已经被限流很久了,基本每条阅读量只有500左右,朋友说这种情况被找到可能被举报的,之前确实有被人盯着骂过,也不知道是不是他们,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