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了乌克兰邮局寄来的新邮票和首日封。是关于小狗Patron的,开心!
再次为乌克兰邮局网上商店打广告:精美邮票,全球包邮,信用卡或Google pay付款。网站有英文,价格可选美金或欧元。付款时还可以为乌克兰捐款。✌️
总结了一下控制体重的饮食经验,本来是因为友邻的这篇日志写的:https://www.douban.com/note/839256618/ 结果豆瓣又给我锁了。在这边也同步一下吧——
作为一个没胖过,一直被认为很瘦但体能不错的人(174cm,100-110斤,20岁后至今十几年没变过)。我没有啥减肥经验,但的确22岁后因为一些机缘,实践过饮食方面的调整。考虑到即使在我们家族内(排除基因影响)我也算体重最稳定的,所以大概可以分享一些保持体重和体力的经验给友邻们参考:
其实最开始我没有主动调整饮食的意识,减少进食量是因为毕业后去南方工作。离开东北才发现南方人(当时在浙江)每顿饭主食居然吃那么少,饭碗小得像蘸饺子用的那种。女性同事午餐只点二两米饭,我每次要四两还会被打饭阿姨笑,所以即使四两饭都吃不饱,也不好意思要更多。但渐渐就能吃饱了,过年回家时,发现只吃以往一半的饭量就无法再吃。那时就意识到食量的确不是恒定的,所以虽然还不知道“饱腹感”这个概念,也已经开把达到“饱腹感”的饭量调低了。
再后来几年,爸妈过了50岁,熟悉的同事和亲戚有好多人开始患上糖尿病,症状很可怕也很麻烦,他们就有了控制血糖的意识,开始改变以往的饮食习惯。有一年回家时,我发现他们居然每天只吃两顿饭了,饭碗也变成了南方那种小碗(虽然量仍然不止二两)。结果很搞笑,我又变成了回家时反而吃不饱的状态,因为我仍然习惯吃三餐,而不是两餐。虽然后来吃三餐的习惯我没变过,但偶尔懒得做时也会不吃晚餐了。
开始吃杂粮也是那时受爸妈影响。家里主食被他们换成了各种杂粮饭,甚至杂粮配杂豆,几乎不再做纯白米。也许是电饭锅质量提升的原因,我发现这样的饭也不像想象中那么难下口,还更香,于是后来自己也这样做起来了。这样便又进一步调整了主食摄入量和整体热量,并增加了蛋白质摄入。
燕麦片也是因为我爸喜欢吃,我才学着吃的。吃完很惊讶地意识到这东西饱腹感极强,只要那么少就不饿了,特别适合当快手早餐或者懒人晚餐。再后来有了烤箱(几年前换了空气炸锅),我还会自己烤更便携的燕麦饼干(主要成分是鸡蛋和燕麦再加一点点油),外出时带上就可以快速管饱和恢复血糖,所以连外面卖的饼干蛋糕面包都很少吃了。
除此之外,三餐少油,除了巧克力基本不吃别的零食,相对大多数人很少吃水果,也些算是从小就有的饮食习惯。少油少盐少糖的饮食偏好是当护士的老妈培养的,少吃水果有一部分可能是受过敏影响,即使小时候症状轻微几乎什么水果都能吃,也毕竟有不适感,这个可能影响了我对一些水果的兴趣(刚巧包括了大部分高糖分的水果)。再到后来直接严重过敏不能吃了,就甚至连果汁和含果汁的饮料都几乎戒掉了(因为很多饮料配料中有会过敏的苹果汁)。如今在闽南生活,当地水果便宜又好吃,也偶尔会买买,但量都不多,而且如果吃了一些水果,我就会感觉够饱,把它们当成一次正餐而非零食。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我从小就非常爱吃肉类,吃的量在一些人看来会很大,甚至多到常有人说“你这么吃居然也不胖”的程度。当然,后来关于营养学的科普多起来,我们也就都知道吃肉不一定就会发胖了,甚至这样反而更有助于增肌减脂。再加上豆制品也是我特别喜欢也能吃很多的,综合来看,这些都刚好保障了我在偏瘦的情况下体能并不弱(最近半年出于环境焦虑也在减少肉食了,但会更多多吃豆类和豆制品,效果也不错)。
虽然自知长得不好看,但身材和体能确实让我对自己这个外壳还算满意,尤其是人到中年,看到同龄人有不少开始被体重和血糖困扰,回想起来才意识到自己的运气多好——的确是运气,因为很多需要改变的节点都不是我主动做到的,只是顺着感觉走,就比较轻易地维持了这样的身体状态。所以我很认同一些友邻的观点:可持续的体重控制一定不是突击的结果,不是疯狂运动和苛刻节食,而是让人养成生活习惯,在自己心理生理都舒适的情况下去实现。吃得开心、运动得开心,而不是什么要拼毅力的折磨,才能长久维持。
所以要说有什么经验,我没有减肥经验,有的只是对“习惯成自然”来控制体重稳定这一点的认知。也是这样,我从来不跑步也不去健身房(这两件事都是我讨厌的),只选择自己轻松愉快可以做到的户外运动(徒步骑行爬山)。再加上调整自己的胃适应更容易饱腹的杂粮和蛋白质,保持自己的舌头一直喜欢少油少糖少盐,然后稳定地进食(时间固定),就一样可以做到在中年时身材也和学生时代没太大变化了。
以上经验应该帮不到想减重的人,但我想这些对希望控制体重的友邻,可能还是有参考意义的。尤其是现在还不到30岁的年轻人,一些饮食习惯也该开始培养了,这样才能在奔四时少一点中年危机。当然如果更早一点,有孩子的友邻也可以像我老妈那样,从小控制一下孩子三餐油糖盐的摄入,培养相对健康的胃口和喜欢吃的食物,这样的确是会终生受益的。
最后,我也不是啥特别严格地执行,也可能某天狂喝一大盒椰汁,或者连吃大量糯米团(这个我一直超爱),甚至完全不抗拒喝豆浆米糊等等被认为容易快速升糖的食物,心情大好或不好时甚至能嗑掉一大盒巧克力——但这些都是日常生活里偶尔的小放纵,只要基本节奏是健康的,身体完全可以承受这些波动,心理上也是个释放。所以不跟自己太较劲,但早做打算、多试试,就能不用很麻烦很累也可以当个仍然有体能的中年瘦子了。
@cyanywj 微熱山丘好好吃啊!
已经不想看到任何出国过来人的好言相劝……也许你在国外吃过各种苦,也许你只是善意的提醒,可是,留在国内谋生糊口不苦吗?不仅苦,而且毫无尊严,随时可能因少做一天核酸被各路保安斥责,被弹窗限制出行,与至亲相隔两地,被宣布征用房间,被转运至一个连目的地都不知道的陌生处所……也许逃出去还有一线生机,留在这里,我的财物,我的房间,我的未来都不是我自己的,甚至连我的身体也不属于我。它必须献祭给整个国家为一个人排练的防疫表演,每天定点核酸,绿码是烙在你肉体上的良民证,每24小时重新宣誓服从。对于任何心存良知的人来说,前方只有不知何时到来的精神崩溃,想止住痛苦,要么抓住润走这根蜘蛛丝,要么麻木同化加入这场疯狂的极权动员。人们说想逃出地狱,这时来了一位好心人提醒他们地狱外不努力同样会挨饿受冻啊,这个道理谁不明白呢,可我们只是希冀一种没有酷吏鞭挞的人生又有什么错呢?
封城两个月了,我是彻底封锁之前最后一波逃出来的人。妈妈打电话给我说一切从零开始,类似牢房一样苦难被轻飘飘的盖过。新疆人就是这样,在七五之后高压的这么多年,已经变成最温顺,最听话的人民,任何言论都出不了星星峡,一个巨大的高压孤岛,隐瞒、欺骗才是这里的底色。为了稳定和清零这里可以牺牲一切。
这里有人走投无路像大白跪下求他们解封,在家里没有收入,各国的较量之下疯长的物价,本来,这次回去我以为新疆起死回生了,结果还是老样子,反恐变成了疫情而已。
我的父亲是基层公务员,他得过胰腺炎,长时间的特殊饮食让他有萎缩性胃炎和肝硬化,他从一个浑身肌肉的军人变成寒风一吹就颤颤巍巍的小老头。他说,他住在小帐篷里,新疆很冷,办公室有人阳性了,他疫苗只打了一针副作用就差点要了他的命,要是感染了他有这么多基础疾病会死吗?他的工资经常不按时发,被骂政府无能的时候只能笑笑。形式主义绑架了所有人,不想铁拳砸死自己就只有听领导的。
两个月了,我的一切生活都停滞,大学生活也在封控里快要结束了。
我会记得七五死去的人的血和泪、我会记得断了一年的网、我会记得无法使用的网盘和墙中墙、我会记得封城瞒报和出不去的消息。
我们这里突然封楼,外卖小哥上楼送完外卖之后,发现走不了了。穿蓝色防护服的人一拍猪脑袋,提议让他去住点外卖的人家里,小哥说,点外卖的是女的,我怎么可能住人家家里……#既蠢又恶的事情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