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炙热的你》 第一章
“大部分人的前围绝经期从38~44岁开始,此时会出现轻微的、难以察觉的激素水平变化。”
————
对更年期无知的不只有普通人。即便是医生,甚至是妇科医生,也很少接受与更年期相关的培训。在我刚30岁,还是住院医师时,我还认为更年期的各种症状是在最后一次月经结束后才开始出现的。此外,我还认为女性的激素水平在50岁左右才开始下降,之后一路下滑。后来我才明白【我们的激素水平从接近40岁的时候就开始出现轻微变化了】,这也会导致我们的情绪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这个不易察觉的过程被人们称为“前围绝经期”,它通常是和围绝经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更年期”)无缝衔接的。围绝经期是个相当长的时期,最后一次月经前后的时间都被算在内。
大部分女性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在围绝经期感到不舒服,特别是当她们还不到40岁,就更没有人倾听她们的痛苦了。这就是我要告诉你这些科学知识的原因。亲爱的读者朋友,让我们迈出第一步,一起来学习有关女性性激素的一切。这能让你“读懂”在我们的人生进程中发生的那些变化。我们的大部分器官都受激素影响,不仅如此,我们的很多情绪和身体的变化也与激素分不开。家里有处于青春期的女儿的人都明白激素的第一轮“攻击”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经历过怀孕和分娩的女性也都明白激素的第二轮“攻击”有多么猛烈。而更年期的激素水平波动是对女性的身体、头脑和灵魂的第三轮“攻击”,其猛烈程度相较前两次有过之而无不及。
————
刚刚看到这里,才意识到自己也快要进入38-44岁开始的前围绝经期了。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带来的生理影响不是只在绝经期才存在,前围绝经期同样需要重视。
新界北部農地被淹,生態公園消失,濕地雀鳥無處著地。港共治港,從全民核酸封城封關,到排洪洩洪,昏招一個接一個,都在給這座城製造災難。
https://www.instagram.com/p/Cw7OMn7LDOB/
汹涌的民族情绪顺从地泛滥成灾,反智的鸡毛令箭趁势如雨下,无数荒谬故事加急上演。
这其中,“汉服爱好者”被当“和服小日子”处理,总是我最偏爱的单元剧。
你说你是爱国标兵,工作人员说你是叛国贼伤害民族情绪。工作人员说自己在捍卫国家尊严,你说工作人员把文化拱手让人通敌卖国。
最后被拍到网上,大家都最爱国,大家都在辱华。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辱华有关。
@alic 他们是不是吃了淡水虹鳟假冒的三文鱼?寄生虫病很可怕的
(原文已被删,豆友今天转发截图,现在截图也被删除。另,不要相信“科普”怎样鉴别真假三文鱼,有些部位长得很像,再经过化妆,肉眼能鉴别不出的。)
看到这个,觉得很遗憾。我曾在一家出版社实习三年,三年间做英文教材,教材里原先的外国角色统一替换为中国角色,介绍世界风景名胜的语篇替换为中国风景名胜,介绍世界科技发展的统一替换为介绍中国科技发展。我并不反对孩子们多了解一点中国的文化,哪怕是从英文课本里,但觉得诧异,有必要做到这般地步吗?这世界并不是除了中国就没有其他国家了,中国也不应当再度陷入“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的思维模式里去。但现在看起来便是如此。教材说是按照新课标要求改版,可其实不成文的暗规远比新课标要求的多得多。这还只是教材而已,很难想象做人文社科类和小说类的编辑是怎样成为文字的施暴者与受害者的。
并不想为任何人开脱,译者的愤怒我完全可以理解。他甚至也说得很客观,出版社在付版酬时爽快大方,这一点就是已经是行业领先。可一个在宣图上连“最”字都不敢打出来的行业,又有什么值得期待的?
最近在写篇关于血吸虫的论文,刚搜到个特色新闻,觉得有点可笑。这个输出的“中国”经验到底是什么呢?——实际历史情况是,毛时代运动式血防要求坚决清零钉螺。搞特色疗法弘扬中医疗效,还有宣传注射锑剂疗法(结果好多人被直接打针打死),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移山填海,降了些发病率,但是最后实在搞不下去了,改开一来,国家摆烂,发病率立马反弹,好在外国出了特色药吡喹酮,救了救中国民众,最起码死亡率降下来了,但国家不管了,发病率还在上升,怎么办呢,还得靠世卫组织,90年代提供了7100万美刀的援助,提供先进的治疗方案,加上药物的普及,才终于慢慢把发病率真正稳定降下来(0几年世卫不提供资金了发病率又开始升,然后三峡大坝实际上还对血吸虫患病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好了前景提要完了绕回来了,新闻报道变成什么了呢,从前文宣传毛时代的土法血防,一下子跳到了现代向非洲输出中国经验,中间世卫的援助和外国的特效药就不提了,还仿佛是输出了毛时代的特色土法血防——官媒偷梁换柱真的是精妙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