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刚过九点,在上班路上,接到一个上海的手机号码来电。
“你好,请问你是xxx女士吗?”
我:嗯,您哪位?
P:我是XX区XX分局的,您现在还住在xx小区xx号这个地址吗?
我:嗯,什么事?
P:您现在还使用A-K-A这个开头的微博账号对吧?
我:对。
P:你现在是在上班,还是在家?方不方便说话?是我直接在电话里和您沟通,还是您来xx分局面谈?
我:您现在说。
P:我们这边监控到,您近期发布了一些关于乌衣的言论。我们这边也有工作组下达的任务,希望您把这些微博删除。我们等待调查组的调查报告,好吧?
(我立刻反应过来是因为哪一条微博被🍵。6.28发了一条原创微博,九张乌衣微博的截图,配字只有“51”,截止现在转发量刚过百,转发里有比较多带了“乌衣”的tag。其他都是几天、几月前转发的微博。)
我:嗯,这个事……我也没说什么对吧?
P:注意到您有一万多粉丝…
我:我那些粉丝很多都是假粉,有人买的,还有新浪给我塞的。
P(笑):一万多粉丝,您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希望您把相关微博删掉,等调查组的报告。
我:嗯,嗯。
P:中午之前我们会再检查,如果没删的话会再给您打电话的。
我:嗯。诶,你们那边能看到几条啊?我怎么知道我改得到不到位?
P:呃……具体几条,您自查吧,从现在到三月您发布的所有关于这件事的微博,您先查,如果还有的话我们会告知您的,几月几号的内容。
我:好,好。
P:好,再见。
我:再见。
(推测打电话给我的这个P并不掌握具体言论和数量)
@jiujiu99 @board @help 我的经验分享给你,遇到骚扰,不管有没有感情关系、债务问题。同时使用,会非常有效:
1、如果知道对方的单位/学校,先联系单位人事科/学校的教务处、学生管理处/保卫处。
电话和联系方式可通过网络搜索、公众号信息,如果找不到对应的部门,就随便联系到一个对方所在单位/学校的办公电话即可。说明自己被威胁,并且对方多次骚扰,已经造成精神和家人压力。
2、到你所在的当地派出所。说明情况,提供对方所有你已知的信息陈述。
3、保持手机摄像头功能正常,任何时刻手机不要离开自己。不管远近,一律开启录像功能。尤其当对方接近你,或你们来处于近距离的情况下务必一直开着,不要害怕,对准对方的面部拍摄。并且录像里多用提问,以及在录像中复述对方纠缠你很久的陈述事实。
一定要直对着对方的面部,并且以陈述情况+求对方放过+告知对方自己已报警的形式一直录像。
当对方离开后立即备份手机云盘录像,每次录制结束,对方离开后,都要备份。
录制中,牢牢握紧手机,如果被打掉,或者暴力抢夺走没关系,不用追回。
4、遇到暴力抢夺和对方打掉后,看是否可以正常开机,重要的是录像是否可以正常读取。只要可以正常读取,配合上面的拍摄建议。保存录像后到你们当地最大的商场或数码大厦,找门头最大的数码维修店铺,咨询维修至全新以及更换所有原装配件的费用,和是否可以开发票。
5、到派出所报案,以抢劫、寻衅滋事、意图强奸等名义报案。并且表明只有一部手机,必须尽快维修,要求对方支付维修费用。
6、从意识到可能会被骚扰的情况以后(哪怕对方只是吓唬),应该根据自身生活与活动习惯,确定经常行走地方的摄像头。并且有意保持走在摄像头下。(其实熟悉路线以后,也不过比平常走路角度多几步)
7、在第一时间对方电话、app等任意方式威胁、恐吓、或说让你感到害怕的事情后。用文字或语音清晰告知对方,你现在非常害怕,感觉会受到伤害,请对方立刻停止,并且会携带现在的录音/聊天记录立刻到最近的公安局报案,以免后续受到伤害。
8、所有上述的与公安局、派出所、对方单位、学校电话的过程里务必表达清楚自己已走投无路,不堪其扰,对方不听任何求饶,打这个电话你正在录音(不管录音否),请对方务必记录你已知的对方信息和你的陈述,这样如果自己遭遇不幸,对方是你的记录和证明人。
打字字数限制,实在不行,私信我。
"厌女"(misogyny)这个词不好。它来源于两个希腊词语,直译就是"厌恶女性",在解释中增加了"对女性的傲慢、蔑视",但第一解释仍然是"dislike",所以就会引发很多的误解。
比如大众很容易认为"厌女"就是不喜欢女性,因此有个常见的说法"厌女且渴批",多用来讽刺一个人的自我矛盾、前后不一。但实际上,"渴批"本身就属于"厌女"。因为"厌女"并不是"讨厌女人",这种常被看作只有同性恋,或被女人伤害过的男人才会有的情绪。上野千鹤子也提到过,misogyny有一个更好懂的译法:"女性蔑视"。也就是将女性异化、矮化,并为男性所掌控,我觉得更应该被称为"驯化女性"。这样一来,许多表面上对女性的优待和讨好,就很容易被看穿其背后的"驯化"目的了。这种女性蔑视在女性自己身上也不该被形容为"自我厌恶",而应该是一种"自我贬低"。因此,厌女是不分性别的,也不是一种情绪或性格。
厌女是性别二元制的核心,且是让这种二元制产生次序的原因。也就是说,在具有结构性压迫的性别阶级中,厌女是一种社会现象,而非一种个人倾向。网络上时常会有"鉴别厌女"的行为,比如在讨论某个人对女性的态度时批判其为"厌女",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厌女并不是个体的倾向,而是个体被社会影响的结果。比如说当下的经济形势不好,那么某个人的资产有所减损,这就是其受到了社会的波及。同样的,在整个文化社会的主流都有厌女现象时,其中的个体都是厌女的。这些个体中对此有所反思和反抗的,即形成了"女权主义者",因此,女权主义者也都是厌女的,不厌女的个体则不会成为女权主义者。所以,将厌女看作是个体的缺点是徒劳的,厌女也不是某些群体的特征,而更不应该认为"女人或女权主义者不厌女","你一个女人怎么还厌女呢"其实就等于"你一个穷人怎么还会破产呢"。
而希望男人能够反思厌女是极为困难的。比如在特殊时期,经济下行,但总有些群体反而能从中获得暴利,正如当前疫情下的核酸检测机构,或者是战乱时期发国难财的商人。这些人正是靠着剥削、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优势地位,也就是说男权主义实际上是发"女难财"。那么希望这些业已获利的人来自我审判和弥补(且没有法律依据,因为法律也是男权制定的),要么靠他们自身高尚的道德标准(哈哈),要么就是自己掌握资源与之抗衡。所以性统治并非是一种意识形态,要求男性换位思考就能解决的,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上的统治。
#女性主义
「你这个伤再常见不过了,如果这都能算(家暴),那也太不利于社会面的稳定了。」
。。。。。。。
Link: https://mp.weixin.qq.com/s/WIK3AYZQ7b2xwLPNUWl5hg
Archive: https://mp.weixin.qq.com/s/WIK3AYZQ7b2xwLPNUWl5hg
昨晚和象友留言说我认为新中国没有一种职业是可以让两代人都搭上顺风车的,这个是我观察的生活经验。我爷爷辈有人大学生,当了小官,然后文革来了因为他写过一副毛笔字就被批斗整改;在譬如粮食局工作的一夜之间不用粮票了人也失业了;父辈大国企员工,世纪初半强迫下买断(离职)了,给你一笔钱就此结束,起初承诺的后续保障也就执行了七成吧;家里下海经商的去年倒闭了,做医生的发不出钱了,公务员的天天都想离职,做码农的年初被“优化”了,留下我还在读书的一年也要颓七八次。
形势的力量之大,绝对不是个人能扭转的,中国就是有什么甜头都持续不过20年,这个时间甚至连一代人的工作年限都撑不住。没有铁饭碗,我外婆总说天下没有铁饭碗,因为“皇帝除了自己的金饭碗,他想砸谁的碗就砸谁的碗。”
越是独裁统治的国家越喜欢在各个人眼所能目及的地方挂上自己的国旗,满街的propaganda,各种层出不穷的口号、核心价值观、令人烦腻的宣传标志,那不是propaganda,而是一种思想钢印。它无孔不入地渗入儿童青年的教育、街边的广告、网路的流行语、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像奴隶主爱给自己的奴隶身上打上专属自己的烙印。成长和生活在其中并习惯了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些异物的可怕性,只是日常可见的广告牌,只是墙边的宣传画,只是交通灯旁边的装饰夜灯,只是花丛树丛草丛修剪成了特定的形状和文字。但只要看过一次没有这些东西的地方就能明白过不对劲来,没有propaganda的街道和围墙,路灯和公交车站,电子屏和教育,干净的,舒适的,利落的,非形式主义的,有烟火气和人味儿的。
链接视频简介「2004年浙江省省委书记习近平接受媒体专访,畅谈在延安插队时的经历。他谈了生活,工作和家庭的多个方面,以及在延安最青涩的回忆。包括怎么学的抽烟;通沼气池被喷了满脸粪;几个月没有肉吃,后来见了生肉直接吃;十多年来每天给彭丽媛打电话;还有两次哭的经历。」
毛泽东这个人没有底线,天生赌徒,死几亿人他都不会有任何波动。他说要跟美国开战,假装失败诱敌深入把整个中国变成战场再跟苏联围攻,“中国死3亿人没关系,很快就恢复成6亿”
三年大饥荒期间美国要人道援助中国粮食,毛泽东说中国没有饥荒,宁死不吃帝国主义的粮,继续喝茅台出口粮食,让军人守住逃荒路口射杀。
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的典型,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但实际上一直把女性当维稳工具,怕军人造反就“八千湘女嫁天山”
报道过#新疆集中营 的bbc中文报道美国国务院解密毛泽东说要送几千万女人给美国 #ccp #中共
http://news.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7240000/newsid_7243900/7243926.stm
2018年夏天我跟着旅游团去过新疆,路上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刀子都要拴铁链早已不是新鲜事。在那一周的旅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细节。
其中一天的行程是到新疆人家家访,我们去的那户人家接待我们的是一对母女,母亲告诉我们他们平时要去学校学习,这房子只是他们平时招待客人用的。她们一家是被村支书筛选后,才被选中招待我们这些客人的。言谈中,她不断说起党的政策好,女儿从小就要学汉语。
女儿看起来还没上小学,不到六岁,她的反应让我过了四年仍记忆犹新。
她说:“我给你们跳支舞好不好?”这显然是被安排好的,小姑娘语气隐隐带着气。
跳完舞,她问:“我跳的好不好?掌声呢?”于是我们鼓掌,小姑娘又跳了一支维吾尔族的舞蹈。
小姑娘虽然跳了舞,但表情一点都不开心,我感觉她对我们说话的语气、表情饱含着怒意。
现在我意识到,招待我们的这户人家平时被送到教育营,估计是因为“表现好”才允许出来招待我们这些旅行团,才能享受贩卖自家葡萄干的“福利”。
第二处细节是游览赛里木湖时,碰到了南疆某村组织的旅行团。这群南疆的妇女在领导带领下举着鲜红的旗帜在景点前拍照。我忘记她们有没有举党旗,但她们的表情就像刑满释放或出来放风一样,好像是能出来旅游是件新奇事。
让我不适的是,他们明明是原住民,为什么出门、完成一次省内旅游还要领导带队?为什么要对此感恩戴德?
旅游时导游曾给我们讲起新疆人受到的许多不公正的待遇,比如住不了内地宾馆、不能自由出行、大多数人手机不能用4G上网,但车厢一片安静,似乎也没有多少人在听。
如今读到关于新疆的新闻,我感到愧疚。在新疆旅游时,我享受了少数民族不能享受的风景和自由。面对当地的暴政,保持沉默或粉饰太平是一种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