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她们,是为了一句“没有老婆安不了心”被逼与驻疆官兵成婚的八千湘女;是根据籍贯被称作“湖南辣子、山东大葱、上海鸭子”的女兵;是被当成父权社会“功绩”宣扬的性奴。
她们连伤痛耻辱都不配谈。
她们也还在等待道歉。

在疫情防控方面,我国走在了世界的最最最前列。

“统一台湾是中共的政治议题,不是中国人民的大义。中国人民的大义是把铁链女解救出来;中国人民的大义是让唐山烧烤店打人案件大白天下;中国人民的民族大义是让二舅获得残疾证,让他老有所依;中国人民的民族大义是捣毁每个城市里的红楼,解救我们做性奴的姐妹;中国人民的大义是把房子还给烂尾楼的业主,把存款还给储户;中国人民的民族大义是让每个人有工作,让每个人的工作有尊严;中国人民的民族大义是让每个孩子有快乐的童年,让每个老人有安稳的晚年。把政府的权力关进笼子,让中国人民走出监控。中国人民的民族大义是人民的福祉,不是政党的政治的议题。”

有时候想想就生气,这十年他上来之后中国弄了些啥,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春风习习,习酒……全他妈谐音梗。
就因为他姓习,整个你老中上上下下跟中邪差不多,舔屁股要贴习,删帖封号是因为用错了习。谐音梗玩到头了,他妈小熊维尼也不行,谐形梗对吧。
我文案都看不下去了,以后回顾这段历史的人就跟我们现在看文革觉得有病一样觉得现在的老中有病,习年浩劫,福建人都这么说。

8月10日晚7点,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弦子诉朱军性骚扰一案二审维持原判。朱军和此前一样没有出庭。
弦子中午在大家的陪同下到达,晚上9点后才走出法院。因为封路,被驱赶,支持者都三三两两水一样分散了。弦子出来后,朋友们又从四面汇集到离法院有一段距离的广场。
大家纷纷向弦子献花。之后,弦子向等待在外的关注者朗读她在庭审中的陈述,并对到场的人表示感谢。大家拥抱在了一起。
直到9点49分左右,警察将人群驱散。

一些有关丁香园和外资药企……工作相关……不太适宜完全公开发的东西 

所以说丁香园有没有拿过外资药企的钱———当然拿过!几乎我们合作的每个甲方都和丁香园有过合作,,原因当然不是因为丁香园有外资基础而是因为,很简单地,丁香园是仅有的几个做医学科普做的接地气的媒体啊……如果想做一些疾病科普药物推广,当然丁香园是首选之一

但合作的情况大概和一般人想象的不一样,,和丁香园合作大部分时候,,外资药企的传播部卑微如狗,,,一方面与丁香园合作非常、非常、非常贵,通常都会超过预算而且完全不可以砍【药企做推广的预算其实不算多】另外一方面,丁香园属于非常,呃,特立独行的媒体,、属于你和他们谈好合作签了合同,他们的作家写了文章、有第三方专家认可、一切顺利的情况下,他们第二天可能就因为内部审核不合规与你中止合作…………至于他们内部审核的标准具体如何,就……总之有编辑看着不顺眼【有风险】就是不行………所以和他们合作实际上是很艰辛的………【拿外国人钱的狗!】【其实就并不是……和他们合作一把我们快变成狗了】

我觉得丁香园被墙内全平台封禁的原因很简单:“你竟然敢在大是大非面前讲科学。”也算是一种“大势所趋”吧,从回形针大象公会同语到丁香园,性少数、科普类自媒体首当其冲,在凡事都讲立场的疯魔国家,真实就是最危险的立场,曾经或正在被封禁的大多数社媒账号也大部分都是他们或多或少说了真话的缘故。当真相不允许被传递,社交网络上的浮沫越来越多,不允许被讨论的话题越来越多,不止缓则,连李佳琦这种头部账号都会因为一个敏感日期闪过的坦克饼干全网蒸发,连赛雷奶蕉这些蛆块链都没法摸清楚平台的禁忌点在哪,当所有理智平和的声音都沉默,当所有话题都变为禁忌,当所有不满的批评都被赞歌取代,或许是震耳欲聋的喧哗和令人难堪的沉默并存,墙内简中社媒到底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很难想象。

放在一起看另有一种感觉。
恶意揣测有的人并不希望医疗常识被科普,也不希望用药常识传播,只希望你们知道的越少越好,一方面医保没钱了可以瞎开药,另一方面希望通过阻挠民智开启增加生育率。

丁香园内部禁止讨论被禁言的事,目前员工也不太清楚被封具体什么原因。有猜测是之前写过连花清瘟,最近出了国产口服药,虽然一些博主已经写过生殖毒性和怀疑有效性的科普了(生物狗Y博),但影响力不大,可能是先封了防止丁香再发文。上一篇连花清瘟的文章是丁香约稿,三个作者有在公立有在私立,都不是丁香的员工(其中一个作者是我的朋友,约他的原因是他给腾讯较真写过连花清瘟不能预防流感的科普文章,这篇当时也被威胁删稿过,腾讯顶着压力没删,丁香之前发的预防新冠的文章已经被删了)。有影响力的私立医疗科普机构和帐号都发了类似的通知,以后的科普内容:不讨论中西药,不讨论私立公立医疗,不讨论新冠相关和防疫政策。
不管封丁香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封锁消息和反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进一步全面加速洗脑。
【请不要截图或者转发出象】

几年前看陈晓楠在一席讲一个故事。冷暖人生节目组曾经收到一位上海郊区老人的来信,信中说他是台湾留在大陆的唯一一个高级特务,请节目组来采访。节目组去到上海,坐渡轮又坐了很久的车,找到这位老人。老人说,他不是普通特务,而是蒋经国当年亲自授训的精锐。二十二岁那年,他接到的任务,是去大陆刺杀军政首长。他是这种级别的特务。

于是他去香港。在那里他遇到一个比他大六年的有夫之妇,一个军官的妻子,叫小珍。他恋爱了。他从小就没有父母,突然遇到小珍的温情,他很珍惜。国民党很快发现了他们的恋爱,强令他回去台北接受军事惩戒。念在他是一个年轻又优秀的特务苗子,如果他和小珍分手,这事就这么算了。但是他决定和小珍私奔。

小珍说好。他们手牵手过罗湖,老人回忆说那是他人生中罕有的狂喜时刻。他的打算,是安顿好小珍之后继续执行任务,回到台北戴罪立功。他不背叛组织。结果两个人一过关就被按倒在地,大陆当局早就收到了风声。他判了二十二年。小珍判了五年。

在提篮桥监狱,他唯一一次看见小珍,他在二层,小珍在楼下放风,脸色苍白,他心疼得想死。其他时候,他每天只能对着四面墙壁思念小珍。他出狱已经四十四岁了。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小珍,他知道小珍一定在等他。最后在一个废弃农场他找到了。那里的人说,你怎么不早点来。她等了你十七年,最后的五年她生了一场大病,一个老右派救了她,她就嫁给他,去上海了。

他跑去上海,继续找。在老右派的办公室终于见到了小珍。小珍已经五十岁了。很久很久,他们认出了彼此,一句话都没有说。他就走了。

这个独居老人现在还住在上海。他没有社交生活,邻居没有人认识他,他活成了一个秘密,一生最大的恐惧就是别人对他好奇。一个普普通通的上海老爷叔,很佝偻,很朴素,却依然保留着一个特务的习惯,就是随身带个小本本,记录楼上楼下邻居的每日活动。可是他对陈晓楠说,陈小姐,你知道我为什么还住在上海吗。

虽然上海人多,房子贵。但我知道小珍就在这里。我知道她先生是谁,她的孩子上什么大学,我都知道。我在这里,等她的先生先死。

小珍最后写了一封信,没有直接交给他,交给了他的弟弟。他拿到这封信,每天揣在胸口兜里,想小珍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一看。信里说,每一次见到你都感到很痛苦。我们还是不要再见了。

今晚一直听逾越生死,突然想起来这个故事。一人游旧地,旧记忆陪同生死,换了风景依然盼望能共你看夕阳多凄美。

前有孙中山泉下有灵
后有台湾饺子馆数量
以至于让人怀疑你国肉喇叭到底是不是高级黑
(图为狗罕见团建真的爆笑

人家一个好不容易推翻了一党专制独裁统治走上民主道路的华人社会,你他妈打着统一的名义,天天盘算着用飞弹武力打下来。然后呢,让两千多万原本自由生活的人民跟你们一样每天排队做核酸被这个码那个码按颜色管起来,随时随地可以被锁起大门,只许为统治者鼓掌喝彩,像你们一样不准批评不准质疑不准发声不准思考,猪一样的活着?你们他妈的到底凭什么?

乌合麒麟把老中画成满身肌肉的阳刚父亲,与西方“圣母”抢夺婴儿,却意外变成“寻婴母亲苦战人贩子”。但撇开他翻车的画功,更深层的问题也许是:在父权崇拜的简中文化里,祖国明明就是这个唐山暴力肌肉男,为什么偏要打造“母亲”形象?

事实上,“祖国母亲”的隐喻在简中流行也不过几十年。古代根本不存在国家为母的隐喻,包括《论语》的“父母之邦”和《孟子》的“父母国”,表达的也只是身份归属的意思,不存在亲子之爱的情感寄托。而祖国的“祖”字从礻,在父权社会的祭祀文化中,明显是个阳性词。
把一个阳性词强行嵌入母亲的形象中,不只是个缝合怪,更是典型的西方文化输入,把Motherland/ Mother country 别扭地“挪用”到简中语境里,目的显然是通过拟血缘关系,把人伦伦理转化为政治伦理,构建爱国的天然合法性。

但没有古希腊女神崇拜和天主教圣母信仰体系的支撑,简中的“祖国母亲”难免尴尬:一方面在毫不掩饰的极权压迫下,每谈慈爱都显得格外虚伪(“慈母”在香港反修例运动中已成了讽刺政府的流行用语); 另一方面,在缺乏女英雄和女神的文化传统里,简中的女性形象只能是柔弱的凡人,任乌合麒麟想象力再丰富,也很难把娘画成强大的战狼。

说到底,简中的祖国母亲无法摆脱女性的刻板印象:她是受害者,饱经侮辱、苦难、蹂躏,必须中华好男儿挺身保护;同时她也是伟大的,你穷尽此生也无法报答养育之恩。相比西方“母亲国”的饱满、强大和自由,简中“祖国母亲”注定是个干瘪的孝道符号,没有苏俄“祖国母亲在召唤”雕塑手持长剑耸立在马马耶夫山之巅的英伟,更不可能实现卢梭“共同的母亲,共同的自由”的愿景(毕竟在简中家庭里,同一个娘生的也不代表什么,兄弟姐妹间平等自由个毛线啊)。

剩下的就只有孝道的道德绑架,以及盲目的依恋。就像哈洛的恒河猴实验中,虽然绒布“母猴”不时射出铁钉和水柱伤害幼猴,幼猴依然义无反顾地投入它的怀抱。
把爹的铁腕压迫包装成母亲柔软温热的胸脯,简中人终极的觉醒,也许就像那著名的苏联笑话。
问:谁是你的母亲?
答:中国!
问:你长大了想当什么?
答:孤儿!

哇,新版日本高中音乐教科书的封面作者,是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和四叠半的原案,好好看好丰富啊,羡慕死了!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