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我是觉得26岁追求16岁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控制和道德问题,其中被隐没的是基于偶像光环和浪漫叙事下的恋童癖行为,也是一个有权有势的成年人对身心发展都不完备的未成年人的控制和胁迫;在这其中成年人既没有道德也很阴险,只是利用自己的阅历和社会地位去挑选合适的猎物,忘年恋恋到了缺乏很多能力的未成年头上,只能证明这个男的是蓄意为之。
而指责女方或者感慨她的选择就更没有意思了,你在十八岁时候填志愿都需要被父母影响掌控,又如何能够保证自己十六岁就能从这种全方位的控制中脱身而出?这种消解是危险的。

但怎么讲,如果“不爱”叫做骗婚的话,世界上很大一部分婚姻都是骗局。
婚姻和稳定的亲密关系是两回事。

看完李女士的公开信
简直一段接着一段的trauma trigger
一百对中华夫妇一个故事,必然有被牺牲的老婆,必然有召妓出轨,必然有三年抱两,必然有婆婆媳妇双面胶老公隐身人
现在只希望她分到很多很多钱,越多越好

Of course
明明是现代劳动生产制度下的性别暴力事件
明明是女人从未成年开始被机关算尽吃干抹净的共谋
在你国眼里又变成了一个“瓜”

我觉得举报老师那个最贱的不是他这种把课堂内容录下来公之于众的行为(事实上如果在一个言论自由的环境下我觉得没什么,可以拿来讨论),但在国内这种「一党制言论审查严格和舆论一边倒的」环境下,特意把课堂内容截取能引起政治审判、“拿50w”的那部分发出来,实属下贱的贱人一个。
就是,他清除知道国内的单一主流声音是什么、知道什么能引起争议、知道什么“正确”、知道自己可以轻轻松松稳站爱国道德高地。
那这种行为和文革红卫兵的区别在哪里?

我总结了一下,专硕并轨规培最可笑的一点在于我们每年还要给学校交学费,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奉献自己的劳动力,不求报酬,还要倒贴钱给医院和大学,求他们接受我们的劳动力。

这事仔细一想,不是比18世纪欧洲被资本家压榨的劳工还惨,人家最起码还混个温饱,我们全看命,外科有的老师给钱,有的管饭,差一点就只管个泡面,内科更惨,大部分啥也没有。

满打满算一个月600的国家补助,还是三个月一发钱,一年就发10个月,搞得像我们还有两个月寒暑假一样。

更难过的是,你一边要规培轮转,一边还要完成所谓的“研究生学习任务”,都整天在科里管病人写病志,哪有时间上实验室,更何况好多专硕老师根本没有实验室。导致三年下来难有文章,考博困难。

但是要读学硕的话,就会像offer3里面的李不言那些人一样,连个问诊都不会,还要再规培至少1年。

中国这些制度永远都是这样,老外设计的挺好的,你拿来主义就行了,非要特色化,搞到最后整了个四不像,和国际也不接轨。完蛋。

cn.wsj.com/articles/%E4%B9%A0%
WSJ这篇中南海学新经典有很多内容,我觉得有意思是这一段:
——
香港商界领袖最近得知,习近平批准了一项新的法律,根据该法,如果发现他们遵守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制裁规定,将会切断他们与西方国家的金融联系。
一些商界领袖找到香港当地官员寻求帮助,以阻止这项法律,他们担心该法律会促使跨国公司撤离香港。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已公开表示支持该法律。知情人士称,当地官员不敢挑战习近平所做的决定。
以香港前行政长官董建华为首的一群商人决定绕过香港政府。知情人士透露,董建华起草了一封直接给习近平的信,建议推迟该法。现年80多岁的董建华通过一位发言人表示不予置评。
在习近平作出新的指示后,中国政府推迟了上述计划,决定继续研究这个问题。
——
香港商界现在还有董伯伯这个last resort,再过两年董先生死了,他们在北京的代言人就只有梁书记了(林郑大概不会接政协副主席的班),前景不能更美

梦境总能精准地把我潜意识中最自卑的地方,最害怕的局面,最不敢想象的事揉成一个完美的地狱场景投射出来,导致我醒来以后还要反思一下。therapist竟是我自己一刚

废话。 

微博女的传播优生学观点“穷人就不要生”不亦乐乎,同时怪罪反对者“机械模仿西方左派的自由人权话语”。这里面其实有两层,一是以为西方右派就根本不关心自由人权,直接把pro-life和pro-choice的问题忽略了;二是根本不在乎社会兜底问题,穷困根本不仅是个人问题,是包含了经济、社会、政治、性/别和阶级等多重交叉性问题,把穷人单拎出来指责,和当前的公权力没任何区别:公权力是既把生育责任强加到女性头上,又不愿意对生育意愿低下的具体和本质原因负责,而微博女的无非是反向的“个人没有能力就不要生孩子”。
但反过来说,城市中产、有钱人家出生的孩子就一定能有好的生活吗?连年增长的青少年自杀率、抑郁症得病率仅是存在于穷人群体吗?这到底是看不起“养孩子”这件事还是根本不在乎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如何才能养育好小孩?而父母和孩子的困境被简化为单纯的经济问题只会让这其中更多的纠结和暴力被隐匿。

看友邻说《活着》在国内没有上映的事,又想起了这个:

余华:昨晚在暨大演讲,有同学问我《活着》改编电影时什么事情印象深刻?我说这是18年前的事了,还记得当时张艺谋时常说原作里的什么细节要改动,审查才能通过。看他胸有成竹的模样,心想他如此了解共产党,对他十分钦佩。可是张艺谋拍摄完成电影后,审查还是没有通过。我不再钦佩张艺谋,我钦佩共产党了。

腾讯 

转自微博@鹅厂监控哥:
腾讯,输了。南山必胜客,输了。腾讯是全国闻名的南山必胜客。腾讯就怕公众知道这个关于年终奖的判决。南山必胜客终于输了,却上不了热搜。在国家反垄断的大趋势下,腾讯根本没有收敛,一直嚣张跋扈,一直操纵舆论。资本家控制了舆论,腾讯公关上窜下跳,操控媒体,我的微博一直被限流。

我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向腾讯成功追讨年终奖的人。虎口拔牙,不容易啊。腾讯一直说年终奖不是法定的,公司有决定权,被我打脸。

腾讯实行末位淘汰本身就是违法的。被打一星二星的员工没有年终奖,或者年终奖很少一点,可以起诉腾讯追讨年终奖,要求足额补齐,一星二星不具有法律效力,你可以不服。追讨年终奖是有诉讼时效的,应该在离职一年之内起诉,可以追讨在职期间所有年份的年终奖,要求腾讯补足差额。

开庭时,法官问腾讯律师,年终奖啥规定,腾讯律师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最后蹦出一句,他上级领导决定的,法官们表情都诧异。

每个腾讯员工可以去税务局打印在职期间所有个税详单,包括在职期间所有工资流水,作为证据。

以在职期间最高的那年为准,后面只能增不能降,腾讯没有权力给你降年终奖。如果腾讯没有足额支付年终奖,可以起诉追讨。

南山法院只是部分支持我的诉讼请求,我已经上诉。

腾讯输了,也不服上诉,几个月后将在深圳中院与腾讯二审继续再战。

我没有请律师,凭一己之力打败腾讯,打败锦天城律师,锦天城律所是全国闻名的大律所。

之前的案子,腾讯的律师一直都是陈建雄,他曾经是深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专职仲裁员,时间是2008年8月至2014年6月。我指出,陈建雄是深圳仲裁委仲裁员之后,腾讯已经解除了与广东瀚诚律师所的合作,让陈建雄气急败坏。

年终奖是劳动报酬的组成部分
《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员工工资应当从用人单位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计发至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之日。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时,员工月度奖、季度奖、年终奖等支付周期未满的工资,按照员工实际工作时间折算计发。
腾讯所有员工都有年终奖,腾讯克扣原告的年终奖,严重剥夺原告作为劳动者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违背了公平合理原则。原告提交的在职期间所有个税明细,清晰的表明原告每年都有年终奖。
如果劳动合同明确约定年终奖金属于劳动报酬的一部分,或者用人单位将发放年终奖金明确规定在规章制度里,那么用人单位不能无故扣发员工的年终奖金。

如果劳动合同或公司规章制度都未对年终奖有明确规定,按同工同酬原则,应当支付员工年终奖。
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均确定有年终奖存在的情况下,双方因劳动者是否符合年终奖的发放条件及年终奖的金额、支付日期产生纠纷后,用人单位应就年终奖的上述事项承担举证责任,由于用人单位没有相关制度的规定,用人单位因无法提举证据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法律后果,劳动者已提出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有发放年终奖的规定,用人单位拒不提交有关年终奖发放的资料,应推定劳动者年终奖存在的主张成立。劳动者是否有资格获得年终奖及获得的数额,应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对于年终奖,赋予劳动者举证证明年终奖是否存在的较低的证明标准,当劳动者达到该证明标准时就将年终奖是否存在的举证责任倒置给用人单位,再赋予用人单位就劳动者是否有资格获得年终奖和应得年终奖的数额的举证责任是一个妥当的安排。

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4条规定,工资总额由六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第二条第(一)项规定,关于奖金的范围:生产(业务)奖包括超产奖、质量奖、安全(无事故)奖、考核各项经济指标的综合奖、提前竣工奖、外轮速遣奖、年终奖(劳动分红)等。

#腾讯员工因每天在岗不足8小时被辞#
#腾讯# #南山必胜客# #阿里# #马云# #阿里巴巴#
share.api.weibo.cn/share/26898
//@Vetrax嚣张卫视: 真心建议各位不要在劳资纠纷这叫事情上有任何退缩让步,企业就是想着流程繁琐时间成本高昂能拖一个是一个。你放弃了它就更有恃无恐,只有劳动者自己觉醒才能让企业有所收敛。小叶子和旅游卫视(现海南卫视)长达两年的官司终审了,小叶子终审胜诉。你不坚持,就有人钻空子。//@是你抓呀:也许从一开始到现在根本不是必胜客,只是赢了的都发不了声//@澳洲盖茨: 我没有请律师,凭一己之力打败腾讯,打败锦天城律师,锦天城律所是全国闻名的大律所。腾讯,输了。在国家反垄断的大趋势下,腾讯根本没有收敛,一直嚣张跋扈,一直操纵舆论。资本家控制了舆论,腾讯公关上蹿下跳,操纵媒体,我的微博一直被限流。

显示全部对话

点开微博热搜,每天都在进行陶片放逐法,世界像个大疯人院

微博上一个女的说:当男人还觉得搭伙过日子天经地义的时候,女的已经发觉没有男人也可以过得很好。
转发里面一堆男的破防,说此女拳该被拉到沙漠用机关枪扫射,并且上升到了祸国殃民的高度。

就怎么港,你国几千年来,男人的焦虑还是主要来自于:1)没有b日;2)没有妈照顾;3)生的孩子不是自己的。
:0360:

世界上既有政治抑郁,应该也可以创造一种大学抑郁。上大学之前:觉得自己可以接受高等教育来提升自我,十分激动
上大学之后:60%的时间与傻逼斗智斗勇,80%的时间在控制高血压,50%的时间是考试月,90%的授课老师讲课讲得稀烂不如自学,但是没空自学只因排课一天八节连上五天

女朋友跟我讲最近朋友都不找她打游戏,也不出去玩了,我问之前不是好好的吗,她说之前是疫情wfh,现在都上班了。她很难过,感觉自己是负担,说自己没长大,还天天想着要玩。
我说不是的啊,人工作不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吗。之前我也被人说「你像只等主人回家的狗一样,让我很累」。
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忙,也不是没有时间,我的朋友、前任都是这样。疫情在家闲的时候可以来找你消磨时间,开始工作后回到家连一篇长文都看不进,只能机械地刷小视频,更别提电影、一些需要动脑的游戏。明明这些东西还有陪伴朋友、恋人是娱乐和放松的途径,在他们看来变成了负担和压力。
这大概就是我最不想变成的人和样子吧,上班时间出卖灵魂,下班时间灵魂被吸走就像行尸走肉般只是一个延续活着的状态。
就像《花束般的恋爱》里的文艺青年情侣,画插画生存不下去的男主去公司当上班族回家后对着在沙发上打switch游戏和打算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女友冷嘲热讽:你还在学生时期啊。不是她还在学生时期,是你灵魂已经死掉了。就像契诃夫的三姐妹里写的那棵树,明明已经死透了还学着旁边的树装模做样地继续随风摇摆,你就是那棵树。

中特笑话 

第二个词真就凭空消失 草

#理性购物指南
1.写下自己的需求和雷点,越详细越好。
2.给需求排序,确定优先级。
3.根据经济状况确定价位。
4.查看具体参数筛选商品。
5.判断能否接受差评。
6.确定是否购买。

重点:需求应该是自己基于「现实」产生的,而非基于「希望」。

希望做某事而购买某样商品,听起来很美好,实际上——某人希望自己学会做菜于是买了很多厨具,某人希望自己多看点书于是买了kindle,某人希望自己变得好看所以买了很多衣服——消费主义陷阱欢迎您。

以本人为例:
需求−看电子书不伤眼/续航久
雷点−外观丑
商品−kindle
差评−反应慢有残影(可接受)
结果−本次购物十分满意,持续满意了七年。

需求−扫街拍照/轻便
雷点−重/体积大
商品−理光GR
缺点−贵(忍痛接受)
结果−因为还是嫌重所以使用率不高,没有物尽其用,很可惜。

显示全部对话

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z

公开信内容:“从香港反送中事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政府不会因为经济发展而更加开放,也不会尊重民众的民主诉求,和官方是不可以商量的。我们青年人能做的应该是不与中共合作,不进体制,同时积极学习民主制度的运行模式,要有勇气站出来说话。”

显示全部对话

昨天给象友安利的这个油猴插件(免费):直接下载百度网盘文件,不限速。
今天象友反馈说好用,所以推荐给大家 #长毛象安利大会

greasyfork.org/zh-CN/scripts/4

可能挺多东亚小孩都憧憬过邓布利多这种强大又温柔,有原则还会呵护自己的长辈吧,哪怕长大之后逐渐意识到他其实没那么好,也没办法对这种形象祛魅。我不知道东亚地区以外的其他读者能不能读出这份完美形象下的用心险恶,可能以爱为名的pua就是对我们东亚人格外管用,以至于认清邓布利多的本质之后还在热爱邓布利多。大部分人读chosen one故事的时候都没办法不把自己带入主角进去看,有一个几乎是无条件在偏爱你,而且从来不怕对你承认这一点的完美师长是多么美妙啊,哪怕感觉到他对其他人可能并没有嘴上说的那么在乎,不停地把他们安排去为你赴死,把所有人包括自己的尸体都堆在你脚下,也很难不在这样的血腥里感到一丝被爱的快乐。你或许让一百人都感到痛苦,但是唯独给我带来了幸福。但是现实是如果我们在哈利波特的世界里更有可能啥也不是哈,一个籍籍无名的鹰院学生,二三年级就有点心理问题,但是也没有人在乎,憧憬一个强大的长辈,但是并没有谁来承担这个角色。就像罗恩,主角团三巨头里的一员,整整七部里邓布利多没单独跟他说过一句话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