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上海核酸排长队新闻下有人说他们那里常态化好久了,48小时,随到随做不拥挤很有秩序。可这并不是好事啊!这种有秩序以及言语间透露出的习以为常反而让我觉得更恐怖了!

@estoycafeazul 我甚至觉得这类事情,是真的他们也不会证明这是真的……

@estoycafeazul 辟谣我没找到官方发的唉,只看到一个M开头的up主发的。那个女生号已经被封了,视频也被删了。而且这类话题,我已经不太相信辟谣了……

虽然之前就没指望他们认错道歉,但最后居然还能来个都是自愿这我是没想到的。戴口罩,做核酸,扫码,每分每秒我都觉得屈辱。

我第一次看到某个日本综艺街拍是非常惊讶的,原来还可以这样啊,路人全打了马赛克,问过是否可以采访后才去掉。

我刚工作的时候特别有热情,每个问题都会花很多时间研究得很透,转折点是我老板让我们开始记工时。记工时的话这些额外付出时间就不知道怎么算了。算进去吧,看上去效率很低,不算吧,又觉得自己吃亏。主要是记工时让我清楚意识到我是来卖身打工的不是来学习的。而且以前不忙时可以摸摸鱼,现在如果不忙我等于那天白去公司。有几次我白天完全没事,干坐几个小时,玩也只能偷偷摸摸玩,临下班了来个活,比下班时间晚1个小时回去。就很惨,在公司待了9个多小时,只能记1小时工时。

看海 转嘟

前两天跟朋友聊,觉得在加拿大工作比国内工作,简单太多了。

不是说国内的工作内容多高级、责任多大,而是,得到的支持和训练太少了。我记得当年才刚进一个杂志实习第一周,就要去联系一个诺贝奖物理奖教授。对方要是不接受采访,那就是你实习生能力不行,滚,这里不适合你。整个的氛围就像鱿鱼游戏,老板鼓励团队内部竞争,不给你成长的机会,你进来就是为了角逐出最毒辣的那个。

后来我又在互联网公司玩过一阵子,什么都得从零摸索,同时搞运营、品牌、公关、广告、内容生产。做的项目在国内外都找不到可以去学习的,每天都是不停地“想点子-试错-根据反馈来调整-再试错”的高压脑力劳动。的确快速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但是我自己摸索总结的一套套“方法论”,在国外好一些的公司/商学院,早就是被实证多次的经典套路了。这就跟民间科学家们造飞机一样。独自负重,出走半生,发现别人早就飞到终点等你了。

经常有中国程序员、产品经理或者律师说,国内公司成长多块多块,能快速“挖掘潜能,自我实现”,干一年抵国外两三年。但有没有想过,公司本应该给你更多的资源和时间?

@Soda 啊前段时间好像看到过这个新闻,很多银行都是

nsfw 

看了个gv,那个1把蛋都放进0后面了,震惊

有没有什么技术能把我脑袋里想的文字或画面转换出来啊

@dimlau 就我个人曾经的想法来看,其实我并不是想死,只是不想活了,准确地说是急切地想完全脱离当时活着的状态。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