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那边是什么?
已经避开看文案就知道以疫情为背景的小说了,居然abo世界里也会提到疫情……好痛苦,这个情节明明不是必须存在的,换个背景设定也不影响全文
其实我觉得衣服、发型、兴趣爱好等等都不应该有性别
我家是3月底曾短暂解封过,当时我出去买菜路过小区对面的室内菜场。菜场封了,我不清楚具体是从哪一天开始的,但里面居然有人。离门口最近的水果摊货架上,清空了一格,有个人就睡在上面,周边就是水果。解封了,以前进菜场不用排队,现在需要排很长的队,扫码验温,一番折腾进去后其实冷冷清清,没几家商户,卖的东西也很贵。菜场旁边的超市开了很多年,近期也打算转让了。
暴徒在幼儿园行凶造成3死6伤在前几年怎么着也是个令人震惊愤怒的大新闻了,现在挂在热搜上,混在诸多事件之间,评论寥寥
我朋友找到了待遇不错的工作,离家也远。她堂妹的妈妈过来打听了一下,然后让我朋友千万不要告诉她堂妹了,如果堂妹问我朋友,要我朋友说是因为只能找到这个工作才去那么远的,不然堂妹听说后心动,也跑去外地,谁来给她养老。
一个观察:此地大多事情的发展都可代入中老年男人的行为模式来进行预判
听闻亲戚中一对夫妻,他们自家以及各自兄弟家,即三家人的小孩都是“姐姐+弟弟”的经典组合。我:呵呵
感谢有象友关注我 但是被人关注会让我感到有些压力,所以锁嘟了,也不会处理关注申请,各位有缘时间轴上见!
又去理发店剪了短发,虽然不好看(或者没看习惯),但真的好爽哦!
我好希望可以没有任何负担的学习,不是为了通过某次考试或为了给简历加分,也不需要考虑自己是否有天赋能学到什么程度。
前两年在老家深受广场舞噪音困扰,声音特别大,在家不大声说话都听不见,时间特别长,从早七点到晚九点,一波人走了另一波人又来。给很多部门打了很多电话,都得不到解决。印象最深的是给社区打电话他们态度的转变。一开始态度特别好“好的好的我们马上派人处理,确实很扰民”,再是“我们上次已经跟他们说过了”,然后“已经让他们声音小了,哪里吵了你来听”,最后打电话就打不通了,于是换了个手机号打,秒接,我们问前几次打电话怎么打不通,那边轻飘飘地说“哦~我以为骚扰电话呢~”从来如此。
之前也说过亲戚家的小孩学习压力大,但我没想到已经到了这种程度。A这才三年级暑假,学校有作业,家长又另外布置了很多作业,经常写作业到十一二点。A现在直接厌学,对学习失去信心,什么作业都不写了,说“要打就打吧”。她才这么小,就这么不快乐。
我现在的生活态度基本是“及时行乐”,其实我算不太花钱的,除了房租水电交通费用,钱主要就花在吃上。但以前订个外卖都犹犹豫豫,舍不得买很贵的,反复比较价格,现在想吃什么就点什么,不看价了。
有点好奇中学时那些叛逆的同学如今是否还叛逆,我学生时代还属于“乖乖女”,年龄越大越叛逆了
卧槽看到网上有学生说学校发了种笔,能让老师看到什么时候写了什么内容,作业必须用这个笔写,太恐怖了!
天天搁那儿说年轻人应该如何如何,不应该如何如何,看到就烦,不管内容是否有道理,就问怎么不多谈谈中年人应该承担起怎样的社会责任?特别是那些有权有势有社会地位的。
我就是吃不了苦
想起20年底,我把微信卸载过一段时间,对我日常生活没什么影响,我也就忘了。有一天,我不舒服去医院,医院要看健康码,我就懵了,跟门口检查的人说我没微信,能不能刷身份证?但是检查的人一直问我,你怎么没微信?你多大了?你怎么和别人联系的?好像我没微信是件多么稀罕的事一样。
偶尔想起几年前我那蠢样就脚趾抠地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