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真实了,我要把这本书裱起来……
「一个人专注于某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却在最后期限到来的前一分钟才去调动自己高效完成,而不能以恰当和及时的方式合理规划,这对很多人来说难以理解。很多人不明白,当人面临一项有强烈而直接的兴趣去完成的任务,要么是因为他真的很喜欢,要么是他担心未完成任务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大脑的化学物质会快速发生变化,从而使整个人被调动起来。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种大脑化学物质的改变从来都不是自愿的。ADHD看起来是意志力衰退的问题,但实际上是与情绪、工作记忆和大脑化学物质相关的动力学问题。」
《被困住的聪慧: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情绪问题》
前段时间在tl上看到有人推荐买来看了,看得我直拍大腿,等我看完写个梗概……推荐大家也可以看看!
#日语课笔记
ば形的一些奇怪注意点:
在短句里,「AばB」B通常是一个好的结果。所以例如「走れば電車に間に合う」就很正常,但是「歩けば電車に乗り遅れる」就很怪(语法上没问题但是日本人不会这么说)。因为后者的B不是一个好的结果。
但是如果「AばB」是长句中的一部分, B就可以是坏的结果。例如「歩けば電車に乗り遅れるのはわかっている」就很正常。
此外「AばB」的B不能是请求和意志形的句子。
为什么女性很少选择计算机专业和理工科?
前几天看了一篇研究,关于理工科和计算机领域针对女生的性别刻板印象。发现这种偏见在小朋友六岁的时候就已经根深蒂固了。也就是一上小学这种偏见立刻呈现出来了,导致女生丧失了对STEM学科的兴趣。这个研究是在美国做的,发现偏见是跨种族存在的。
这个研究还有一组实验室实验:一旦一个活动被打上了性别标签(“这个活动女孩子不感兴趣”),会显著降低女孩子参与度。实验中的活动并不是真实世界已有的学科(比如计算机),只用了“activity”这个词指代。也就是说唯一的变量就是这个性别标签。
然后想到前阵子看到的另一篇论文,研究婴儿的social categorization的形成,也就是婴儿是通过怎样的认知机制给人和事物分门别类的。social categorization是形成stereotype的基础。这个研究针对generic language对categorization的强大影响力。generic language指的是这种表述:“女孩子怎样怎样”、“男孩子怎样怎样”,而不是“这个女孩...”或者“一个女孩...”
然后研究发现两岁的小婴儿在听到generica language的会形成social categorization。在听到非generic language的时候不会形成这种分类。
结合这两个研究,就能发现我们每天都暴露在怎样的语言毒气室里。而这些如空气一般弥漫的语言又是怎样潜移默化塑造我们的社会。
梅ちゃんの可愛い動画を見ると、元気になる!
https://youtube.com/shorts/G7BDtUPjHTo?feature=share
Kateです。アメリカのペン大でコンピューターシステムを研究している大学院生です。日本語を勉強しているから少し話せます。ビデオゲームが大好きです。
FC:SW-8149-0004-0143
PSN:kate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