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出来之前学的是商科 工作了两年 通过芬兰UAS联合申请 现在在芬兰重读本科,专业it,之前一直没有分享过 因为芬兰一直不是中国人移民跑路的首选 但上海的形势太过不好 芬兰又刚调整了永居新政策,倒是可以讲讲 给大家提供个跑路的思路。
旧政策是学签每年或每两年都要申请,毕业后可申请1年工签,拿连续4年工签得永居,入籍是在永居基础上再加一年(好像是的记不清了)并且要芬兰语过关。新政策是学签可一次性在护照有效期内拿满读书时间(至少省下了每年180欧的申请费),毕业后人即使不在芬兰了5年内都可以申请2年工签,永居仍然是4年 但学签的时间计入,入籍没变。
出来前本来做好了将近十年不回国的打算,结果刚来一年就被幸运女神眷顾了,时间大大缩短,我想到之前没出来时看到有人说“你出来了,很多事情就有办法了” ,确实是的,出来了就有转机,谁也没想到名不见经传的芬兰会在此时出现政策的利好,而且还让我们给赶上了。对文件的细节我还有想要确认的地方,但这几天是复活节,只能等他们上班再说。
说读书。我读的不是university,是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英授课程。uas基本都不要求雅思SAT等成绩,他们在入学考试中考察你的英语。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里没有这类学校,但在芬兰 这两类学校是不同路径但平等的,u 专注学术,uas 专注就业,所以这也就是我的很多同学 来Uas读it的原因,我们的课程设置确实非常就业导向。英语课一开始就教你写简历 模拟面试,后来是写学术文章的一些规则,之后是训练做pitch 与Java项目课联动做presentation,这学期是与法国学校的学生联动了解multiculture 以及企业里的跨文化团队等等。学语言的话 每个小学期都要团队合作做出一个项目来 培养你在团队中的感觉,因为我们学校认为 你在油管上也可以学怎么写代码 但你来到学校 我们就应该给到学校能给的不一样的东西。
说说钱,移民局给学生的建议是生活费一年6720欧元,学费要看学校,基本在一年8000欧-10000欧浮动(?不确定)每年录取时各个学校都会有早鸟优惠,可以省一点钱。在赫尔辛基生活 租房会比其他城市更贵一点。
关于找工作,学校是很鼓励大家找各种工作各种实习的,而且在我看来课程的时间很灵活,如果你真的一门心思要在大二边上课边实习(虽然你也可以利用每年的夏天或者大三时间做),在公司和学校两边你都是能够沟通得下来的,甚至有很多学生读着读着找到工作了也就不继续读了。anyway我才一年级,我也试着投了一些summer job的简历都被拒了,但我觉得可以接受,我也没能力一口吃成个胖子。有个二年级的中国学长 已经找到实习了 我跟他确实有点差距 但不是追不上的程度。
关于芬兰语,我不能理解大家都要跑路了还把芬兰语当个劝退的理由,你说你本身有抑郁症受不了冬天日照短,那我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身体和心理健康很重要。但是一个芬兰语,真的不至于成为让你仍然留在粪坑的理由。芬兰语跟英语没有相通的地方,甚至跟德语法语也不是同一类语言,它的音调始终是往下的很特别,这种种或许是大家普遍觉得难的原因。学校非常鼓励大家学习芬兰语,并有开设奖学金,基础阶段的芬兰语课是每个学校的强制课程应该,(虽然在赫尔辛基生活,你只使用英语完全活得下去,但我们都想入籍,而且我也想跟芬兰人用芬兰语交流)我和朋友这一年也在学芬兰语,我们也会觉得芬兰语好难啊,big deal?! 我不可能说一辈子中文,都跑路了还计较个语言干啥。
天气。Yes冬天日照短,确实容易抑郁,Malliskuu十一月在芬兰语里就是死亡的意思,一天天看着天黑得越来越早,出门衣服上包上都要挂反光贴,否则车子看不到你会出事,下雪的日子真的很冷,雪硬生生往脸上砸也很不好受。不过我还好,我落地芬兰的第一天就喜欢上芬兰了,我在中国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像个人,我为女性流泪为自己流泪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塞进绞肉机的恐惧流泪流到没有了眼泪,我看不了任何社会新闻,愤怒和麻木都是对我精神巨大的消耗,但芬兰给予我的是平静,我逐渐想起原来我小时候狂热的喜欢过意大利,现在意大利对我只是一张机票的事,甚至如果我喜欢 我也可以入籍后选择去意大利生活,谁知道呢?现在又逐渐重拾我的共情力重拾我人性的一面,这全都是芬兰的功劳,不仅是环境优美,我遇到的所有人都非常友好,他们每个人都跟我说如果我听不懂谁的英文那不是我的错,而如果我不会说芬兰语那芬兰人理应用英语跟我交流,非常包容非常愿意帮助人非常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啊 天气,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我觉得冬天也还好,我从地狱里出来,这样的冬天并不会比中国的新闻更让我抑郁,夏天日照就会回来,而且芬兰的夏天非常甜美。我已经买好了夏天的裙子,终于不用担心安全不用担心被judge身材,可以自信的露身材了!
我的语文能力确实是在上大学后退化了很多,写的很多也不系统,只是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或许漏掉了大家关心的内容,如果有其他想问的可以直接评论,我不知道长毛象该怎么私聊。如果想看政策原文,可以直接移民局官网4月14发的通知。如果想看自己能去什么学校,有哪些英授课程有什么要求,可以去studyinfo.fi ,芬兰所有的申请录取都在这个网站,我已经躺床上了就懒得贴网址了,嘻嘻。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跑路成功,无论是芬兰或是别的自由国度,我们总会在晴朗的蓝天下相遇。

我做为独生女也可以说是被全家宠爱着保护着长大的,可这种家庭仍旧无法给我任何安全感。因为逢年过节家人聚餐,讲起哪家哪家生了儿子的时候,父母眼里射出的遗憾和羡慕,那种差人一节的近乎委屈的语气和神情,都极度令我恍惚。我深深地意识到我所获得的爱不是天然的,是经过他们“人道主义自我说服”产生的。我不是他们渴望的下一代,我是破灭的希望,是理想的摧毁,是珍贵的累赘,是不能指望的唯一指望。

你国男警察是什么嘴脸,女性心里早该有数。怎么都是外宾啊?今天才吓着。不止警察,法官、医生、律师、公务员、政治家,只要性别为男就一概如此,国男基本盘的产物罢了。

感觉像是打麻醉针前的酒精擦拭 是即将没有知觉前的征兆 反正也是感受不到狂欢与愤怒 所有评论宛如天体绕行不断循环 过去现在都已阅览 然而我仍旧不能无恙

国产古偶就是由于它的极度架空,所以游离于世俗界定之外,于是这里面才略有缝隙填充各种政治隐喻而不被砍去。
举个例子,我看过的古偶中最多的政治隐喻是讽刺「仙界」的权威性和无私性,尤其是「仙君」这类领袖的正义与无私都是被指虚伪的。你国大环境下的这些文艺作品,能够体现掌权者的无能刻薄自私愚昧的,能够讲述所谓的边缘族群的受误解被打压被主流意识抹黑的,居然几乎仅剩仙侠剧。然而仙侠剧也因被认为是幼稚胡闹,才保留了一点点讨论的空间。这个空间在广电总局的不屑下悄悄萌芽,却也不知道何时又会被掐灭。

之前看德国汉学家顾彬点评中国作家写作,他老人家直接点出来:“中国不少作家对女人的态度是我们所受不了的;我完全无法从文字中感受到中国男作家把女性当作人那样去尊重。”

顾彬一个德国老爹,本来觉得他德对女性有些时候就够恶臭了,但研究汉学之后却想不到,还能有比他德还恶臭千百倍的老中横空出世。

“中国当代作家根本不知道人是什么。中国不少男性作家,他们小说中的叙述者对女人的态度是我们所受不了的。在他们的作品中,男人没办法了解女人。女人都是肉。我不能接受他们对女人的态度。”

我觉得“女人是肉”这个比喻就很贴切,很吻合鲁迅笔下人吃人的中式狂人社会。对啊,人老外看一眼就晓得了,你中国男人就把女人当作肉来食用。无论是抓母羊,还是拴铁链…都是养殖场屠夫行为。

“中国男人是靠吃他妈妈在内的无数女人而活下来的呀!”这点美国汉学家魏斐德也早早提出来了。当时还被人质疑种族歧视,然而但凡是个明眼人老外,头脑清醒,会看问题…谁不晓得?哪里种族歧视?者说的是实话呀!

你老中当局者迷罢了,老外学者看到你们的男人简直都可以用恐慌和难以置信来形容。

强奸的问题。
强奸不是一个人突然发了疯,失去理智非要把几把插进一个不属于它的地方。

强奸是:
小时候揪女生的头发,目睹老师告诉女生这叫喜欢,不要大惊小怪。
从背后弹女生的内衣肩带,旁边的男生一起起哄帮你打气加油。
第一次遗精后,跟哥们儿约着看了日本诶微,里面的女性好像很喜欢被各种强迫?不就是要。
网上冲浪给陌生女用户发评论和私信“你好骚”、“屁股真大”、“约吗?”、“想被你骑”,发出去的瞬间就爽到了,无所谓有没有回复或会不会被骂。隔着网线反正她也不能怎么样。
网上看到偶像韩寒说“女生同意一起吃饭看电影就是同意上床了。”跟舍友们一起深表赞同。
女同事今天好像穿得有点薄,临下班的时候问她“今天跟谁去约会呀穿这么性感”。诶她为什么生气?明明是夸她。
电影院里强吻了约会对象,她好像没什么反应?那上手吧。
不出所料这次升职的是你,挤掉的女同事虽然资历和能力都比你强,但老板还是想提拔个男的。下属进来送文件的时候你假装不小心摸了她手,她什么也没说。微信上还是正常交流工作。一个月后你借着应酬时的酒劲儿伸进她的腰往上探。领导第三天找你谈了话,一周后下属被辞退了。
……

强奸只是以上这些所有事情,往前推进了一点点。
强奸不是一个人突然发了疯,失去理智非要把几把插进一个不属于它的地方。几把相信那是属于它的地方。
我们应该意识到强奸不是一个女性问题。强奸是一个男性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但归根结底是一个男性问题。

记不住自己的梦。模糊的残影。人事物。也许是过于烂俗,浑忘也罢了。

爱国是内娱的一块免死金牌。我真的笑。只能说什么地里长出什么庄稼,分不开,太般配。

有国才有家,有塔才有沙,盖楼先盖第三层,有你才有你的妈。

底层之间的恨真的会让人丧失信念。

微博的生态让人看了想撞墙🤦🏻‍♀️

不自觉以我的手掐住我的喉
不自觉在自我与外界屏蔽的隔层上添砖加瓦

@DarthCook
“你和她上床了吗?”
“我没有出轨。”

“你和她上床了吗?”
“我不喜欢她。”

“你和她上床了吗?”
“我没和她在一起。”

看到爸妈对于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上海,在一场甚至不如想象严重的疫情中破败不堪,错漏百出,而深深叹息。经典语录是“他们把上海弄成这样”。我不想追问这里的“他们”指谁。我只想冷笑。其实他们所深深信仰的东西根本就没有存在过。或者说他们也不是信仰某种制度,只觉得自己既然上缴了自由,自然而然能分得一点点庇护。然而这样朴实自然的见地——一物换一物,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你和你最嫌恶的人事物的朝朝暮暮,有谁会想要这样的人生?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