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美国和中国很多地方很像这个问题,我自己的撕烤和经历就不说了。说个anecdote,俺的友,一名学术圈打工人,目前在丹麦某大学任职,之前是在芝大读书。她说给她来了之后给她震撼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有一次系里会议上一个PhD展示研究成果,她老板提了几个比较尖刻的问题,把人家当场说哭了。俺的友说她当时心中一片平静毫无波澜,因为这种事在芝大很正常,而且没人会管你,大家只会觉得你心理脆弱可能还会笑话你。结果会议在场的大家全部大惊失色去安慰哭了的PhD,老板不断道歉,会议过后系里发通知说以后开会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表达方式,后来系里办复活节活动,大家特意给哭了的PhD准备了最大的一个巧克力,老板再度当众道歉。俺的友的rant如下:经历过这个事件之后我感到巨大的震撼!看到老板道歉时我也快哭了!过去的几年我过的到底什么日子!当年在芝大我助教没申请上在厕所里哭,结果隔壁比我哭得还厉害!过了一会有人来找隔壁隔壁就出去了,声音非常轻快愉悦地回复说自己没事,然后过了两分钟回来继续嚎啕大哭!有一次我在路上,迎面走来一个白男哭得撕心裂肺,但是我当时什么感觉都没有因为我人已经麻了!导师从来只对有前途的学术新星有好脸色,对我这样的杂鱼一概敷衍了之!压力巨大,每天都学得想死,打给学校的心理辅导,对方问我三个问题:自残了吗?吃药了吗?自杀过吗?回答三个没有之后对方说那你没啥问题啊。可是我那时候已经很抑郁想一死了之了,但是回想起来好像确实每个人都很抑郁!为什么,究竟为什么会这么卷!美国真的和中国太像了*3,I feel like I’m on my own all the time!! 所以就算现在这个工作遇到的奇葩也很多我还是觉得比当年的苦海好太多!
我一边听一边发出感叹:欧洲人某种程度上确实都比较softie……头如果不够铁在米国和中国可能都不太好混
(当然这一切都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情况,而且芝大也是著名的卷校所以我就当个怪谈说说
看到北京的朋友们都在转发北京禁止堂食的新闻,反应强烈,我才意识到苏州已经禁止堂食两个半月了,中间短暂开放了三天。二月底北京的朋友们讨论新上映的电影而苏州影院全关的时候、北京仍旧天天在演出而我期盼已久的苏州演出毫无可能的时候,他们确实并不能感受到我在苏州已经持续疫情管制两个半月的感受。
所以知道一个新闻和感同身受之间,还差了很远的距离。我在想我长春已经在家封禁了五十多天的朋友,和上海水深火热之中的朋友们,和在燕郊被封闭的恐惧笼罩的朋友们,仅仅是在苏州不能堂食不能正常生活但仍能相对自由出入物资富足的我,也并不能完全体会他们的感受。
也许我在告诉他们我又去了湖边烧烤、买了什么食物的时候,他们也有我面对北京的朋友们时那种略微受伤的心情。
仅仅只是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很愤怒。
我愤怒有人故意在造成生活的参差,造成人们之间的割裂,我们本来可以去彼此的城市感受不同的生活的美好,而不是在比较谁的痛苦体验更早更深之时,挨个陷入禁闭、孤独和沉默。
没什么大不了
中国人真的很喜欢把一些小事夸张,把随手就能改动的数字说得比人还重,之前看到有网友说大学这个系统,GPA学分综测啊这些,老师们总是一再强调再强调多么多么重要,好像差个零点几分就会死一样,实际上只要和辅导员搞好关系和老师搞好关系,是分分钟可以改的事情。就觉得我们拼死拼活焦虑得要死的事情,等跳出这个阶段来看的时候是那么不值得。人被降维成了一堆数字,绩点、综测排名,一边为了那个代表自己的区区数字而呕心沥血,一方面又被当成一个普通的数字被人轻视随意操纵。我大学的时候通过了学校小语种学习的考试,可以免费学习西班牙语,但开始学半个月后我觉得学力不够不想继续学了,想退课,结果被告知小语种课分数会影响GPA,没有这个先例也不允许退课。那段时间真的焦虑到要死,睡觉睡不着,每天下课都在各个学院部门跑来跑去,联合其他有类似情况的同学和老师协商,被当成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半个学期才把事情弄好。
后来自己工作了再想这件事,只不过给学生退个课而已,有必要这样推来推去吗。只是学部学院的老师行个方便和领导打个报告的事,却让我纠结痛苦了半个学期。
在图书馆工作也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家长,带着书不见了或者卡不见了的小孩来服务台办理赔偿和补卡业务。声色俱厉地当着我们的骂小孩,多么多么不懂事,多么多么恶劣,现在好了吧,要赔偿。小孩抽抽嗒嗒的掉眼泪,胆怯地不敢抬头。其实真的没有多大事,补卡不过二十块,赔偿最多也不超过四十,付完钱在系统里销掉也就没事了。看着那些孩子们被家长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羞辱,看的人难受小孩也很难受,我经常会劝家长都没多大事,只是掉了卡或者书不见了而已,很多小朋友都会这样,没有关系。大部分家长会收敛一些,也有另一些家长还会瞪我一眼嫌我妨碍了他们教育小孩。
我高中也经常在图书馆借书,超期了会被我妈催,搞得每次都很匆忙,好像一超期就犯罪了似的。但我真的做了图书馆的工作之后才发现其实系统是那么容易改动,超期了只需要鼠标轻轻一点就能消除,不需要别的步骤。
很多时候都是很小的事情,不管是差那么一点点的学分,还是超期的图书,还是补卡或赔偿丢失的书。只是当我们处于当时那个情景中都会陷入一个怪圈,拼学分和排名的同学,一个焦虑的控制狂父母,喋喋不休的学院和故作夸张的老师。只有跳出来之后还会觉得,曾经为之付出的一切情绪价值,那些焦虑失眠、抑郁痛苦是那么的毫无意义。到最后,都归为多年后的一句“原来也没什么大不了”。只是很可惜很多年之前没有学会这样的心情,身处其境的时候无法抱有这种心态。如果现在的我去应付当年的事情,我不能保证那些事会得到更好的结果,但最起码不会给自己增加那么多情绪负担,不会无谓地损耗身体和心理的精力。
我想说的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绝不缺人对我们说某事是多么多么重要,没做好会有多么可怕的后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成功便成仁,等等。但总是缺少一些人告诉我们,“这没什么大不了”,“考不上大学没什么大不了”,“考试没有80分没什么大不了”,“综测排名不够高没什么大不了”,“没有参加项目和实习经验没什么大不了”。我并非说这些不重要,在现下的中国这些也许重要,大家总告诉我们不爬到最高、掉下悬崖会有多么可怕的后果,却没人告诉我们走处于中间的,普通的道路,平庸的道路,没什么大不了。
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人,那我希望告诉未来和过去的我自己:“这没什么大不了。”简历被拒,没什么大不了。面试没过,没什么大不了,再面就好了。考试没达到目标的分数,再考就好了。达不到别人的期望,没什么大不了,人是为自己活着的。
这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890431-1-1.html
沉浸式欧洲移民简介,还带起转承合,看得我津津有味……
住在阿姆,十分喜欢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