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走象友们如果对学习数学感兴趣,非常非常推荐看一看斯坦福的免费在线课程 How to learn math(learning.edx.org/course/course 注册个账号就能看了,非常轻松愉快,不要求数学基础,小学文化程度就够。看了之后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豁然开朗。原来数学应该这样学。原来数学真的很有意思,这些年来学不会数学并不是我的问题,而是中国的数学教育打从根上就是错的。现在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如果早二十年看到我的人生都会截然不同,极力推荐给大家。家里有妹妹侄女外甥女的都可以推荐给她们看一看,帮助一个女孩学数学可以说胜造七级浮屠❤️

感觉就是一圈涟漪,最后什么也没留下,太难过了,太难过了

分享两个我很喜欢的蛋包饭食谱。因为一帖只能发四张图片,分两个帖子发。这个是饭岛奈美的食谱,我根据自己的喜好稍稍做了改动。用的是Schalotte onion而不是黄洋葱,Schalotte onion很像东亚南部常用的红葱头,比黄洋葱更香。炒的时候先把洋葱炒去生味儿、这是我跟印度人学的,洋葱大蒜这类的辛辣蔬菜一定要先炒去生去辛辣再放别的菜。没用番茄磨酱,因为我们的番茄阳光不足不够甜香,用的是番茄膏和番茄酱。用森林里采的牛肝菌代替了平菇。牛肝菌好香!米饭一定要用剩的,才会颗粒饱满,炒起来粒粒分明,又吸足了水份。我食量大,一人份要用两颗鸡蛋。

想到的就是这些。

这期播客带着我回顾了从小到大接触的中文新闻媒体,小时候第一次知道同性恋这个词来自《新闻调查》的一期访谈,初高中家里一直会订《南方周末》,在微博上见证动车事件,再到疫情伊始的公民记者。短短十年,烟消云散。

好兆头第二季啊啊啊啊啊俺要坚持每天呼吸

经常看到男性说生理反应是憋不住的有时候蹭到一下就有反应了,所以他们为什么不需要穿鸡bar呢,雀凸多不好看

俺的排球十周年纪念册到了!呜呜呜太值了,全铜版纸彩页,而且内容好多啊!翻译器启动!

请忘记
大巴侧翻地震遇难
请忘记
封禁隔离带来的不便
请忘记失业和自杀
还有定时定点的核酸
忘记医院拒诊当街流产
以及烧烤店里的强奸
请忘记
你快饿死之时他们倒掉大米
忘记学校里那爬满蛆虫的午餐
请忘记这一切负能量吧!
在这伟大日子里
让我们共同欢呼:
人民万岁!
祖国万年!

好想玩完dq11s,但真的好晕好晕,玩了40h,现在就是想起那个画面就开始头晕,好奇怪啊!其他游戏都不晕

一直以来我都很少讲创作的困难和做书的困难。因为我认为作品是唯一的最终结果,它并不会因为我描述花了多少心思而变得好看,完成之后它的一部分也不属于我了。
并且我自己创作最大的驱动力来自我喜欢,心甘情愿做事还是少抱怨,毕竟没人逼我。
但如果要我说,创作是一个把自己往外掏的过程。掏多少,掏到哪个程度——那个过程非常不好受。不管是什么体裁,何种深度,甚至无关你写的是原创还是同人,但凡你用心去写,这个痛苦就会如影随形。
而且人很难经得起这么掏,就好像你看明星的采访,一次两次会对他感到新鲜,十次一百次里就会出现大量重复的、已知的信息——你会看到他的局限。
每个人都有局限,或有大小之别,但都如同矿脉,有尽时。你也可以用方法养护、输入。从生活、从别的创作品、从你能感受的一切之中抓取。
所以创作的成本第一就是这个给予的过程。你喜欢这个作品,从中收获了触动,那就是作者的给予过程。就好像路边的草木不要钱,但要把它制作成纸,裁出形状需要过程,纸张不是凭空产生,创作也是。
而制作又是另一个维度,需要大量交流成本,那会打断你的创作过程,还要应对多线程的问题、解决、安排流程……和国内厂商打过交道的人大多明白,很多做工的人和你的交流维度永远不在一个平行时空,说A做B甚至自作主张的人太多太泛滥。它没有一个清晰标准化的流程,有些环节甚至不受法律保护。
现在很多人谈到卖本都一副我懂商品我知道市场的口吻。但还是那句话,明明有更轻松的道路为什么还偏要走这条?他们忽视了很多人一开始只是想把自己的作品实体化拿在手里。这是创作者很难抵挡的诱惑。
所以像我这样业余爱好写作,一天的时间分配抛开8小时(甚至以上)的工作时间,我要在自己休息的那点时间里挤出一部分来思考和写作;我认识全职创作的朋友,她们每天花大量精力在创作工作上,同时还要学习,吸收。甚至在创作过程中还会产生比成品多倍的废稿。能集成一册的作品,至少也要创作半年到一年,甚至更久。再经历小半年的制作——中间可能会成本上涨、印厂坑爹、读者退款等等等等闹心的事,出货后还要多少顾点售后。这里面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付出许多想象不到的成本。如果说正规出书是出版社把中间环节统一流程化节约了成本,那私印就是一种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上班进修会有公司pay for,但创作的学习、充实、吸纳,只能自掏腰包。你唯一能让人看到的是结果,而现在更多的人也只针对结果评头论足。我甚至可以忍受这种不公平,毕竟要求每个人都懂和理解是奢望。但当你否认创作的意义价值、它的自由和解放,以一个冰冷漠然的视角硬套法律并强行罪化它的时候,和对不带头巾的女性丢石头有什么区别?

分享一些小岛的快乐!

上个周去了毛球群岛!非常可爱的,几乎没有游客的小岛~

画了一个简单的地图
游记请点击下方链接阅读~

heiheihei.ca/2022/09/25/w58242

#村啊

这个星期的Social Deviance课讨论的是猎巫狂热(witch craze)。当作为一个case study去细致梳理,这个长达三个世纪的事件比我之前认知里的还要更恶毒。

猎巫在大众印象里总是和“黑暗”的中世纪联系在一起的。但它其实恰恰完整覆盖了整个文艺复兴时期以及现代的开端(1400 - 1700)。文艺复兴所“复兴”的不止是古希腊罗马的艺术,还有它们的厌女。在中世纪女性的地位反而相对高一点。

猎巫时代也是女性midwife和healer被男性医生取而代之的时代。Midwife所从事的不仅仅是接生(以及减少生产时女性的痛苦),还有节育和堕胎——帮助女性掌控自己的身体。随着大学和现代医学的兴起,她们代代相传的古老知识被斥为伪科学。Medical practice变成必须拥有文凭/执照才能合法进行,而女性当然被大学拒之门外。

在黑死病和各种瘟疫、战争之后,女性人口数量开始超过男性,并且因为她们照顾伤病患而得到社会的尊重。这被天主教会视为一种威胁:大量无婚配的独立女性、人们将治愈病患归功于女性而非神父。

通过炮制与魔鬼勾结的女巫形象(witch is a social construct),并且利用新出现的印刷机迅速推广,教会在整个欧洲以及广大的美洲掀起了一场moral panic。其结果是大量女性的死亡、她们的财产被没收、老年女性不再被视为睿智拥有知识的值得请教对象受到尊重,她们被涂抹成了邪恶的女巫。

课上还放了一个从女性角度分析猎巫事件的记录片The Burning Times
youtube.com/watch?v=34ow_kNnor
(里面还谈到了女性力量与Pagan tradition的关系)

看的过程中我忽然意识到:
a witch - (subjective) ugly & evil = an intelligent, independent, and powerful old woman
而这正是父权制所妒恨惧怕的形象。(因此睿智强大不依靠男人的年长女巫必须丑陋邪恶心理扭曲,嗯哼and I am looking at you, Disney)

涂了两天地,好想回炎火村,快乐单机,再也不用想先涂地还是先冲中路,爱咋打咋打。(还是觉得应该先图个大概)

今天看到的让我醍醐灌顶的话,甚至做成了壁纸,应该能激励自己一段时间:

「多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正事儿,比如学习、比如日记、比如沟通、比如任务完成后真正的放松和休息日故意浪费时间;

「而不是让自己能逃避痛苦的事」:比如为了逃避投简历而不停地刷social media,毫无节制地看B站和YouTube;

让自己开心的事儿在做之前都觉得很难、很抗拒,但是开始做和做了之后会由衷的开心,让自己逃避痛苦的事情在做的时候只是在麻痹自己,做完更是会加深负罪感和焦虑。

晚上看完电影离上床睡前读书还有一个多小时的空档,选择了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就是去学了一小时的习,果不其然很开心,比刷B站YouTube开心多了,不是卷,就是开心,是又能在todo list上画一个勾的开心。如果长时间的学习之后,那么放松时间刷B站YouTube就会是件令人开心的事情,我会毫不犹豫开刷,对,于是发现小高姐更新了,这也是让人开心的事情。

《The Mermaid MOON》
作者 Briony May Smith

是俺非常喜欢的一位艺术家!故事非常温馨可爱(*╹▽╹*),有一只叫Merrin的小人鱼,还有一个叫Molly的人类女孩,她们是好朋友。

每年在Mermaid Moon这一天,月亮会赋予大海力量,让海里的所有生物,都能够离开大海,在陆地上玩耍。于是Merrin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来陆地上拜访Molly。她们会一起荡秋千,一起逛集市,一起玩船的模型。

平时的日子里,Molly会在海边和Merrin聊天,或者是一起游泳~

完全完全没有任何勾心斗角的危机,整个故事都很快乐~~非常普通的日常生活~

P.S.作者本人也住在海边,所以画面中的细节非常非常真实,比如Molly的卧室窗户,可以看到别人的屋顶,屋顶上有一只海鸥带着两个海鸥宝宝。这绝对是在海边生活的人才能留意的细节(*^▽^*)~俺也住在海边,俺邻居屋顶也有一对海鸥,海鸥每次基本2-3个蛋,但是孵化出来的可能只有1-2只崽儿,小海鸥像一个鹌鹑蛋,身上会有豹纹,随着逐渐长大,就会换上白色的外衣~所以这个绘本中的各种小镇+海边细节都非常非常丰富!包括Molly自己的小床,虽然只露出了一个小角,也是贝壳花纹的~

#想把书房变成图书馆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