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你们分明不理解我到底在干嘛?为什么还这么盲目的支持我去做?你们真的了解现在的就业环境是怎样的吗?真的了解我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吗?既然都不清楚,为什么还敢这么笃定学出来一定能找到什么好工作啊。这又不是什么985211的名牌院校,也不是什么理工科。你们自己倒是睁开眼睛看看我们国家需要文学吗?

我真的不想再读书了,在国内读研究生好累,功利性好强,我不喜欢做学术,不喜欢看无聊的文献,不想写论文,也不在乎到底有什么理论。好累啊。

莫名其妙萌发了求生欲,突然很想很想活下去。我想让他们看一看,即使没有这份学历,我也能活得很好。但终究不是为了自己这样的想法,不可能长久的,我还是应该找找纯粹只为了自己的理由。

唉,我真的敢反抗吗?我希望现在自己能够流鼻血,能够受伤,能够诊断出什么不好的症状,让我合理地结束这一切。

为什么大人总是躲在惯性里一再要求你改变提升呢?你们没这些东西不也过得很好吗?你们这样公平吗?几十年都没有改变过,为什么要我这么辛苦?

小小的反抗 

我妈让小舅劝我继续读下去,刚开始嗯嗯啊啊的应付,过了很久他都叭叭着不停,我实在是难以忍受,便挑明了态度,不想做公职,不想进体制,不想靠近党。电话那头一阵沉默,随即又开始丝毫不顾我表白的劝告。好头痛,和男人讲话怎么会这么累啊。《爱说教的男人》请滚出我的世界。

又是一次忍无可忍的爆发,我压着情绪说我以后不打算留在国内,这个学历对我来说没有用。他好像终于听懂我在说中文了,问我想去哪儿。我说我想去新西兰,去澳大利亚(其实不止如此,我还要想去很多地方,就算是离我们很近的但不太发达的东南亚,我也想去。只是面对这种场合,通常提发达国家比较有用)。又是一阵短暂的沉默,小舅语气中饱含着疑惑,我甚至能隔着昏暗的微尘看到他皱起眉头,他说这些国家我看未来没有一个能强过中国啊。我知道我又在鸡同鸭讲了,但还是耐心地解释,我不在乎是哪个国家经济发达,我在乎的是我能不能好好生活。

好累,复盘一遍更累了。就到这儿好了。

总之计算了一下,大概在我向他解释了五遍左右,“我不想留在这里的理由,我不想继续读书的理由”,他才终于理解我的意思,但依然是尊重不祝福的态度。

好烦这些所谓的过来人,别惦记你那说教了。

现在和以前的生活最大的改变之一:

以前出门可以往包里塞进各种各样的东西,可以塞路上可能想看的书、日记、信纸、一本笔记、一个文具盒。

现在出门只敢塞平板电脑和pencil,因为文献看不完,笔记做不完。我已经彻底丧失对时间的掌控能力了。

甚至没有时间写日记,因为手机上至少可以语音记录,编辑很便捷,很省时间,但用笔记录需要思考很久,写字也很花时间。好痛苦。

可是我才刚开学一个星期。

还是这本😞写得很好。我对记者这一职业心生向往的根源之一。

显示全部对话

伊朗的女孩们让我想到埃及那些参加了革命运动的女孩。希望她们能获得自由。一点点也好,比昨天更好,就很了不起了。

人社通简历上传完成✌🏻怎么像找到工作了一样😅

升学考升学考升学考。升学主义学历至上主义都该毁灭。😞烦,做简历去了。

精神中的积极因子只有😞🤏🏻

然后这么发出来又“东亚”瞬间了。套娃。😅

显示全部对话
Clammbon 转嘟

@kanghai 我也是。而且有的项目只收特定专业的学生,还挺难报的😞希望有机会参加一次

让我感到自己“不东亚”的瞬间,误会了小朋友之后好好道歉。

拿不到入学奖学金我会很伤心,可是一直这么耗着也很伤心。哎哎。😞学学做饭收纳准备报名参加绿色江河的志愿者。

我在中国本土,居然还能因为封控回不到学校跟同省的同学产生一种惺惺相惜之情,认识三天已经计划着未来约饭了。迅速升温的感情,好奇妙。以为这样快速的情感进展只会发生在身处异国的时候。好像也是,现在这封控隔一座城市就像隔一个国家了。

Hermitage译为艾米尔塔什是今天最好笑的事。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