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发现我特别喜欢的人类的一个共同点:一边对社会现实骂骂咧咧怼蠢货毫不手软,一边招猫逗狗赏花做菜观鸟遛弯。
感觉长毛象算是目前最能兼顾这两点的社交平台了吧。

这个五一,表姐过得特别不好,姐夫种种找茬,恶意满满。常见的故事情节:女人工作原本发展很好,结婚了,怀孕了,辞职了,全职妈妈了,男人越来越看不上女人,“靠自己养还敢不好好伺候”。小孩必须有人照顾,离不开,公婆靠不上,男人如同死了,没事却诈尸横加指责。表姐说她很痛苦她没办法(离婚目前不可能离的,身体状况+无业肯定抢不到孩子)。我除了听听,接收下苦水和负能量,就更没办法了,只能看着,或者不看。
婚女的生活真的就是一坨💩。

女人缺权缺钱缺物资缺资源,缺眼界缺伙伴缺理想缺扶持,男权社会却反复洗脑你,因极度匮乏而导致的胸中永恒而巨大空虚,是因为你缺男人的爱。和一个男人结婚,奉上你的冠姓权,身体,爱情,劳务,资源,爹妈,你就幸福圆满了。
再加上原生家庭亲情和关爱缺失,女人真的很容易渴望恋爱婚姻,从一个2米的浅坑跳到100米的巨坑。姐姐妹妹都是这样。有了娃就有了人质,她们想从巨坑中挣扎出来,得拔筋脱骨历尽磨难。

我只是幸存者偏差,只是极度幸运,如果不是天生的无性恋对男女都无感超级排斥恋爱,没有意外我也会走这条路。

在苦恼性向的好多年里,曾经非常非常痴迷看耽霉小说,原因一有重度看字瘾,原因二是苦恼性向探索小众ing,原因三也是最大的原因,我也重度缺爱缺权缺钱缺物资缺资源缺眼界缺伙伴缺理想缺扶持,耽霉小说≈精神鸦片,以男人视角看世界,那真是太美好了,完全没有任何阻碍和剥削,任何领域都是开放的,对其唯一的要求就是去奋斗,去得到世界,爱情是必然副产品。

网上的女权姐妹说“男人本质吸血鬼本鬼,鸡巴精本精,啥外貌才华职业地位都是披在外面的一层人皮,他们迟早扔掉那层人皮,露出里面恶心本质”,恩格斯说“婚姻是现代奴隶制,婚姻就是为了确保每个男人有他专属的奴隶”,她们说的都是真的,我的婚女姐姐在现实的重击下,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真的靠近男人就会变得不幸。如果真的非常非常喜欢那层人皮,远远地看着比较安全。底线就是不婚,如果还想当个完整的人。其它实在喜欢就继续喜欢好了。某种程度上,人是拗不过自己的天性的。
人会相信自己想要相信/被相信的事。一再重复上演的悲剧。这个问题超纲了。太过反自然反(女人)人性了。只能地球母亲去解决。

加拿大本科二学位:转行+移民北美的一种(略)小众思路 

请勿转出长毛象。本来也不是什么值得转的东西…如果一定一定一定要转的话(请不要转)请删除作者个人信息和最后的小广告。

有的朋友可能想要做出比较大的生活轨迹改变,比如想移民+转行同时进行。加拿大的移民政策一直相对宽松,转码也是多年来无法避免讨论的热点,这里就用“到加拿大学码”的情况来举例说明一种曾经很小众现在已经比较有名的留学类目,即在加拿大的大学修读第二个本科学位。情境比较具体,但也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拓展。
(并不想写成一个加拿大移民政策科普帖,已经有很多很详细的好帖,所以下面出现的所有缩写我都不展开解释了,没有很生僻的,请自行搜索)

已经有一个本科学位的申请者,可以申请读不同领域的另一个本科学位。至于衡量第二个学位就读时长和必需学分的标准,各个学校有差异。一些学校比如UBC, U Windsor, McMaster U等,提供专门的第二学位second degree项目,固定时长1-2年不等。而其他的多数大学则是作为转学生处理,具体需要修读多久要看校方对你之前修过学分的评估,能转多少学分。因为大学也有一些breadth(非本专业)课程的学分要求,所以无论之前是学什么的一般多少都能转点;就目前看到的经验帖,大部分二学位学生算上实习coop的话2.5年左右可以毕业。对多数以转学分评估项目时长的二学位项目来说,你有没有前一个毕业证书不是那么重要,因此如果留学预算足够,大学在读生也大可以直接申请转学。

第二学位的申请流程比较简单粗暴,SFU、UBC等几所院校需要提供二学位申请书或者推荐信,而其他大多数学校筛选候选人的唯一标准是前一个本科期间的GPA。基本上只要有能上Google的网络环境,大家都可以DIY,而且一般会比中介做得好。请看一些非常直截了当的,选择第二学位项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元素:
预算相关:学费,学校所在城市生活成本,学校所在省的移民难度…
就业相关:项目的Coop*情况(是否包含Coop,资格),学校所在城市工作机会数量,同专业校友都去了哪里…
学业相关:对已修过的课程是否有要求,专业课的安排,毕业需要的课程要求,项目口碑如何,转学分政策,是否必须写毕业论文…
时间相关:一年几次入学(秋/冬/夏季学期?),申请的开放时间和截止日期(这几年加拿大留学市场火爆,很大可能会在官方的ddl之前截止)…

以上这些所有信息都可以通过浏览学校网站、浏览reddit或者中文留学论坛、与学校各个部门邮件沟通获得,自己做熟了会比中介效率更高。我在了解一些项目的过程中已经背过了该校几位打交道比较多的工作人员的姓名和邮箱…

具体到这些信息怎么搜集,这里也不太详细罗嗦了,毕竟每个人看重的因素不完全相同,有人倾向于去政策宽松好留的省,有人倾向于大城市更好的就业前景,有人预算有限,希望尽量降低学习生活成本。大家自己看几个项目自己心里就有数了。我就只简单提一提最傻瓜最简单的一开始几步。加拿大的大学很少,非野鸡的大学全部地毯式搜一遍也不需要花太长时间。

- 搜索学校名+专业+second degree,得到学校在这个专业是否有专门的第二学位项目,有哪些要求。如SFU的二学位要求修过离散数学,给候选人排名的时候要看理科类课程的综合GPA,等。
- 如果没有合适的结果,搜索学校名+专业,进入普通的本科项目介绍,浏览对一般本科申请者的入学要求如GPA等;然后找到学校的admission页面找I'm applying as a mature student, transfer student, special student…之类的措辞。对于二学位/转学生来说各个学校的分类可能有区别,比如有的学校会称已有本科学位的学生为mature student,而在其他学校,mature student可能指无本科学位而且离开学习环境多年,希望开始高等教育的学生。
- 如果你感兴趣的项目并不是时长固定的,要浏览学校的credit transfer相关页面看转学分政策对你是否友好。如York University不接受五年以上的学分。
- *Coop。是加拿大高等教育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可以理解为学校与一些公司/政府部门等的合作实习项目,公司向学校符合标准的学生提供带薪实习。加拿大的就业市场相对比较排外,比较认可本国的工作经验,所以coop对国际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机会。有些学校只向4年制本科生开放coop,有些学校不会给转学分超过一定比例的学生提供coop。
- 寄托天下、一亩三分地、小红书、reddit,各种换关键词搜索。也要注意信息的时效性,这两年加拿大留学的门槛可是今非昔比。

以上几点可能不能一下在学校网站上找到全部确切的内容,因为第二学位的坑位比较少(有的学校要等应届高中生录完才考虑第二学位),可能不是每个学校都有详细说明,就需要你和相关部门邮件沟通。申请季可能回复比较慢,最好尽早开始研究。

本科第二学位的优点:
-换方向比多数硕士项目容易。本科无论专业,一般对申请者背景没什么要求;而加拿大的硕士项目一般严格接受本专业学生,跨专业申请非常难,当然如果只说转码/转数据科学,现在也有了一些不太限背景的研究生项目…
-有coop的比例比较高。毕竟还是本科学位,很多都能蹭到coop。
-本科课程安排比较扎实靠谱。
-签证比college项目好过(倒读是申请学生签证的一大不利因素)。
-申请步骤简单,搞几个成绩单毕业证基本就行了,不用绞尽脑汁写文书或者求爷爷告奶奶求推荐信()
-…

本科第二学位的缺点:
-国际学生学费不低。安省的学费整体会更高一些,BC省的一些学校一年学费也在25k-30kCAD之间。IRCC给的参考生活费是至少10k/年。荷包不够鼓的话可能得精打细算和打工补贴生活(加拿大学生一般可以合法兼职打工)。【但是】如果能很好地配合EE打分,比如EE分够高只等开捞,或者在等语言考到某一个bar加分,成本会降低很多:成为pr之后就不需要再交国际学生的学费了,本地生学费合适很多。
-一般要读两年以上。【但是】如果你打算毕业后走CEC留下,较长的学制也意味着较长的毕业后工签时间。
-在有些省移民没有硕士有利。BC有BCPNP,安省好像也有面向硕博的省提名加分;本科啥也没有。
-对倒读的人来说,签证没有硕士项目好过。
-…

以下是一些发散方向:
大学转学在北美也不是很稀奇的事,所以即使不是想学码,转其他专业或许也可以参考一点点这个流程;就是一个普通申请本科+转学分,没什么复杂的。
类似路线,但是经济适用ver,可以配合服用:College. 入学标准也只看GPA,有coop的概率甚至还更大;可选专业广泛、实用;学费低廉。
类似路线,但是威力加强ver,可以配合服用:转码/擦边球硕士项目。这个话题在一亩三分地上已经热过几年了,信息很多,如果卷得动可以做做功课直接上。

目前能想到的大概就是这些。我觉得大家自己查能找到自己更需要的内容,所以也没有罗列什么系统、具体的信息。如果您有本科二学位、硕士换专业、加拿大读college的一手经验,诚挚请您分享。我和我的朋友们对这些信息非常感兴趣,目前阶段什么内容都会有帮助!

可能难以回答的问题:
我要不要润?我要不要转码?
没钱怎么办?(问明白了麻烦告诉嘟主,嘟主也没钱
嘟主去加拿大上学了吗?上的哪个学校?
我xx大学xx专业xx分,能上xx学校吗?(建议拿到留学论坛问

六四纪录片里骑自行车青年的动图再一次在毛象流传开,我忽然发觉自己为什么厌恶与这里的人相处,因为人们身上早就失去了这股朝气蓬勃、热烈簇新的活气。现在的人们,脸上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对正当幸福的渴望了,只是勉力活着。

虽然这样说有点残忍,但就是要说。
往年讲课,总有学生装模做样来和我讨论:“XX自由的危害、西方式自由的虚伪” 引经据典一堆堆,结论当然是复读一遍网络控评员的话,或者思政课的教材。

从上个学期起,没有这样的学生了。本学期封校两个月,都在研究怎么破门而出,怎么偷偷越狱,怎么跟校领导斗智斗勇。
我课上讲起别校学生连上厕所的自由都没,同学们情绪开始激动……

可见,随便坐计程车去市区吃喝玩乐的时候,才能风轻云淡地嘲笑 “你要自由做什么”。失去自由就发现自由多重要了。希望他们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

还是那句话,只要女性的子宫还在被当作生产人口资源的工具而不是自己的器官,只要女性还被视作受国家/政权/宗教支配,操作自己的血肉生产人口的奴工,那么在非暴力前提下,女性最有效的反抗,就是让生育率归零的罢工。

在一个新环境里,如果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那种痛苦等同于另一种思想上的禁锢。

但凡你们把人当个人,都不会宣传这种东西:

在此地看到每一个在努力维持正常生活的人,都会有种感动的感觉。维系正常生活就是对于管制的反抗,而嘲笑他们的人就是管制者的帮凶,一群傻逼。

我们这里的成长顺序是:婴儿——空白人——老人,随着我见识与同情心的增长,我越发能感觉到自己和周围人群心中、脑中那个巨大的空洞。已经不是儿童了没错,但也不是成人:没有好奇心,没有想象力,没有主体性,没有同情心。只能在“平时”按既定剧本和程序生活,不能有变数,无法面对冲击和“乱时”。不愿也不能组织公共活动来对周围的世界进行稍微的修改。无法认识到这种处境的悲惨。
这种空白的人比平庸的人更可怕,平庸的人尚可说是现代性的产物,而现代性里自带救赎。空白人几乎无药可救。
写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当初我在看美剧《西部世界》的时候,曾经疑惑,这些有感觉、智慧和感情的机器人为什么不能被叫做“人”呢,答案是:他们的感觉、智慧和感情是被设定的,他们无法走出自己的角色,也没有怀疑。他们就是“空白的人”。
如上,这个青年节的悲观思考。

“一个底层的中国人,想要活的好一点,你就永远要迁移,没有家没有爱人,只有自己。”

人民日报历年来提到国家领导人的次数👇

一件小事:
J是我十多年朋友了。我采访了他,沟通好了,全化名处理,所有的相关信息都是瞎写,男写女,二十写三十。

他看到稿子,尽管无事发生,但他很激动。因为之前因为他们医院在查谁泄露了邬主任的病历,他有些神经紧张。一个接一个电话微信逼着我找平台改稿删稿,看到被自媒体搬运走了,就逼我一定去解决,尽快解决。前天晚上我和编辑到处问,到底谁认识狗逼网易号,谁能帮忙找人删一下网易号的违规搬运。

J激动起来,质问平台的编辑们是不是有境外势力。我震惊得愤怒。知名高中+复旦八年+牛逼医院,就带来这个么?一言不合就扣帽子?一言不合就谈成分?

J质疑我。说你就是扭曲受访者意思。我说你不要再challenge我职业道德。我写出来的,我都能prove。是不是事实你心里不清楚么?

他本就觉得所有媒体都是傻逼,只有我不是,因为我是他朋友。现在我也是傻逼。他说你们写这个有什么用?大众知道医疗资源调配不公平有什么用?你写这个有什么意义?

我没搭理。就当PTSD。

去他妈的!

J在两周前问我,为什么健康云的结果要造假,我早就说了,和你们拒绝采访的逻辑是一样的。他们不觉得大众需要知道发生了什么,正在发生什么。因为大众知不知道,他们都会用最快最专业的方式去解决,大众知不知道,不影响这件事的处理进展,知道了反而产生不可控因素。

上个月,我一个发小,机长,突然打电话给我,教育我一个小时,说你们媒体写空难有什么意义。我们航空业的发展从来不是靠媒体,不是靠大众,不是靠你们怎么想。

这就跟现在鼓励媒体写内参一样。公众的知情权从来是不被鼓励存在的。

写内参是你这行的本职么?你的职责不是为不能发声者发声么?你的职责不是为历史留底稿么?你的职责不是给大众以信息么?

我纳税了,市民们都纳税了。进方舱的是普通人,坐飞机的是普通人,被抓走的是普通人,普通人为什么不该知道这些?

有时候我真的觉得,在中国做严肃新闻,整个就是在做慈善。2022年4月,财新就是最大的慈善机构,丁香园、中青报、极昼就是三个大慈善家。咱就说,这波媒体报道里,不是口述体的有几个?你能说他们不配看严肃报道吗?他们在过去十几年里,看到过几次严肃报道?

2022年4月,我豆瓣号也没了。我是挺后悔的。小号说一篇文章好看,结果被举报,连坐了大号。不值当。

中国男人真的死要面子。
司法大数据,男司机事故率98.8%。
男人们就说了,全国就100个女司机1个出了事故,全国有一亿男司机100个出了事故,这是不一样的,全都算一起男司机事故率自然高,男司机和女司机的事故率要分开统计。
然而,2020年公安部数据,女司机1.48亿人占比司机总数的32.43%,男司机3.08亿人,占67.57%。
男人们又说了,女司机出事故都是致死的大事故。
然而司法大数据里正好也写了,致死性车祸中,男司机占比94.6%。
男人不死心,继续嘴硬。
女司机的事故都是特别奇葩的。
行吧,看出来你们男人真的为了点面子超级努力了。
数据来源:
《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交通肇事罪特点和趋势(2016.1-2019.12)》
《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危险驾驶罪(2014.1-2016.9)》

我常常想,凡有来到中国的,倘能疾首蹙额而憎恶中国,我敢诚意地捧献我的感谢,因为他一定是不愿意吃中国人的肉的!……倘有外国的谁,到了已有赴宴的资格的现在,而还替我们诅咒中国的现状者,这才是真有良心的真可佩服的人!——灯下漫笔
鲁迅本该早已过时,可他却不朽了,这是我们的耻辱。

这几天很确实地感受到了豆瓣的衰老和荒凉。上一次搬迁的多是一些常发表政治见解的友邻,而这一次,岁月静好派也大规模搬迁了。这两个月,豆瓣禁言了太多用户,永封,禁言180天,随意锁和删广播。这简直就是直接赶人了。标注的书影也越来越少,几乎所有记录片都不存在。我真觉得也没什么可惜了。我们总要往前看,原地不动会错过很多。

昨天交流的时候有个女孩子说,“林奕含的书就像护心牌,一次次挡住我扎向自己的刀”。

所以我认为这段“你的文章里有一种密码。只有处在这样的处境里的女孩才能解读出那密码。就算只有一个人,千百个人有一个看到,她也不再是孤单了。” 是真的。

关于加拿大影视后期特效(很长,做好心理准备) 

HI 大家好~这两天就影视后期特效的内容私信请教了women overseas上的博主姐姐@BananaBooboo,我们都觉得,将私信公开能帮助到更多有相同困惑的朋友。她有一个相关帖子在这里:womenoverseas.com/t/topic/5672

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她也很乐意解答大家这方面的疑惑。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基本情况,我本身只有一点绘画基础,只能说是初中兴趣课外班的程度;本科和研究生都是media相关的,但是偏理论,可以说是纯写论文而已,没有什么作品集。今年研究生第一学期,选修了一门After effects的课觉得很有意思,由此又看了一些关于animation和特效的博主分享视频,觉得后期特效可能才是我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但同时也很惶恐,担心自己没有绘画和设计基础,真的可以以此谋生吗?还是只是我自己的一厢情愿呢?

此外,另一个问题是关于移民。我目前是在澳洲上的研究生。据我目前的(不太深入的了解)是,影视后期这个专业可能没办法在澳洲留下来,如果我下定决心要转专业,可能就要从澳洲退学,重新准备作品集,再考一个加拿大的研究生。感觉很艰难。时间和金钱的浸没成本都还挺多的,家人也不一定支持理解。

基本情况介绍结束,以下是我和@BananaBooboo 的Q&A:

Q:像我这种情况,相关经历很少,也没什么绘画基础,有可能转后期特效吗?

A:这个完全没问题,我的同事什么专业背景的都有。后期里有一些部门需要依赖绘画基础,但是大部分部门(超过半数)都不需要。相比之下,我觉得如果有摄影摄像或者剪辑基础(对视听语言和镜头语言比较了解)反而帮助更大。

Q:我应该怎么确定自己真的喜欢并且有潜力胜任这个职业?

A:怎么确定自己喜欢,这道题我真的没有办法替你回答,但是潜力这件事我觉得其实你不用有太大心理压力。如果你接触AE上手不是很困难也有兴趣的话,我觉得你应该不至于没潜力,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的东西学起来会更容易坚持,所以兴趣我觉得就是最大的潜力了。可以考虑学一个短期的网课,一般三个月左右,费用在600-800刀左右一门课、会容易产生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然后也可以上网搜一下几个大的特效公司 - weta digital,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ILM), Dneg(double negative), framestore, MPC(moving picture company), digital domain(DD), scanline (公司实力也大概是以上这个排名),看一下他们每年的showreel和挑一些你感兴趣的breakdown看看,如果看完觉得很喜欢的话我觉得你可以继续尝试。 我个人的意见是真的不用抱太大的包袱,公司招人是不会特别在意你的教育/学术背景的,主要看的是你的作品集和相关产业经历,某一个后期环节的软件我觉得脱产学习3个月-半年基本上都能上手,不脱产的话就需要比较大的决心和毅力了也不是不可以。所以我建议你可以一点点的投入,不必一上来就抱着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的心态,会压力小很多。做vfx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不用压力这么大的。

Q:如果真的决定退学重新开始,申请加拿大的相关专业硕士的话,我应该着重看哪几个专业?作品集需要做得很复杂么?在两年的master学制里能学到足够参加工作的技能么?或许能简单地推荐几个相关学校吗?

A:我因为没在加拿大念过书所以只是道听途说。 谢尔丹学院是比较老牌的教后期特效的学校,以前(前疫情时期)公司招人的时候也会定点去校招,在业界也有还比较厉害的校友关系网。有一年到3年不等的program,提供的是正经硕士文凭(PR加分是按照master diploma),也有毕业的open work permit。很多人都选择一年的硕士program,毕业就是一年的工签,三年的话可以拿三年工签但是相应的成本也会更高。谢尔丹要求也相对高一些,申请需要提供作品集,作品集会考察一些基本的软件基础。因为是正常的college提供diploma所以毕业也是正常的open work permit。 Seneca college也有一个一年的后期特效方面的项目,我不确定是不是master diploma的,这个你可能需要核实一下,对作品集要求相对低一些。 然后是lost boy school,这间学校专门教针对影视后期产业的应用型人才,和industry的接轨程度很高,公司也都会直接去lost boy毕业班招人。据我了解不offer diploma,毕业给certificate,不过这个我可能需要再去核实一下。lost boy有分Vancouver和Montreal两个校区,Montreal校区毕业提供一年的open work permit,Vancouver不提供。 我个人的感觉是除了lost boy以外其他学校的program都只能接触到行业的皮毛,我个人学特效的经历结合来说,其实技能主要是自学(网上看教程+练习)和工作中习得。去上学其实主要是给一个脱产的学习环境,有同学老师可以一起trouble shoot和collaborate做student project,并且,最重要的,毕业提供open work permit。至于学校能教的期待值可能需要调整一下。 公司招人其实最看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然后项目(尤其是影视后期)周期不长一般半年左右,培养新人上手至少三个月,在一个流动性这么大的行业里确实非常不划算,所以很多公司宁愿多花一点钱从别的公司挖人。新人/Jr level如果不需要公司额外的雇佣成本(办签证/relocation等)录用的几率会大大增加,然后有了一定工作经验以后再找工作就容易得多。所以我觉得选学校最重要的是地点(学校辐射区的城市是否有足够的工作机会)和是否提供毕业的open work permit,这样能保证公司有open的时候随时就近地就能招到你。 申请学校的作品集我真的说不上来应该是什么要求,如果需要我可以提供申请工作的作品集的思路。
最后,其实澳洲的工作机会也挺多的,算是除北美和英国外的另一个大hub,特效动画和游戏公司都有,也一直是滚动招人。像top of my head - luma,RSP,ILM也在阿德莱德开了新的部门,我们也有很多澳洲来的同事,你可以考虑一下先在澳洲工作两年再来加拿大,有一定工作经验以后(三年以上)工签就比较好办了。

Q: 稍微还有一点细节我不太懂,网课的话coursera或者LinkedIn learning就行吗,我甚至看到YouTube上面也有课……还是有什么专门的网站呢?

A: 是有专门的平台的【后续会补充】

Q:本科读university的话,读college是不是算倒读了,似乎很容易被拒签,这个我还需要再向中介核实一下

A: 如果你读的是master的话就完全没问题,如果是bachelor再读一遍可能需要解释一下,但是因为这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行业,很多graduate确实没有under grad来的实际,我觉得也没有问题,然后像lost boy这种就是很特殊的情况了,全世界专门教这个的学校可能也就一只手数得过来,lost boy就是其中一个,就跟你去法国蓝带学烹饪即便只是专科文凭也不会有人有疑问吧,又不是说你去念一个不入流的野鸡大学之类的,我觉得完全不会有签证上的问题。

大概就是这些,也欢迎大家讨论和补充,再次地感谢@BananaBooboo姐姐非常耐心非常有用的分享,收到长长回复的我好幸福!大家有问题的话应该也可以直接去她乡请教她~

@runrunrun

祝新来的朋友们早日适应~
并希望大家能维持一如既往的对价值观宽容,对陌生人友善,对真理的思辨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