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德国汉学家顾彬点评中国作家写作,他老人家直接点出来:“中国不少作家对女人的态度是我们所受不了的;我完全无法从文字中感受到中国男作家把女性当作人那样去尊重。”
顾彬一个德国老爹,本来觉得他德对女性有些时候就够恶臭了,但研究汉学之后却想不到,还能有比他德还恶臭千百倍的老中横空出世。
“中国当代作家根本不知道人是什么。中国不少男性作家,他们小说中的叙述者对女人的态度是我们所受不了的。在他们的作品中,男人没办法了解女人。女人都是肉。我不能接受他们对女人的态度。”
我觉得“女人是肉”这个比喻就很贴切,很吻合鲁迅笔下人吃人的中式狂人社会。对啊,人老外看一眼就晓得了,你中国男人就把女人当作肉来食用。无论是抓母羊,还是拴铁链…都是养殖场屠夫行为。
“中国男人是靠吃他妈妈在内的无数女人而活下来的呀!”这点美国汉学家魏斐德也早早提出来了。当时还被人质疑种族歧视,然而但凡是个明眼人老外,头脑清醒,会看问题…谁不晓得?哪里种族歧视?者说的是实话呀!
你老中当局者迷罢了,老外学者看到你们的男人简直都可以用恐慌和难以置信来形容。
最难就业季,很多人想去体制内。也不是不行,但是我有一个建议,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不妨先做一个测试。那就是,你能不能内心毫无波澜地写一篇触及灵魂,能让组织满意的深刻检讨?(如果没有真实的代入感,你可以去看看那些有名的政治人物失势时是怎么认怂的,然后放在自己身上想一想,你有没有这样柔软的身段)不要小看这项技能,这是考验你是否能在体制内坚持到最后的重要指标。毕竟你进体制,就是想混到死的,而且干到一定年龄,想出来也没有别的生存技能了。而人生永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所以你要特别想清楚的是——你受不受得了体制内这个最屈辱的环节?如果写的过程中,你受不了了想掀桌,那你就得好好想想,你是不是对自己的运气(或者靠山)有足够的信心,能保证你一辈子都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要知道,体制内固然不怎么开除人,但是代价就是精神上想怎么弄你就怎么弄你,只要你还想在这个圈子里混,失势的时候就必须得受着,不存在辞职这么一说。把这些都想清楚了,觉得自己神经足够大条(脸皮足够厚实),不至于因此而退出或抑郁,那么恭喜你,你是适合体制内的。
《无声无光|仿佛若有光》
他离世的2013年春,最坏的时刻还远没有到来,他曾对我说过:“我有时觉得这是个末法时代,可是你要好好做,把东西留下来,要相信会有人看得见,即便只是非常幽暗的光。”我相信。
...
The Well制作了纪录片《一年》,采访了三位曾任职于苹果日报的记者,记录他们这一年来的生活和改变。第一位记者说他有一段时间内还是在闹钟响起就醒,但之后就开始赖床。他认为人们应该记住苹果,因为它曾经是自由的一部分,但是现在没有了。最后一位记者还在做报道,但几乎是无偿的,经济压力很大,还有小朋友要养。他面对镜头时却总是充满笑意,路过“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谱写香江新篇章”的标语时,还停下来搞怪:我爱祖国。
https://youtu.be/SJGQ6SEGqOs
@board @runrunrun
6.携带的银行卡,手机卡,涉及跨境违法犯罪活动的资料,或者携带同一银行4张以上的银行卡,携带3张以上的手机卡,或者持有他人的银行卡手机卡,以及持有的银行卡机卡上标注卡主姓名密码,无法作出合理解释的
很多人现在还觉得国内一切正常,我只能说他们对历史毫无概念。
文革才过去多久?这么快就忘了?也是,这些年轻人又没经历过文革,也不爱看历史书,只知道被动地接受别人灌输的教育。
我来帮你们认真对照下近十年发生的事:
- 反腐和扫黑除恶,对应的是 52年的“三反”运动。确立权威。
- 一纸公文消灭全部教育行业的全部公司,其他公司应声而落,企业家噤若寒蝉。对应的是56年的三大改造运动,消灭私有化。
- 有影响力的大V被禁言炸号。高校举报和揭发成风,对社会不满的一言一行都被政治化并付出代价,如侮辱英烈罪。对应的是57年后的整风运动。 同时大搞个人崇拜。
- 科学/文化主动与世界脱钩。例如小学教育取消英文考试,要求高校创办中文期刊并优先发表,限制学者出境参加国际会议,禁止公民因私出境旅游。这对应的是大跃进运动,特别是插红旗,插白旗。
- 以疫情管制为噱头,限制行动/剥夺自由/侵犯隐私,经济大幅倒退,失业率暴增。这已经是文ge的开端了。“一切都是政治,政治就是一切。”
《【404文库】剥洋葱|唐山烧烤店打人案中案》
新京报记者前往江苏兴化,通过对警方、嫌疑人的身边人等进行采访,对上述几人的轨迹进行还原,通过多个信源的交叉比对证实,此次前往唐山,几人对外宣称“出去玩”,实际应为今年11月即将到来的世界杯“赌球”生意做准备:与陈继志合作搭建“赌球”平台,唐山那一方是“庄家”。
...
一直觉得自己没有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才华”,是因为历史不好,古文学不明白,更不会诗词歌赋出口成章。尤其是古代历史,高中后就再没花时间学过。
以前我一个很爱历史的男同事,跟我说如果可以选择穿越的时间,他肯定选宋朝,因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他这样的知识分子会过得好。我当时就隐约不舒服。
今天翻了翻宋史,终于找到了答案。作为女的,在中国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可能过得好。看古代历史就像女性这个群体被齐刷刷灭绝了。那些魏晋风骨,盛唐气象,跟女的有这么关系呢?那些传统美学中的经典元素——对酒当歌,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壮士断腕等等,有女性的位置吗?
不光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也一样。几千几百年,大写的与我无关,大写的血泪斑斑。
《每日一语 2022.6.14》
我国万事不进步,而独防民之术乃突过于先进国,此真可痛哭也。—— 梁启超 相关阅读:https://chinad […]
...
《【404文库】凤凰网财经|一位54岁的失地农民:失去了肾脏和儿子 在河南银行又失去了“拿命换来的钱”》
“母亲的手术在医保报销后,需要自费七八万;公公的手术做完之后,就要接受进口靶向药治疗,这种进口药是全自费,要准备30多万。患尿毒症的婆婆随时可能要换肾,并终身服用排异药物,可钱在银行里却取不出来。”重重打击之下,在银行有190万存款的吴兰英,已经欠下了30多万的外债。
...
看包慧怡的采访。讲语言的这段特别迷人:
语言不只是一套符号体系而已,语言背后永远是理解世界的方式。多解锁一种语言就多一双看世界的眼睛。
比如古英语和古冰岛语中的“迂回表达法”(kenning)是非常美的,话不说直,完全以谜语去陈述:大海叫“鲸鱼之路”,战士叫“战斗的苹果树”,特别形象。而宝剑是“亮晶晶的葱”,
这会有点陌生化:为什么?他们对葱有迷恋吗?葱怎么杀人?但是我能感觉到一种奇异的美。
他们对雪花也有几十种不同的说法。为什么不用snowflake(英语中的“雪花”)呢?其实snowflake本身也是一个复合词,但它比较直白,而冰岛语会用一些不相干的词汇组成复合词来指代雪花。
【当这些词汇密集出现时, 这种文体就像在你面前放烟火】
不光是修辞上的愉悦,你会想象这种语言背后是怎样一种心灵,怎样一种生活方式,使得他们围绕在篝火边时要用这样一种表达讲述他们的人和事。这么一想,这些人就都活起来了。你就立刻脱离了当下所身处的现实,进入语言中的“更为真实”的世界。 每种语言背后都是这样的奇妙世界。虽然波斯语我学得很浅,但也被迷倒了:它们的核心动词很少,就百来个,因此需要用许多动词组成一个动作,比如“站起来”这么简单的动作,在他们的表达中就成了pull yourself from chair,把你从椅子上拉起来。
其实波斯文难在它的字母书写体系,因为它使用的是阿拉伯字母,阿语我学过一个多学期,但我的图形记忆能力不是特别好。现在的确很多都忘了。但不是说忘了就等于白学了,即便最后没有熟练掌握,它为我想象力打开的口子也是很珍贵的。
我被语言中暗藏的思维方式迷住了。起先只是对异域文化的猎奇,之后它所描绘的艺术传统还有建筑形态我都想去进行整体把握,由此进入了一个不断求知的过程。
虽然我终其一生也没办法成为阿拉伯语言文学大师,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被带着去了很多漂亮的地方,异域的历史、文化、心灵都吸引着我,而串起这一切的正是它们的语言。
这趟旅程无论如何都是值得的。
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能让你那么耐心而扎实地进入,给你特别平静的感觉,让你与生活重新发生连接呢?虽然是通过比较抽象的方式,但你会觉得【蒙在表面的雾气在一块一块被擦去,世界会一点一点亮起来】 。学语言的过程本身就是很开心的。
#狗の乱翻书
一切都满当当的,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一份固执、确定和自信。在他们的海岸里,每件事情都因日复一日而成为了老规矩,如磐石一般不可动摇。与此同时,他们又异想天开、漫不经心地过着自己的日子,好像世界已在地平线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