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女"(misogyny)这个词不好。它来源于两个希腊词语,直译就是"厌恶女性",在解释中增加了"对女性的傲慢、蔑视",但第一解释仍然是"dislike",所以就会引发很多的误解。
比如大众很容易认为"厌女"就是不喜欢女性,因此有个常见的说法"厌女且渴批",多用来讽刺一个人的自我矛盾、前后不一。但实际上,"渴批"本身就属于"厌女"。因为"厌女"并不是"讨厌女人",这种常被看作只有同性恋,或被女人伤害过的男人才会有的情绪。上野千鹤子也提到过,misogyny有一个更好懂的译法:"女性蔑视"。也就是将女性异化、矮化,并为男性所掌控,我觉得更应该被称为"驯化女性"。这样一来,许多表面上对女性的优待和讨好,就很容易被看穿其背后的"驯化"目的了。这种女性蔑视在女性自己身上也不该被形容为"自我厌恶",而应该是一种"自我贬低"。因此,厌女是不分性别的,也不是一种情绪或性格。
厌女是性别二元制的核心,且是让这种二元制产生次序的原因。也就是说,在具有结构性压迫的性别阶级中,厌女是一种社会现象,而非一种个人倾向。网络上时常会有"鉴别厌女"的行为,比如在讨论某个人对女性的态度时批判其为"厌女",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厌女并不是个体的倾向,而是个体被社会影响的结果。比如说当下的经济形势不好,那么某个人的资产有所减损,这就是其受到了社会的波及。同样的,在整个文化社会的主流都有厌女现象时,其中的个体都是厌女的。这些个体中对此有所反思和反抗的,即形成了"女权主义者",因此,女权主义者也都是厌女的,不厌女的个体则不会成为女权主义者。所以,将厌女看作是个体的缺点是徒劳的,厌女也不是某些群体的特征,而更不应该认为"女人或女权主义者不厌女","你一个女人怎么还厌女呢"其实就等于"你一个穷人怎么还会破产呢"。
而希望男人能够反思厌女是极为困难的。比如在特殊时期,经济下行,但总有些群体反而能从中获得暴利,正如当前疫情下的核酸检测机构,或者是战乱时期发国难财的商人。这些人正是靠着剥削、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优势地位,也就是说男权主义实际上是发"女难财"。那么希望这些业已获利的人来自我审判和弥补(且没有法律依据,因为法律也是男权制定的),要么靠他们自身高尚的道德标准(哈哈),要么就是自己掌握资源与之抗衡。所以性统治并非是一种意识形态,要求男性换位思考就能解决的,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上的统治。
#女性主义
@yukiii @runrunrun 谢谢象友,这篇嘟文的案例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我成功按你写的方式申领到护照了
一切都满当当的,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一份固执、确定和自信。在他们的海岸里,每件事情都因日复一日而成为了老规矩,如磐石一般不可动摇。与此同时,他们又异想天开、漫不经心地过着自己的日子,好像世界已在地平线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