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感觉世界上最好的三角关系是我同时当了cp里的攻的公和受的嬷

看到那个不同专业同人女刻板印象,心情认识的新传同人女真的剪频写文拍线下干啥的都有就像俺们新霉体一样整天干杂活

受不了了预感回宿舍就是像狗一样剪同人,属于我的工

显示全部对话

明后天上课不上班,属于我的双休。。

感觉人生终极目标就是 搞点同人。。。赚钱 为了有闲钱搞同人,丰富生活 为了开阔视野搞点能代的同人,学习技能 为了有更好表达同人的方式

标题:《中国的人工智能繁荣依赖于一群受剥削的实习生》

作者:Rest of World

笔记:AI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生产关系,但也可能只是一层更华丽的遮羞布,把肮脏的、粗重的劳动过程掩藏在高科技之后。这篇文章突出“中国”其实不太好,这样反而让人以为只有中国的标注行业是如此黑暗。实际上这是全球性的,所有科技工作都在菲律宾、非洲、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雇佣大量人力来进行数据标注,薪资微薄甚至违法,借此获得大量资料来训练ChatGPT等模型。华丽的视觉生成技术、流畅对答的对话模型仿佛比人类还要聪明,但他们确实也是人类劳动的成果。另外,从富士康到AI标注,在校学生不受劳动法保障这一长年法律漏洞迄今仍没有被修改,实在令人愤怒。

重点:
1. 人工智能产业利用职业学校的实习生,让他们做繁琐、劳动密集型的数据标注工作来完成毕业要求。
2. 实习生工资微薄,不到当地最低工资,仅略高于每月1000元,没有社保。但他们没有选择,因为不实习就无法毕业。
3. 实习生占中国数据标注劳动力的 20% 至 30%
4. 职业学校学生许多来自下层阶级和农村背景,容易遭受不当对待。一名女学生因数据标注实习而被禁止回家六个月。
5. 学生们认为,这项工作与流水线工作没有什么不同:廉价的体力劳动,几乎没有防止剥削的保护措施。

原文:restofworld.org/2023/china-ai-

#劳动读书笔记 #英文报道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新来的商务上午落地下午说不接受出差,走人了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主管喊我来不及干活可以周末加班

计划生育具有一种涟漪效应。

第一圈涟漪:1971年,我国开始启动计划生育,一开始是地方试点,随后多地推行并逐级加码,使得出生人口从1973年起快速减少,从60年代年均出生约2500万人到水平降低到约1700万人。

第二圈涟漪:70后这一代人在90年代末进入生育期,于是,70年代计划生育的效果体现为,从1997年开始,出生人口快速降低到1600万人左右。

第三圈涟漪:95后一代从2020年后逐步进入生育期,众所周知的多种原因导致了总和生育率的快速降低,加之从95后到00后人口是逐渐减少的,也就是说,育龄人口基数降低,生育子女人数也降低,双低之下,出生人口快速跌破1000万人,今年可能会低于900万人,而到2025年后,很大概率会跌至800万人。

由此可见,70年代的计划生育,直接影响到了2020年代的出生人口。

而更有意思的是,70年代之所以要实行计划生育,正是对60年代“人多力量大”时代过分鼓励生育的反馈,而60后一代,正好会在70后一代的孙辈陆续出生的这十年里陆续退休。因为1962和1963年是出生人口最多的两年,于是乎,去年和今年也是退休人口最多的两年,这种退休潮会一直延续到2032年。

也就是说,接下来的十年,我们的社会将迎来历史上最多的老人,最少的儿童,而这一切在半个世纪前几乎已注定。

但这只是人口年龄结构调整的开始,2040年起,80后开始退休的时候,老人会更多,孩子会更少。2040年并不遥远,2040年看现在,不过是相当于现在看2006年而已。

到2050年,中国大约每2个人中,就有1个人是60岁以上老人。

众所周知,现代人的平均年龄是80岁左右。于是,这意味着,从2050年只要向后再推二十年,到2070年代时,这二分之一的人口都会陆续离世。

从2050年到2070年,我国就将迎来这种人口急剧减少的震撼场面,这是人类历史上和平年代里未曾出现过的新局面,是真正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很多电影想象人类一夜之间消失的场面,而能看到这一条广播的每个人,基本上都能亲眼看到、亲身体验一个社会中社会成员在二十年间消失近一半的过程。

目前的存款已经够下半辈子不吃不喝了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