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Never Get Used To People的单曲《Life Letters》: https://y.music.163.com/m/song?id=1369951832&uct=uRQ%2F8%2BBzZ3wyq2T%2FWFWOMg%3D%3D&app_version=8.2.42&sc=wmv (来自@网易云音乐)
有点代到,特别是最后一小节歌词。可能是出于之前那个仿生人化作larixm的面孔回到安东尼奥身边的想法。永远年轻的larixm的化身在已经年迈的安东身旁落座,对着他微笑,好像五十年前的清晨,larixm坐在他身边,说羡慕太阳近乎是对于人类近乎不朽的存在。
一直以来我都在纠结Antonio对larixm到底有多了解,很大程度上我觉得Antonio是完全不了解他的事业重的种种细节的,因为安东是简单生物,是务实派,larixm作为理想主义者的追求是他只能支持却很难共情和理解的…想到这点就会觉得好遗憾!!!
如果是原作larixm大概每年都会更新自己的遗嘱。因为他没有事实意义的小孩,包括仿生人其实都是他的遗产,大概会把所有的遗产都赠予自己的朋友(也没有几个)吧。拉酱,如果这样的话你算不算这一生都是为了给安东尼奥建立坚实的工业帝国…你好爱他(?)。
花两三个小时看完了《血疫》。我的阅读第一感觉是这本书的叙事顺序很文学,没有按照标准的时间顺序,而是按照故事体块来安排的。主要内容是记叙马尔堡,埃博拉病毒在不同地区(扎伊尔,也就是现代的刚果),(苏丹)爆发的故事,还有在美国华盛顿近郊的猴舍里发生的一次小型爆发(但是是雷斯顿毒株)。
很难想象这样在一九七九年到一九九三年之前爆发过这样恐怖的病毒感染;同样很难想象同等级别的感染爆发在现代的社会中,所幸当时爆发的源头是完全不发达国家扎伊尔…这也给人类留下了经验。
其实我很个人的想法大概就是在人类不能到达的地方充满的不能接触的事情和存在。那时候的书里经常出现一种思潮:人类城市的无尽扩张启动了自然的免疫系统。这本书写完的时候地球上只有五十亿人,距离最后一次爆发快三十年过去了,地球上的人口已经增长到了七十亿,我觉得指望地球启动免疫系统来减少人类数量是当时的人的一种奢望和愧疚感作祟。
颚 恶 饿 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