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Shiyu 转嘟

花三个多小时把习近平的二十大报告看完了,有效阅读时间也就几十分钟,实在过于枯燥且无逻辑了,中间歇了好几趟,甚至还出去散了个步。

最大读后感:从前共产党宣扬自己的执政合法性是经济增长,「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现在起这事儿翻篇了,执政合法性变为「外面都是敌人,只有共产党才能保你安全」。

希望所有朋友们尤其未成年朋友们,应润尽润。

Shiyu 转嘟

@board
有关翻墙、匿名上网、不记名号码等等等等,很实用,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reconsidera.github.io/zh/

Shiyu 转嘟

来爱用的毛象上汇报一下,我抢到新西兰WHV了🥺
人生轨道轻微调整,仍然计划明年9、10月入学日本修士,只是4月研究生申请以及为了尽快跑路而准备的就活,应该都可以告一段落了。
从🇺🇸大学毕业就想过却放弃了的新西兰WHV(那时候才200多NZD),到🇸🇬研究生退学,到回国工作,吃着28岁的饭的我终于又要再启航了😭 人生真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奇遇!
愿有想法的大家都可以鼓起勇气,你只活一次,不要害怕沉没成本,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runrunrun

Shiyu 转嘟

『【20大专题】蔡霞:我为什么对中共绝望?』
在中共20大召开之际,《不明白播客》推出一系列与20大有关的专题访谈节目,讨论中国的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等话题。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前中共党校教授蔡霞来讲她所认识的中共。蔡霞出生于红色军人家庭,她自称曾经是“狂热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名副其实的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新人。蔡霞1992年进入中央党校学习,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直至退休。她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共党建。蔡霞曾经致力于推动中国共产党改革,希望中共能够从党内民主开始,经过长期努力,最终走向宪政民主。她说在习近平2012年上台时,她“对中国充满了希望”,但很快她就发现这个党和这个国家都在朝相反的方向走。她从私下怀疑逐渐发展到公开异议,从在中央党校教授党的中高级干部、受中宣部邀请参与撰写理论学习纲要,受邀到中南海讲课,到被训诫、被审查,直至2020年因批评习近平被开除党籍。(文字版全文: bit.ly/bmb-020-text
聆听播客: :sys_link: buzzsprout.com/1982525/1146457

#不明白播客

Shiyu 转嘟

这期应该是不明白开播以来,信息量最大的一期,值得反复听那几遍:

1. 中国不是威权国家,是集权国家,精致极权国家。靠着高科技维系的精致极权国家。
2.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全面砸锅的开始,不仅砸先富起来的锅,也砸还没富起来的锅。清零政策就是砸所有人的锅。
3. 当时她就劝企业家不要再投资,但没人听。过了两年所有人都后悔了,因为已经走不了了。
4. 中央党校是相对开明的机构,所谓“讲课有纪律,讨论无禁区”。来听课的至少副厅以上,听课的“学历”也越来越高。

信息点非常多,大家不妨自己听听看。

bumingbai.net/2022/10/ep-020-c

显示全部对话
Shiyu 转嘟

@runrunrun

想从Stanford的CS课开始系统转码,但一直不知道从哪看起,直到今天找到一篇特别全面的介绍文章。不仅介绍了每门课程,而且给出了学习路径(从哪门课开始上起,接下来上哪门课,总的需要多少时间),还有学习策略和学习建议,总之,特别特别全面!

所有课程都附有官方网站,网站里有课程视频、大纲和相关文献阅读等等,少部分课(比如CS106A、106B、107)可以在B站找到中文字幕(但似乎是机翻)。

全部学完并不简单,英文授课,而且有大量的英语文本阅读。按照作者的估计,想要完成Stanford的CS课,如果全职投入,每天学习5-6个小时,那么一年之内可以完成;如果是兼职学习的话可能需要1-2年。

因为时长和难度,可能并不适合短期想要学会一门编程语言润出去的友邻,更适合对CS感兴趣,想要自学深入了解的友邻。不过如果能扎实学完的话,应该无论在哪都能找到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

medium.com/the-mission/how-to-

#长毛象安利大会

Shiyu 转嘟

『江雪/张洁平:中国媒体过去10年发生了什么?』
中共20大召开之际,《不明白播客》推出一系列与20大有关的专题访谈节目,讨论中国的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等话题。今天是第四期,我们讨论中国的媒体在过去十年发生了什么。2012年习近平就任中国新一代领导人之后,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是他首先打击的对象之一:从2013年初的《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到打击微博大V,到2016年的“党媒姓党”。10年后的今天,中国媒体进入了万马齐喑时代,重大事件发生后完全没有媒体跟进报道。今天我们请来了经历了各种波折之后依然充满新闻热忱的两位媒体人,请她们讲一讲过去10年中国媒体经历了什么,探讨一下没有独立媒体对中国的普通民众以及政府意味着什么。江雪曾经是西北一家著名的市场化媒体的首席记者、评论部主任,现在是独立媒体人;张洁平先后任职于《亚洲周刊》、《阳光时务周刊》、《号外》,她是《端传媒》的创始主编,后来创办了去中心化的内容创作与讨论平台Matters。她现在是一家名叫“飞地”的独立书店的老板。( bumingbai.net/2022/10/ep-019-j
聆听播客: :sys_link: buzzsprout.com/1982525/1141972

#不明白播客

Shiyu 转嘟

看了香港朋友这条推文,挺难过的。
做中国人真可悲……
当初回归,一定有很多香港人是真心实意的高兴和愿意的,可如今……
现在还对台湾提一国两制,得无耻愚蠢到什么地步,才能在今日香港沦落至此,还对台湾提一国两制啊?

Shiyu 转嘟

微博发的,毛象也再发一次:
UNFPA在2011年的时候在中国做过一个“性别暴力和男性气质”的调查。
调查里超过五成的男性受访者承认曾对伴侣实行过性暴力/身体暴力,14%的男受访者承认强奸过自己的伴侣。此外,8%的男性受访者承认强奸过伴侣以外的女性。86%的强奸者声称他们实行强奸的动机是“男性对女性拥有性权力”。
此外,超过七成男性认为“男人应该强硬”,超过五成赞同男人“为了维护尊严而使用暴力”的行为。
另外调查还显示了年龄,收入,教育水平,工作状况等因素对男性实施亲密伴侣暴力并没有显著影响。
什么是基本盘,这就是基本盘。

Shiyu 转嘟

李怡前天死了,简中应该不会有关于他的死讯。

我最早知道他,是因为在80年代,他偶尔会出席香港流行音乐颁奖典礼,心想这人是谁,竟然有资格站在流行音乐颁奖典礼台上。

2000年时,那会还没有墙,经常在苹果日报看到李先生的政论。

其实我真正了解他,是在反修例运动后,他在Facebook上连载的“失败者回忆录”。

由此我才知道他的传奇。50-60年代,他和妻子(他的笔名“李怡”正是取自妻子的名字谐音),曾是港产老左,他的政论文章,曾深受统战部门重视。还曾是左派出版社“天地图书”的创办人之一。

直到文革后,他渐渐由左转右。

他主编的《70年代》《80年代》到《90年代》杂志,就是一部香港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他是香港举足轻重的知识分子。

2019修例运动时,他坚定站在学生这边,积极发言,比同辈人都更勇敢。

《时代革命》里,他就是受访人之一,而且没有要求打马赛克,勇敢直面镜头。

直到去年,生活在香港超过半世纪的他,移居台湾,直至病死台北,令人唏嘘。

我在Facebook一直追看他的回忆录。

这可能是21世纪,最重要的一部香港知识分子回忆录,精彩之处在于,李怡把自己的思想转变史结合了他所了解的历史秘辛,是一部详细的、勇敢的香港现当代知识分子心灵史。

其中之大时代的波澜壮阔,又不乏个体的小桥流水,浑然一体。

我即时代,时代即我。

十分精彩。

可惜的是,他已经无法完成了。我还想着,如果将来出书,我一定会购买一本。

如果你想了解67暴动前后,乃至2019风起云涌的二次回归运动,整个香港人的民主抗争史,一定要看看这本回忆录。

李怡生前,把回忆录都尽数贴在他的Facebook和matters上。

有兴趣了解当代香港历史,请一定看看。

matters.news/@yeeleematter

Shiyu 转嘟

赞同文昭老师的看法,二十大以后,中国的清零政策可能会有所松动,但彻底转向至少要到明年三月的两会以后。顺便清零这个事情还真不止是政治运动……至少习近平本人可能真相信这个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他见完普京回来消失了7+3天自我隔离完才露面,参加完英国女王葬礼的王岐山回来也是同样……

Shiyu 转嘟

@synchronicity @runrunrun 不知道新西兰whv在象友的考虑范围内,算上中介费用体检费用语言考试费用可以在一万块钱左右搞定(如果自己有技术的话可以试着抢,能省5k以上)澳洲whv本来是更优选的但是今年改抽签制了,澳洲内政部拖了半年也不抽名额 :AAAAAA: 新西兰whv是一年有效期,而且签证类型是工签(比旅游签过关的概率大)我觉得简直就是绝佳的跳板签【今年第二批名额开放是2022.10.11,如果要了解抓紧时间了】比较详细的攻略指路iwhver.com/nzwhv (要注意的是这个是中介的网站,不代表我推荐这个中介哦,我本人也没有找这家)

Shiyu 转嘟

最近在重新弄简历,发现了一个叫zety的神器,在输入职位后,它会自动帮你generate一堆job description(如图),选择适用的描述之后稍作修改(quantify)一下就可以直接拿出手了……不过导出是需要subscribe的,可以把文字复制粘贴到其他的地方排版

Shiyu 转嘟

-> 韩国转型
如果大家喜欢看电影,可能知道过去十几年,韩国涌现出了一批反映本国民主转型的电影。我看过的就有四部:《华丽的假期》《辩护人》《出租车司机》以及《1987》。其中,《华丽的假期》和《出租车司机》是讲1980年的光州事件;《辩护人》讲一个本来及时行乐的律师,如何转变为民权辩护人的故事;《1987》则是讲一个大学生朴钟哲的死,如何点燃了整个社会的变革决心。说实话,我还没有见过哪个新兴民主国家如此热衷于拍摄自己的转型故事。而且,虽然是沉重的政治片,并非什么娱乐片,但是据说,这些片子在韩国刷新了一个又一个票房纪录,每出一部,就往往是万人空巷。可见,对于韩国社会来说,这段历史不仅仅是历史,而已经成为他们的精神纪念碑,需要不断重返、朝拜,以此来理解自身并寻找未来的方向。事实上,大学生是韩国转型运动的核心推动力。其他人,包括电影里的这些主角,都是被动卷入革命的旋涡的。不过,大家想想,20世纪80年代以及之前的韩国,还是比较贫穷的,而在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能上大学的都是什么人?一般来说,或者来自精英家庭,或者很快本人将成为社会精英。所以,如果这些人纯粹是从利益的角度出发,他们有必要去闹革命吗?没必要。他们已经是天之骄子了,像《1987》里面被打死的朴钟哲、《华丽的假期》里的那个学霸弟弟,都是前程似锦的青年精英。韩国在转型前,经济发展态势应该说很好。朴正熙当政时,1961—1979年,GDP年均增长率是10%。所谓的“汉江奇迹”,很大一部分就是在朴正熙时代完成的。既然个人前程似锦,国家也蒸蒸日上,那为什么要闹革命?因为观念的力量。我举两个例子。比如,自发的买卖行为,在自由主义的观念下,叫“市场交换”,但是在极左观念下叫什么?“投机倒把”。明明是同一件事,在两个观念体系里,听上去会成为道义上截然相反的事情。又比如,一个私营企业家投资挣钱了,在自由市场的观念下叫“投资盈利”,但是在左翼的观念下叫什么?叫作“剥削剩余价值”。如果去观察韩国转型史,几次大规模政治运动的爆发,都是与民主选举有关。1960年的419运动,是因为李承晚选举舞弊;1980年的光州事件,是因为全斗焕政变夺权,使得朴正熙之死创造的转型机会被浪费;1987年最终推翻威权体制的百万人大游行,也是因为全斗焕6月10日不顾民意,直接指定继承人,让好不容易等到他下台的民众再次幻灭。所以,韩国的转型本质上是一场观念驱动的变革。在有些历史情势下,革命是阶级斗争,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经济利益的再分配。但是,韩国的民主运动,尽管有工人运动的成分,却很难说是一场阶级革命,因为它的核心主体恰恰是既得利益阶层。事实上,这不是简单的韩国现象,历史上尤其是当代史上很多转型都是如此。当初的美国革命,真的是因为英国王室对北美民众压迫有多深重吗?其实未必。独立战争前,北美殖民地交的税比英国本土还要低。那为什么北美要闹革命?“无代表,不纳税”,关键是“代表”二字。当代世界里,苏东剧变真的是因为中东欧民众穷得过不下去吗?也不是。这不是一个经济阶级推翻另一个经济阶级,而是民众要推翻官僚统治。为什么?正如东德电影《他人的生活》所揭示的,因为人们厌倦了谎言与羞辱。阿拉伯之春,之前阿拉伯地区几乎没有任何民主运动,2011年星星之火突然燎原,表面上看埃及、也门、利比亚很快在一两年内就举行了选举,然而,来得快的胜利往往去得也快,没有观念的广泛变迁作为转型的基础,制度即使变迁也可能很快倒退。而韩国不同,共同浇灌出来的民主大树,每个人都很珍惜。说实话,在看这几部电影的过程中,我意识到,电影对历史过于简化了,黑白过于分明了。比如,其实韩国学生运动后期有不少暴力行为,但是电影对此几乎完全没有反映,而电影里的坏人也非常脸谱化,似乎是一群丧心病狂的疯子。不过,这些电影可能本来就不仅仅是要讲历史,而是要塑造一个民族的图腾。每个民族都需要自己的神话,韩国人的民主抗争,成了他们的民族神话。
明哲保身,以求现世安稳,是大多数普通人的价值观。为什么当年韩国社会会形成这种“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政治观念?比如,学者英格尔哈特(RonaldInglehart)和韦尔策尔(Christian Welzel)就论证说,观念的变化本质上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如果用一句朴素的中国谚语来概括,就是“仓廪实而知礼节”,吃饱穿暖了,人们就开始关心权利和自由等价值了。但是,就韩国这个个案而言,经济发展的解释说服力有限。的确,到20世纪80年代,韩国经济已经实现了相当的发展,这可能能部分解释为什么到80年代,民主观念逐渐从学生向全民扩散。但是,即使到80年代,韩国的人均GDP也只有2800美元左右,远不是一个发达国家,所以在这几部电影里,经常会有一些角色表示:韩国经济不够发达,现在还不能民主化。相比“经济发展”的解释,更有说服力的,可能是所谓的“政治机会”理论。政治机会理论是什么意思?我们以前经常听到一个说法,叫作“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但是,“政治机会”理论却说:不对,哪里有反抗的机会,哪里才会有反抗。反抗并不与压迫成正比,而是与反抗的政治机会成正比。为什么?压迫太深了你无力反抗啊。有缝隙的地方青草才能生长,铁板之中无法成长出生命。放在韩国的背景下,尽管自李承晚时代开始,韩国就是威权制度,但这是一个充满缝隙的威权制度。朴正熙的前两次当选,都是通过具有相当竞争性的选举上台的——他在这两次选举中的得票率就很能说明问题:第一次,1963年,是47%,第二次,1967年,是51%,这说明其竞争者有相当的政治空间。1971年议会大选,反对党赢得了44%的选票,同年的总统大选,反对派金大中赢得了45%的选票,这些都显示,韩国当时的政体其实更像是一种混合政体,而不完全是威权政体。韩国实施完全意义上的威权统治,其实只有几年,就是1972年朴正熙实施“维新宪法”之后。那之后,总统选举从直选改成间接选举,朴正熙的得票率就几乎是百分之百了。也是在这个阶段,政府开始了对公民社会残酷的镇压,包括绑架金大中、给他判死刑,都是这个阶段的事。但是,这样的铁腕统治也就维持了7年,到1979年朴正熙被刺杀后,就大致结束了。1980年光州事件后,政府又做了很多让步,释放一批政治犯,让大批被开除的大学生重返校园,1985年还放开了国会选举。所以,韩国的民主运动就是从这些制度缝隙中成长起来的。在校园里,除了维新宪法那几年,学生会基本上可以自治,被选出来的学生会成为抗议活动的组织者。各种以“学习小组”“兴趣小组”面目出现的学生组织也很多。此外,当时的韩国有宗教自由,教会的成长很快,教会后来也成为民主运动的重要同盟,所以在这几部电影里都能看到牧师的身影。工会、农民协会,也都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也就是说,韩国民主观念的扩散是一点点挤出来的,一厘米的缝隙被挤成十厘米,一米变十米……直到新制度从旧制度中破茧而出。当然,韩国民主运动也有低潮期,什么时候?恰恰是政治压制最深重的维新宪法时代。因为没有政治机会,就没有政治运动。可能有人会困惑,几百年前的几个白人男子,什么洛克、卢梭,他们怎么就这么能蛊惑人心?这些韩国的学生,乃至全世界很多国家的民众,就这么容易被几个西方思想家给洗脑了?当然不是这么简单。思想者很多,能够引起数百年共鸣的却没有几个。启蒙思想的致命吸引力,不是因为它来自西方,而恰恰是因为它来自我们自己的内心。所谓启蒙,未必是把一个外来的什么思想塞到我们的脑子里,而是用一盏灯把本来就是我们心灵深处里的东西给照亮而已。或许电影里的学生和教授读过启蒙思想家的作品,但是,里面的律师、司机、加油站老板、护士、狱警……哪读过什么卢梭、洛克,他们只是知道,刑讯逼供是不对的,文字狱是不对的,拿着警棍四处打人是不对的,死人不让报道是不对的……这些情况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让他们慢慢意识到,除非权力结构改变,这些不对是不能被系统纠正的。(哈哈哈哈哈哈,现在的中国人认为这些都是对的了!!)

显示全部对话
Shiyu 转嘟

大家自始至終都在一輛很長很長的列車上,車脫軌已經好幾年了,跳車的人越來越多了,可坐在後面的很多人是不知前面發生什麼事的,因為列車廣播每天都在描摹大家乘坐的列車有多先進多快速多安全多偉大。最了不起的地方有人為這輛列車指明了方向,而且因為列車很高級,這個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的人根本不用在列車上就能開車。什麼?前面有車廂墜毀了,那當然是車外勢力惡意破壞。有車坐你就偷著樂吧,其他車從來不消毒,不知道落後到哪裡去了。

Shiyu 转嘟

我在宽窄巷子藏了4条线索,不出意外,至少有3条可以保留到解封以后很久。这4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仅代表我个人,对成都所遭遇的,对每一个可以称之为故土的地方所遭遇的,对我所遭遇的,对每一个在疫情和防控之下的同胞所遭遇的——侮辱、不公、暴力、无视——表达抗争与不屈。欢迎成都小伙伴以及以后来成都宽窄巷子玩的小伙伴观光打卡。 :0020:

第1条线索,如图所示,不难找,从窄巷子进,入宽径,藏在植物背后。

第2条线索,在三星堆铜像背后,这个我不确定能留多久,措辞是最轻的,如果店员是个有良知的人,ta会保留的。

第3条线索,在壹丁咖啡和星巴克之间的过道上,第二根柱子背后。

第4条线索,如图所示,上到楼梯最后一格,要稍微俯身或者蹲下来,才能从对面屋顶光面的倒影里看到我贴的,然后扭头就能看到。

p.s. 宽窄巷子包括暴露在店铺外面的总共37个监控(我能数到的),昨天踩点+今天再确认,全部出于断电状态,我应该安全。

Shiyu 转嘟

海外博主说我决定再也不学英语了并回复我雅思8.5,我能说啥,我只能说我决定再也不信党中央了并回复我政治90➕

Shiyu 转嘟

B站那个全程用英文表达自己再也不学英文的博主,蠢不蠢我不知道,但是坏是真的坏。看到别人的一句评价我觉得说得很对——「富庶的人不应该教人安于贫乏。」

这两年简中就不断有新闻说官方在削弱英语学习,不管是英语学科不再成为中、高考的必考科目,还是英语自学APP的下架,英语教育逐渐被边缘化已经是个现实。「战狼们」当然拍手称好,赞成取消英语考试,支持「全世界都讲中国话」,殊不知这是最蠢的。他们亲手给自己的牢狱建起了更坚固的墙。

英语有没有用也许因人而异,但是英语很重要却是事实。且不论英语学科退出主流教学是否会进一步加剧学生受教育水平的两极分化,于个体而言,主动或被动地抛弃英语学习则会限制自身的视野和学习深度。「知识获取」就是一个最简单,也最直接的例子。

在看《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时候,我感触很深的一点是——英语母语者在知识获取这件事情上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主角Ron是一名电工,他并非出身于富裕家庭,更不是well-educated的知识分子。在意外患上艾滋病后,通过去公共图书馆自行阅读和学习艾滋病的相关病理知识、研究各种抗艾处方和代替疗法。最终他通过自学,掌握了一定的药理和疗法,让自己和其他患者得以最大限度地延长了生命。

看到Ron阅读艾滋病相关书籍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英语对于获取知识竟然如此重要,特别是在了解某些领域最前沿、最顶尖的研究成果的时候。大部分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多会以英文发布在顶级的学术期刊公布于众,这时「语言」毫无疑问成为非英语母语者在获取信息上的第一道门槛。

要说这是英语国家的「文化霸权」也没办法,很遗憾这就是现实。英语就是使用率最高的国际通用语言,这也是为什么基本上所有的中国高校都会要求研究生必须具备基础的英语读写能力,因为只有懂英语,他们才能与世界各地同学科的研究者们交流研究成果。

那些既得利益者们嘴上说着不要把语言当作武器,但是给语言附上政治性质的、利用语言煽动人心的最甚者就是他们,还有牠。不要听信这样又蠢又坏的犬儒言论。就是要学英语,还要学各种外语!永远不要与世界信息脱轨,永远不要放弃身为人类的自我探索与提升。

Shiyu 转嘟

想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需要在一个文明国家安放低欲望,所以讲什么“有钱在哪里都过得好”真的会土到我尖叫。
有没有可能我就是不想有钱!选择懒惰,选择清贫,同时不因此而惶恐地活着,是你老中人能想象的人生吗?土死了,莫挨姥子(♯`∧´)

以现在的心态再去看康熙,就觉得好气愤。比如这期“谁才是演艺圈的超级好妈妈?!”,几个女性讲她们在养育过程中的不容易,几乎没有提到她们配偶的贡献,有提到的也是在讲述她们的配偶在养育过程中的不配合和抱怨。比如,小S的老公会说“你以前对小孩没有这么不耐烦”类似的话,另一位女性的老公简直更可恶,限制她的自由,还不允许找保姆。而看她们的访谈,似乎妈妈们好像已经习惯了爸爸们的缺位,没有人觉得这是很严重的问题。这期看下来的感受就跟弹幕里说的一样,更加恐婚恐育了。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