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 显示更多
我妈不管什么事都只会命令我从来不和我商量而我爸则是另外一个极端太溺爱我完全放养,no wonder they broke up。。。每次和我妈见面不出五分钟就能感受到崩溃,该说不说还是距离产生美呢。我告诉她最近睡不好在吃褪黑素,她回我那种东西吃了没用的,早点睡就行了,我沉默几秒笑着说那我就是睡不着能怎么办呢,她就车轱辘话又滚了一遍。继父没话找话问我之前夏令营去了吗,我说那种事情轮不到我,他就开始爹我讲要跟老师和系主任搞好关系,我哭笑不得。还好我们是并排坐着她看不到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想哭也只能躲在卫生间偷偷哭。。。
这边也放个好了品位时好时坏随便填填不要太当真🙏
RT“爱是……想杀掉却收回手……”五夏五🥲因为爱收回了手,最终又因为爱自己亲手杀死了对方。
爱是……想杀掉却收回手……
我猫和库洛米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关于“作者已死”理论,有一个论点是,作者的概念本就是近代才被构建出来的,在更早的时期,很多文学文本是集体创作的成果;例如在中世纪,文学作者普遍是以“转述”的态度写作的,也就是创作内容并非自己独创,而更多是对古老传说、英雄事迹等等的记录和传承,因此中世纪文学作品以汇编合集为主,作者大多不可考。罗兰·巴特在《批判与真实》中提出,以作者为中心的传统本就不是先验的原则律令,或者历史悠久的传统,而是被建构起来的意识;他主张将作者的概念降格到纯粹的语法意义上,文本不再是作者个人私有的空间,读者成为了这个开放空间的主人。作者死去,因此读者得以诞生。
之前在看1984的时候里面有说到。主角想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但是发现根本写不下了,其中有一个原因是语言被篡改了,另一个原因是表达是需要练习的,你想要把你所思所想讲出来,需要日复一日不间断地练习,还要对一切事物的敏锐度。如果你没有经常做这样的事情,你想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也成为了一件通天难事。
“SAY IT.”“I’m a dirty little plant.”“And what do you want?”“I want you to water me.”“I’m gonna water you so hard.”“That’s how I like it.”
今天学到一个词 Adrenal Fatigue,回家查资料发现这并不是一个medical condition:https://www.health.harvard.edu/blog/is-adrenal-fatigue-real-2018022813344
不过还是学到很重要的一点:慢性压力会对身体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关爱自己的身心健康是最值得努力的事情。
顺便补充一个check list,让我们make慢性压力visible。
type(指mbti)虚拟角色比type真人要容易很多因为如果是虚构作品的话还有可能捕捉到角色的心理活动,而现实中的人大概率会有不同场合下的社交面具你不知道哪些话真哪些话假。
一个健全的社会,在面对遭受不公平对待和欺凌的弱者时,应当人人都自觉产生“我有可能成为对方”的觉悟,从中才能产生推动变革的力量。而一个有毒的社会,在对待弱者时,往往会以一种“我不可能成为对方”的姿态加深她们的苦难。
NSFW,《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 因纽特 童话小故事一则如果打tag大概是:裸露, NTR,女同,乱伦,dildo⋯⋯吧?
“我只知道性欲。那是健康的。爱情是一种疾病。” 又是想流泪的夜晚。
此条象圈特供截至目前,警察依然每隔几天就到我国内的家里骚扰我的父母,并且在我家楼道里安装摄像头。昨天,公安局书记等人去我家对我父母进行拍照。
除了那些广为流传的梗以外我对巨人的唯一记忆是翻出了十年前的百度贴吧账号发现自己那个时候在搞韩艾(?),想抽空再看看……
还以为买到盗版书了没想到这本排版真是这样(是巴别塔诗典系列的《她等待刀尖已经太久》)
爱意从来就不会消失,甚至也不能说是转移,而是换了一种表现形式。它就像是涨退潮,只不过没有规律。很多人只是关心着热情的量,担心它什么时候会被消磨殆尽,却忽视了热情本身就是有保质期的。你能感觉到爱意还在,可是在当下这一刻已经无法以之前的方式相互连接传递了。但爱并不仅是一瞬花火般的热情,爱永远在流动。
穿着毛衣剪了头发现在感觉自己像个仙人掌
第一次做完这个测试我还以为是因为自己选的选项倾向性太明显了于是重新做了一次结果又:
爱一个人其实是爱她的语言系统。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