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回看一生、我是在饿死学会怎么画鬼图!

1/f 转嘟

阅览注意⚠️可能会吓到。。。吉尔菲艾斯的眼睛

很努力在学csp了但是还是学不会,画完线就哭着跑回procreate开始用黑猩猩粉笔

1/f 转嘟

我真的服了 看动画版蜘蛛侠第一部发现他用QQ????以为是国内特供版结果搜了一下好像是真的????惊掉大牙了我趣。。。。。蜘蛛侠在和徘徊者打架的时候不小心说出了自己的QQ,是xxxxxxx,因为徘徊者嘲笑他没有粉丝!徘徊者说如果有一百万人加他,他就当场道歉!我加了,是真的!为了我们的蜘蛛侠,快去加他的QQ吧!

1/f 转嘟

日女一

1/f 转嘟

Aeon上个月的一篇关于mental disorder的文章昨天读觉得对于这几天过于热的抑郁症讨论非常有启发。文章一开始就指出了既使是来自医生的系统化的诊断也不是没有问题的,在当下的体系中,诊断不像声称的那样完全是“中立”、“客观”的descriptive,而且是prescriptive——“患者”在被确诊的同时也被推上一条狭窄的预设好的“治愈之路”,“想被‘治愈’”的道德义务要求ta必须合作,而“患者”的身份在给予ta一些医疗资源的同时部分剥夺了ta的完整主体性(科学/专家权力凌驾于ta本人对自己的认知和感受)。

日本的一些mental disorder人士由此发起了一个名为tōjisha-kenkyū的不同尝试。他们既是“患者”,又是观察/研究自己的“专家/研究者”。而且就像科研领域的peer-review一样,他们彼此分享自己的认知,对比发现自己理论的普适性和特殊性,共同“生产”/produce对一种疾病的集体知识/collective knowledge。并且这个过程也锻炼着他们的表达交流能力和自信,帮助他们更清晰要求社会如何去适应他们的存在(而非强迫他们“以健全人为标准去治愈”以适应社会)。另外,有着第一手症状体验且长于交流的他们还可以比“健全人”医生护士更能和其他不同疾病但有相似症状的患者沟通并带去慰藉。

我觉得tōjisha-kenkyū这个尝试具有某种无政府主义/anarchism的气质。“研究者/专家”和“患者”之间没有固定的区分,而是同一个人身上流动/多重的状态,这让一个人的integrity得以保全。“专家/患者”们的peer-review式交流不仅是collective的知识生产(不是少数人的专有),也承认了知识的perspective(而非descriptive)。个体的体验和认知得到尊重,避免了科学的暴政/tyranny of science (个体的经验可能是普适的也可能是独特的,还可能是两者的混合)。并且,“健全人”和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Aeon | Tōjisha-kenkyū
aeon.co/essays/japans-radical-

(我不懂日语,很好奇tōjisha的具体意思,文章里有英语翻译,但觉得解释得不够清晰。)

1/f 转嘟

如果工作结束邮箱要被停用的时候可以用google官方的Google workspace migration for Microsoft Outlook这个软件直接把联系人,日历,和邮件复制到你想要的Google账号里

1/f 转嘟

又想画部长被杀了、临死前还在冷静地处理事情,做最后一件邪恶的事情。我为什么这么喜欢部长

一阵后悔想重开、但是重开我是否还能遇见你。在睡一觉就当重开了

醒来的时候以为自己是美国人

1/f 转嘟

突然意识到了现在“小清新”常用的词组“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是莎士比亚《暴风雨》里What's past is prologue的直译……………………而且在暴风雨里这同时字面意义上就是“prologue(序幕)已经过去了”,因为这是正文的一句对白嘛……………………好冷啊这个笑话……

不想努力了,把头发染成金色,让吉尔菲艾斯养我!

我想做一个动物,旅居海内外各种寺庙、教堂、修道院

求tl的大家推荐东京好吃好玩的地方,或者任何幸福的角落。。TUT

难道直到羞耻心死去的时候我才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表达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