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经常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大意是“当你停止创造,你的能力将不再重要,只剩下品味。而品味只会限制视野,排斥他人。所以,继续创造。”
今天想起这句话是因为需要自我激励。最近一直提不起来兴趣写论文,数据倒是积累了很多,但是总有种“写出来也不过就是另一篇论文,solid but not stellar, incremental rather than innovative”的既视感。
扯远了,回到这句话本身。感觉它不像是普通的一句鸡汤,更让人有一定经历的人的自我总结和感受,就去稍微查了查。发现作者确实是一个迷一样的人(字面意义上的)。在Ruby这门编程语言上做过大量工作,保持匿名,但又在某一天突然从网上消失(douc.cc/173KAJ )。
果然是这样的家伙写出了这样的好东西。

绝大绝大部分看似理想、甜蜜、梦幻的绝美异性恋爱情,当女方提出不生孩子、跟母性后,都会烟消云散。

真得存在美而不自知或者帅而不自知的人吗?

成为双性恋后 把男性女性放在同一择偶范畴 就会发现 女的各方面条件远甩男的十条街 被迫成为同性恋 因此 拆那没有双性恋(不是

脑子都一直都是:潇洒不是摆烂 是我自信的状态

希望自己可以再果断、爱憎分明一些。不要不要总是碍于所谓的面子,被老中人维持表面平和洗脑。

中国和北美不同,社会裂痕不在于种族(白人vs少数族裔),而是城乡。而北京又是权力/资源集中的金字塔尖尖。在简中对着一群中国人批评西方文化霸权和白人至上主义,是搞错了语境。那些金汤匙出身的海外博主没搞明白这个道理。

之前提到过,一线城市土著中产的生活方式和资源可以不输所有西方大都会,甚至因为有进城农民工的廉价劳动力伺候,还能过的比白人中产更便利。而对于三线及以下地区的人来说,我们就是中国的有色人种。出厂设置就是离开小地方,说标准普通话,成为大城市里守法勤劳乖乖交税的“模范小镇青年”(对应模范少数族裔)。如果我们没有模仿出大都市人的见识和风范,还有“凤凰男”“拜金女”的标签砸一脸。中国城市对农村的压迫,从未得到充分的反思和讨论。在国内做社科研究时,我自己也会忽略城乡这一分析维度。它被掩盖在了高速经济发展带来短期的阶层流动中——你们小镇青年可以通过刷题,找到白领工作,变成新都市人呀!

所以,海外博主表达自己被英语给压迫了,在简中实在难有共鸣。在我们模范小镇青年看来,你在中国便宜占尽了,摇身一变受害者,还好巧不巧和CCP治下的文化民族主义话语重合,这不是助纣为虐是什么。

几年前我和一个朋友想做关于维族人的故事,收到邀约的短信,约在一个维族餐厅见面。

来的是一个年轻的维族男生,25、6岁。我们坐下先点了菜,一个会中文的美国人,一个会汉语的维族人和一个汉族人,大家不约而同选择英语作为交流的语言,仿佛想要减少对话的讽刺性。

男生在七五事件那年被看到危险的父母送出国,自己在这里读完了高中和大学,找到了工作。到我们见面的时候已经有十年没和父母直接说过话了,所有的消息都通过其他人传达,让对方知道自己还好,健康,安全。他知道父母在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警察一直去他家要他们把儿子叫回去。也说不好哪天就会被拉去集中营,但是父母一直跟他说,不要回来,不要回来。

他说他的生活被负罪感笼罩;不回去,父母可能因此失去自由或者性命;回去,结局可能一样,还浪费了父母的牺牲。回去或不回去,这辈子都有可能再也见不到他们。这样的负罪感让他很难享受一切,蓝天白云,高薪工作,自由呼吸。每次当他开始感受到一点快乐,就马上想起他们,然后开始难过。

任何话比起来都太过轻飘飘,我们两个陌生人在桌边难过。告别的时候我跟他说,你一定要快乐,不能让他们赢。他们想让你们消失,让你们痛苦,你就偏要开心地活着。他们就没有成功。

我有时候也这样跟自己说。反贼,也要快乐。不是一直有用,但是,也不能让他们成功。

看到报告想起那个男生,希望他父母还自由,希望他快乐。

情绪再稳定的人 那么低的薪水 那么超负荷的工作 也无法彬彬有礼 心平气和的

没关系的 我很聪明 开学就开始努力 毕竟再也没有这样可以无所事事的假期了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