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野岛刚漫游世界食考学》。这位大叔辞职以后到处走到处吃。吃到香港时正逢2019年春夏之交,吃不能不与政治无关、就像文学也不能不与政治无关,后者有句名言写作“文学书超越政治的”,就常常被用做文学当与政治割席,超越与割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因而别说我们只做文学就好,只谈吃就好。

不过大叔这篇吃一出,从此没法在大陆再出版了吧。我还是七八年前读他的《两个故宫的离合》,刚刚想起来去看了下,豆瓣打分很低,我倒觉得还好,日本作家写书对社科类概念与名词的运用甚是罕见(谢天谢地着实是烦透此类文字包括社交媒体上充斥的不明所以的各种名词概念),文字相当平易(大约是自古喜欢白居易的缘故),如是,期望深度剖析又能独树一帜的见解再加上最好有(永久)解决方案的读者而言,就失望吧。我倒觉得写故宫如此不粉饰、不偏倚(尤其没必要浪漫化国民党一方)(以及也不要因为都反对共产党于是民进党有意压制传统也被唱赞),颇能展示全貌的、目前读到的也就是这本书了。而他的日本人身份——既对故宫有极大兴趣又不与这三方有瓜葛——也能提供一个新视角。有人评论说“野岛刚对中国人的理解与我所想的有出入不一样”。当然会不一样啊,因为你是中国人,他不是。

然后发现大叔的微博也是自19年初后就没再更新。挺好的。

两岸三地蚵仔/海蛎煎。我也觉得厦门的比台湾的好吃,原因一样,台湾的淀粉类放太多,不过在厦门吃那都是十几二十年前的事儿了。好可惜没坐小三通去金门,那时候小三通刚刚开,有点忐忑,只坐了快艇到金门附近,对岸喊话“三民主义”这边喊“一国两制、统一中国”,互相挥了挥手,就回来了。那会儿的厦门还在被赖昌星大伤元气之后的缓慢恢复中,一片萧条。

而这段郑成功,忽然想起些微印象,一度微博还是哪儿为其出身打过口水仗,不知道是不是我记错了。

关注

@Kriek 我反而蠻喜歡台灣的蚵仔煎的,以前一直不敢吃,總覺得腥味太重又黏糊糊的,後來去了台灣才發現原來可以有不一樣的口感

登录以加入对话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