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呢,我也不是很慘的人吧但就是沒辦法哭出來笑出來,但是在大家面前還要跟著一起笑,我笑不出來,怎麼辦。
我自己有學一套假笑的步驟,大家都覺得我笑得好醜,那一定就是沒安排好的吧,怎麼可能是笑不出來的人呢。
這好像就叫躺平,是嗎?
我小時候對長大後的自己有這樣的期待:
1. 因為當季的農產品新鮮便宜所以感到開心,並且還有餘力支持在地農產品。夏天會冒著一頭大汗,把精心挑選的西瓜放到廚房後,感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2. 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去看海,穿得漂亮或隨便也沒關係,看完爽了就慢慢地回家。可能繞去當地吃點好吃的東西?但我也可能住在海邊。
3. 起個大早去魚市場吃新鮮的,吃完飆回去上班。
4. 在家放音樂不會有人叫我安靜。
5. 就算是有縫隙的磁磚地板也要每個禮拜至少拖一次地,弄得亮晶晶的,要有地板在呼吸的感覺。乾淨程度大概是「食物掉到地上可以拿起來吃,最多沖一下」。
6. 有事沒事拿吉他出來彈幾下,難聽也沒關係,多多練習。
7. 我需要空間放我的書!也許每個月一次曬書日!
8. 我也想要開懷大笑。
待在台灣的話,想穩定地生活所以買房肯定是要買房的啊,但這樣的話就會考慮很多了。
沒意外的話我會活在東部或南部,可能在沒那麼貴的地方買房,然後裝潢成喜歡的樣子,雖然東西也不會多到哪去就是了。
然後週末早一點起床,去菜市場買點新鮮的東西,回家打掃......環境要乾淨身心才會愉快喔,而且這麼早起來就能好好運用時間了,接下來就什麼也不做。出去散散步或騎車到處亂走,去吃想吃的東西也很好,在家看書追劇或是乾脆洗澡然後睡一整天也沒關係。
也許會種一些植物,花也好香料也罷,種蔥種蘿蔔頭種大蒜。大概不會再養狗了。
所以不考慮現實的話我是真的可能就這樣有一天沒一天地躲在鄉下打工的。
總結一下:想待在有一定生活水準(不要大家一起吃垃圾或是貧富差距糟到令人心痛就好)、步調慢、食物不會太難吃、人友善但有邊界感、不會出現太災難的美學的地方(罵的就是你中華民國美學)。
但我如果說出質樸也是對當地人的一種冒犯。
想過好多不同的未來......其實蠻想待在歐洲的,但我不是一個很有素質的人,語言學習的能力也非常堪憂。
想過要待在葡萄牙或是匈牙利。也許一切告一段落之後可以試試看申請里斯本大學的博士學位,那得要加強語言能力了。
東歐、東南歐也很好,也想過要去亞美尼亞活到老。很顯然,這是出於多層濾鏡得到的答案。當地人都巴不得離開了。
我不是很執著於錢的人;但生活需要錢,不要流落街頭需要錢。而我也希望能給家人好的生活,大概是他們想去哪裡的時候就能去哪裡,想吃什麼喝什麼,就能自由自在地去做什麼。
所以我必須賺錢。
這聽起來很自私,因為我的父母、家人並不是冷眼旁觀的類型,甚至說我能夠好好地活到今天,有賴於他們不吝嗇的支持。
我家對於學費、書本等費用不會太苛刻,但除了媽媽以外基本對日常生活花銷審視得很嚴格。我如果一個月買一次肉也會被懷疑太花錢,因為一天不配吃三餐。
所以我得要先讓他們回本才可以自由自在。
Average s**t poster.
我很無聊,這是樹洞,只會吃糧,請別追,我很抱歉,我很沒用。
我熱愛引用經典名句並且拾人牙慧,但從不真正動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