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川国贞堪称当时浮世绘界的领袖人物,描写“江户仔”生活的第一人。他的人气甚至超过葛饰北斋、歌川广重和歌川国芳,可以说是将江户生活以生动的视觉形象传递到现代的浮世绘师。在他的笔下,有享受四季变迁的人们,也有品尝料理、演奏乐器、宠猫的人们,还有讲究时尚和流行妆容的女性。在歌川国贞的作品里,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服装穿戴鲜明地浮现出来。
《星之霜 当世风俗》是歌川国贞具代表性的一个七幅系列,其时他正值年轻,张力十足,经验的积累和技法的熟练,可以说是理想艺术境界时期的产物。
《星之霜 当世风俗 行灯》是这个系列最精彩的一幅,画面上的女子身穿深红色睡衣走出榻榻米,拨动行灯的灯芯。淡墨色的手影效果和用羽化技法表现出行灯的光线,也是浮世绘技法开始出现的现代之光。另外,在美人的领子上特意署着歌川国贞的画号“五渡亭”,令人揣测也许是送给熟识的妓女的礼物。美人的服装图案日语称为“绯鹿子”,是在丝织物上使用多种捆扎技术进行染色而成,因类似鹿身上的纹样,也称“鹿子染”,最早可以追溯到奈良时代。由于是非常费工夫的纹样,在江户时代也曾被作为奢侈品而受到限制。现在主要作为高级和服的制作技术,在京都生产的丝绸上施以鹿子的布料被称为“京鹿子染”。
《星之霜 当世风俗 蚊帐》描绘了夏夜民女用纸捻在蚊帐里熏蚊子的情节,打开的折扇上面还有两条备用的纸捻,蚊帐外面摆放着行灯,席子上还有画着歌舞伎演员像的扇子,周到的细节和人物的认真表情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江户时代日本平民的生活习俗。
《江户自慢》系列由充满季节感的美人画构成,每幅画面都配置了江户一年中仪式活动的夏秋季景物的画中画。日语“自慢”即自夸、骄傲、得意,标题的意思就是对江户生活的赞颂。《江户自慢 五百罗汉施饿鬼》一幅将天恩山五百罗汉寺的三匝堂作为画中画。五百罗汉寺创立于1695年(元禄八年),位于今天的东京都目黑区。每年七月一日至除夕,这座寺庙会举行“施饿鬼”法会,为无人祭祀的死者做水陆道场,超度众生,尤其十六、廿一、廿五日和除夕是大施饿鬼日,参拜者拥挤不堪。阴历七月,正值盛夏,母亲在独特的穹型蚊帐里为婴儿哺乳,充满温馨的平民家庭生活气息。蚊帐的纵横线运用版画的叠加拓印技法,也是画面的点睛之笔。
江户自慢 五百罗汉施饿鬼
歌川国贞
大版锦绘
37.2厘米×25.6厘米
1819—1821年
千叶市美术馆藏
星之霜 当世风俗 行灯
歌川国贞
大版锦绘
38.1厘米×26.2厘米
19世纪前期
东京 静嘉堂文库藏
星之霜 当世风俗 蚊帐
歌川国贞
大版锦绘
38.1厘米×26.2厘米
19世纪前期
东京 静嘉堂文库藏
鸟居清信出生于大阪演员世家,其父鸟居清元于1687年(贞享四年)举家迁往江户并很快在歌舞伎界立足。据称鸟居清信自幼随父习画,最早的作品是1697年(元禄十年)刊行的假名草子《本朝二十四孝》,这是模仿中国传统“二十四孝”的绘本。此后又制作了许多狂言绘本。1700年(元禄十三年)刊行的绘本《娼妓画牒》是其成熟风格的作品,以一人一图的形式描绘19位有真实姓名的吉原名妓,迎合了江户人的需求而广受好评。鸟居清信塑造的美人画以流利的线描见长,不同于菱川师宣的柔美样式,在线条表现上注重力度,构图夸张,善于捕捉和表现富有魅力的瞬间。胜山发型与元禄年间流行的服饰纹样具有典型的时代风貌,造型上最明显的特征是以富有弹性的弧线勾勒赋予人物丰满的形态。时值菱川师宣去世,杉村治兵卫亦步入晚年,鸟居清信在自己的画作中落款“大和笔品画司鸟居清信”,显示自己欲为继承大和绘品格的鸟居派掌门人之心境,以此确立浮世绘人物画新的样式。
立美人图
鸟居清信
大倍版墨拓绘
62厘米×38.8厘米
1695年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梅树下之男女 见立玄宗皇帝与杨贵妃
鸟居清广
大倍版红拓绘
43.6厘米×31.5厘米
18世纪中期
东京都江户东京博物馆藏
风前美人图
怀月堂安度
纸本着色
94.8厘米×42.7厘米
18世纪初期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鸟居清广(?—约1776)是另一位以美人画见长的鸟居派画师,俗称七之助,在鸟居派系谱中大致属于二代清信。他的生平资料相对欠缺,大约于1751年(宝历元年)前后开始刊行大版浮世绘,作画期大约持续到1764年(明和元年)前后,基本上以红拓绘的制作为主。他的美人画较之演员像具有更高的成就,善于描绘符合社会流行风尚的窈窕美人,动态鲜活优雅。充分发挥红拓绘中对红色、绿色以及黄色的运用,手法细腻,从人物服装到背景花草均填色饱满,画面充溢着热烈的情趣。
以为所有人都知道那个大名单其实是15年就出来的老东西,所以不管是什么广州的漫展还是哪里的漫展把这个东西拿出来说是官方禁令,都可以看作是在抄十年前的作业一刀切懒政;在已经对这件事非常熟悉的基础上再看到有人一本正经地讨论这些作品是不是真的有价值,哪些真的应该被禁,或者是说天哪我终于找到了补番名单,这些反应让我实在是忍俊不禁,有种自己好像真的活了很久的错觉。
https://zh.wikipedia.org/wiki/2015%E5%B9%B4%E6%97%A5%E6%9C%AC%E5%8A%A8%E7%94%BB%E5%9C%A8%E4%B8%AD%E5%9B%BD%E5%A4%A7%E9%99%86%E4%B8%8B%E6%9E%B6%E4%BA%8B%E4%BB%B6
太长折叠
全世界的互联网,尤其是小红书让我最讨厌的一点:
世界平摊在你面前,而人(最起码我自己)很难处理这种信息输入。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以前接触的信息面有限,一个班一个年级一个学校出不了一个“天才或者有钱人”,但是上网以后,全天下所有天才和有钱人的生活都铺开在我面前,普通人是“没有”声音的。别说还没有形成世界观的年轻人了,就是内心有相对稳固秩序的成年人也很难时时刻刻做到心理平衡。我动不动就能看到有小孩出来诉苦原生家庭,今天看到一个山西女生发帖问自己爸妈是不是不爱自己,因为家长不能在她生日的时候带她去上海迪士尼(爹好像是普通公职,妈是家庭主妇)说他们是扫兴的父母,评论一边倒说没钱就别生孩子,让孩子自卑痛苦。还有骂她妈不出去挣钱,在家靠老公养,不能给孩子的底气的。哪怕按照迪士尼一年接待1400万人次,开了10年,也才1.4亿人去过(不扣除很多人是重复地去,也不考虑地理因素),全国90%的人没去过。
如果不是这个破网,真的有人会为身边90%的人都没见过不了解的东西痛苦吗?
还有学法语,你只要开始学,就一定会刷到帖子说什么6个月速过Tcf Canada clb7 ……我觉得就是背题库,这种天才也不过0.几%,但中国太大了,万里挑一都有上万人。大家太频繁的看到这种“传奇”,先不说真假,就会以为自己也可以复制。如果没做到,就会开始焦虑、怀疑自己。只有这种帖子有流量,有人求分享经验有人求资料,没有人看2年战战兢兢地学习,最后考5次还是失败的例子。发出来只会被骂:你这么多蠢的人我也是不认识几个。但事实就是普通一本学校的本科4年级学生只有一半有应试B2水平。
以前微博一句话也可以发,现在小红书动不动洋洋洒洒2万字,还要配图,普通人更没有力气去分享自己的想法了,世界上充斥着Kol 和Kol wanna (引用村花
多了的也不想再说了,反正每天都觉得:我为什么在上这个破网!!!
@yun5s 笑死。除了这种很清楚自己是为了钱的,还有我这种上学的时候没有赚钱能力潜意识恐惧断粮所以不敢和父母闹掰的。
其实我那时候最应该做的事是打工做家教赚钱之类的,但是我选择了吵架/试图改变父母想法/别的没屁用的行为。
直到遭罪很多年后,工作了赚钱了,忽然有一天敢于挂掉骂我的电话,才意识到我不是爱父母割舍不下,我只是又恨又怕又依赖而已。
说起父母遗产我想起了一些古早故事,我毕业后几年,也就是同学们纷纷开始结婚生娃的时候,有同学不断吐槽父母在各种鸡毛蒜皮问题上的控制,我特别纳闷她们为什么不能跟父母保持距离,可能问多了(别人只想吐槽而我误以为对方想寻找解决方案)一个同学很生气,说你当然自由啊,你父母反正也没钱给你,你一无所有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当然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我当时也很迷惑不解——你早说是为了钱啊,可你只是吐槽我以为你二十四孝才不肯和父母保持一些界限呢!(而且即使我当时口袋空空我也不觉得她们父母给的钱值得她们那样,因为那时大家都毕业了她们经济能自立很多年了,只是人总是会选择看起来容易的路吧)(但我确实没有机会接受金钱的考验所以我说自由最重要就没有马云说月入三万最幸福那么有理有据)(但我还是觉得自由最重要)(再说父母有钱给也可以软饭硬吃啊!)
@turnsole 呃就友善讨论不是要杠你啊,我觉得中国当权者没有这么做的意愿,也不会有什么外力再推动他们增加福利了。
即使生育率这么差了,他们也就发一点点钱鼓励生育,而且我看到有人说领不到三胎补贴且没有文件公告这个情况,就是不给发了。
未来二十年的老龄化,可能只有泛体制内的老人是有保障的,能享受到护理保险之类的。体制外直接就低人权优势自己等死好了(他们实际的潜台词
@turnsole 福利啥的比日本差远了 20年后大概会比较惨
嘟嘟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