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Nora 转嘟

原文已经被删除,且所属公众号被封一周。

mp.weixin.qq.com/s/V1-tt923Z8f

《试着勇敢一点,把“zy”写成“自
由》

试着勇敢一点
把“zy”写成“自由”
把“zf”写成“政府”
把“gj”写成“国家”
把"zs”写成“自杀”
把“🐑”写成“阳性”
把“⛓️”写成”铁链”
缩写和符号
不是我的母语
试着勇敢一点
把体谅放在具体的人身上
把感谢放在具体的人身上
把怀疑放在权力身上
把苛责放在权力身上
要所有人爱所有人
不要所有人判決所有人
试着勇敢一点
把吃饱,睡好,做爱,安静看一朵花
看作理所应当
把发问,阅读,批评,说一句想说的话
看作理所应当
把奔跑,歌唱,散步,去想去的地方
看作理所应当
试着勇敢一点
让自己变得勇敢
而不是盼着一个勇敢的人出现
非洲西部的多瓦悠人
从末见过冰块
当他们第一次触摸冰块
觉得冰是滚烫的
就像从末触摸过自由的人
觉得自由是混乱的
试着勇敢一点
触摸从末触摸过的东西
想象另一种可能

Nora 转嘟

有人讨论无法逃跑的人该如何在国内生活,有人讨论什么样的反抗算有效的反抗。
可能,两个话题是相通的。

或许,一切能给敌人的统治目标造成不悦、不顺利的行为,都是有效的反抗。
每个人能采取的行动和承受的风险,都不一样。

有的人直接革命,有的人地下活动,有的人迂回助人,有的人把当局不爱听的故事传播出去……

再不济,再胆小,再“无法承受一点点风险”,人仍然有 “可以不做的事”:

你可以不当入党积极分子。

你可以不积极申报歌功颂德的马屁课题,来换取正教授职称。

你可以不写复兴中华法系、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论文,争抢国师头衔。

你可以不积极告密,可以不捉弄人为乐,可以不伸手打那个出门买馒头的青年。

当然,你也可以振振有词 “如果我不做就会活不下去!” 然后去害无辜的人。

课上我讲案例,某小学老师要求同学们把抄作业的学生名字供出来,否则就全班受罚。我还没讲完,第一排的男生大喊:我们初中班主任就这样!

我问:后来呢?你们怎么办?
男生愤怒地说:肯定不理他!后来全班去操场罚跑,罚跑就罚跑咯。

Nora 转嘟

我又擦边议政了 

很久以前我有个脑洞,是说有个人为了杀死自己的仇人花了很多年设计多米诺骨牌式的事件,最后他只需要抬手让叶子落下就能推动这些多米诺骨牌,最后让仇人死得像是意外,没人看得出他跟仇人之死的关联。现在想想虽然有些人没有这种智商和毅力,但是做出来的事跟这个脑洞基本没差了。

Nora 转嘟

今天看到最好笑的微博评论说一个外国人屁股是歪的,所以b站下架了所有从ytb上搬运的他的视频 :0010:

我有一个疑问哈,希望刷到的朋友可以帮忙解答一下
就是广州深圳那边疫情防控真的做得比上海好很多吗?
好像的确没看到那边因为防疫求助的,求医无门的,缺吃少喝的
除了广东那边气温稍高还有什么原因吗?
我想知道是当地真的做得那么好,还是我没有看到某些讯息

我发现我之前根本没分清不知火丑橘和春见耙耙柑 :Pkm12:

Nora 转嘟

看到最近西安疫情,我想到去年的时候一个同学做的一个新闻作业,采访了她的一个感染过新冠初期被感染之后出院的亲戚,坐标在东北。

一对中年夫妻,一个被单位要求再过三个月之后去上班,一个似乎没了工作,两人因为新冠的缘故邻里关系非常不和谐,即使他们痊愈了别人还是把他们当成病毒一样处理。两口子吃饭买菜都要躲着周围的邻居,一开始根本不敢出门,是靠亲人送菜来度过的。

之后一些具体的采访我已经记不清了,印象比较深的是中间两个中年人在镜头面前说话的时候眼泪掉下来了。放完了老师叮嘱了不要放到互联网上之类的话,这个新闻片可能就伴随着那个同学的毕业永远封存在学校的档案室里,也不会有人知道吧……

我真的很羡慕有的人 越封越自律
越封越能运动学习自我提升
我本人
越封越颓废发疯没自制力
以一种明天地球就毁灭的态度过生活
结果就是越来越胖
气死

清清楚楚感觉自己被捅得翻白眼了
谢谢你核酸

天天把罗森当食堂吃呢


啥时候能出学校吃饭逛街
因为有很多以前的同学在国外
所以对被封在学校这件事,除了有宏观上对政策对学校的愤怒,还有微观的个人感情上的尴尬和羞耻
为自己处于一种如此可悲境地的羞耻

Nora 转嘟

在豆瓣找移民留学经历的时候,看留学党哭着说想要回来,因为国外找不到男友/老公,找不到家的温暖,喜欢被爸妈管着等等这些言论的时候,其实挺羡慕的,虽然这一切对中国女生来说就是致命的粉色泡泡,如果这个泡泡一直不破,那么这么活一辈子也没啥不好;不过对我来说,原生家庭太烂某种程度上也算好处了,至少死之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着。

骂骂咧咧
我现在看到豆浆杯里的液体都会觉得样品没离心干净
疯了

Nora 转嘟

很多人不理解这则新闻——方舱不让遮挡,难道是怕这样阻碍空气流通?其实没那么复杂,原因很简单:“方便管理”。再说得具体一点,就是“需要整齐划一”。如果允许你为了舒服而做出改动,那整体面貌上岂不是会像贫民窟或者难民营?这成何体统?而与“体统”相比,所谓隐私权,真是不值一提。顺便说一句,很多国人喜欢拿国外的贫民窟说事。其实他们无法理解的是,贫民窟任何地方都有,正如穷人任何地方都有,唯一的区别是,从外面能不能看出来(比如北京的低端人口居住区从外表看不太出来,而巴西的贫民窟自成一景),外表上能看出来的贫民窟,至少还尊重自发秩序和(在有限条件下)追求舒适的本能。而那些强行整齐划一,外面上看不出来的贫民窟,实际的体感会难受得多。

晚饭是韭菜肉饺子 我很喜欢
由此想到好久没吃韭菜盒子了
想吃

Nora 转嘟

在外我是二等公民,在这我可是社会毒瘤啊。

Nora 转嘟

剖析下我年轻时候的愚钝经历,得出的结论是,我当时会爱国,是因为完全不知道什么是国,也完全不知道什么是政治,中国对我来说是一个文化的总和,一个我来自于其中也终将归于其中的永恒。这个地方的教育是把国家构建成永恒高于任何人的天空。再把权力构建成支撑这个天空的唯一支柱。

Nora 转嘟

@erica 嗯。谢谢提供信息。看到“生存指南”还是挺难受的。人并不想这么活着。就像看到这个hashtag下面有网友提到要学会糊弄学,想到大家不得不这样,也很难过。诸如此类的应对方式,这样会继续恶性循环,环境越来越差,人越来越异化,想作为真正的具体的人生活,那对这个环境,有没有#洼地填地指南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