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日子过得再b溃,洗澡前也要捧着双奶跟她们说没什么的没什么的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要长结节哦

高中的时候在全封闭式的高压环境下生活,同学也都是各地来的在所在地名列前茅的尖子生,对人唯一的评判标准是成绩。
人生的前十几年甚至是二十年可以说一直生活在土星的阴影之下,似乎身怀巨宝,却又在外界眼光下一文不值,我大量的读书,求知,试图寻找课本和学校家庭之外的答案。我试图探寻自由和幸福。
十六岁那年生日,朋友给我手写了一张贺卡。
上面抄写了一首诗,那首诗的名字就叫礼物。

“如此幸福的一天。雾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蜂鸟停在忍冬花上。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不使我难为情。在我身上没有痛苦。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我那天被击中了,我每每读到都被击中。

那天看着“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不使我难为情”,看了很多很多遍,在内心淌下热泪。非常的感动,非常的向往,在想到底哪天我的生活状态可以到达这个阶段,这是我的理想状态。

今年发生许多事,心态上总有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把微信签名改成了“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不知不觉间好像已经独自走过很长很长的路了,我想我离属于我的礼物越来越近了。

在放弃音乐之后我的嗓子好起来了我觉得一是走出了做音乐生时的困境二是不在乎唱歌这件事了抽烟喝酒熬夜一切音乐生不能做的事都让我感到自由于是我的歌声也变得自由

昨天晚上一个人去看周处除三害 好爽 陈桂林好像狗(夸奖的意思)最后在码头相视一笑给我看泪目了 啊好渴 啊男同

好累好累/但是还想接着做事情 但是月经来了我想睡 我想做事 我想睡

理财小见解,以月为单位的支出方案 

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琢磨的一套月度支出计划方案,从琢磨出来开始略有变更但一直用到现在,真的帮助我攒了很多钱 :abongoblob:
(当然也是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果有可以帮得上你的地方,请务必根据自身情况作出调整)

首先假设这个月的可支配预算是5000人民币吧 :11113:
(指的是除去房租水电日常用品等固定必要支出后的金额,买机场买会员也可以除去,像我把买棉条买短效的钱也除去了)

①我会将这笔钱分为五部分:
1.吃饭,在这之前我会先参考以往的吃饭支出,得出正常情况下我吃饭需要花多少钱(正常情况下),假设我平均每个月吃1100多,那么我设定这部分的额度为1000。减10%平均每餐减的其实很少,但累计起来就知道了。
2.随便花,我设定这部分的额度为1000,这部分的钱就算拿来买凶杀人都没关系,想干哈干哈。不管何种支出方案我都建议安排一部分钱用来随便花,任何人都需要起码的自由。
3.灵活金,我设定这部分的额度为500,这部分的钱根据情况可以灵活运用,通常是小数额比如买包纸巾买瓶饮料。这笔介于必要和不必要之间的钱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通常有助于不必动用存款。
4.预备金,我设定这部分的额度为1000,主要是存起来,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会拿来用比如生病买药,如果过完这个月不为0的话这部分的钱就直接变成自己的存款。没必要定得这么死是因为生病等意外情况真的很可怕。
5.投资或存款,剩下的钱全部划入这部分,要投什么见仁见智,存起来也行。但推荐是选择取用不方便的方式,最好是隔个几天才能提现的那种,这笔钱是确保自己能确实攒到钱的基础。

②实施的过程:
举个例子:
5000-20=4980 午饭外食
-5=4975 饮料
-400=4475 吃好吃的

吃饭:980/1000
随便花:600/1000
灵活金:495/500
预备金:1000/1000

将每项支出和剩余金额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记录下来,像这样只需在手机的备忘录上点几下花费几秒钟时间而已,但已经足够直观了解自己的支出状况了。
如果不想即时记录的话,当然也可以每日统计,不过就我个人感觉还是即时记录比较好,免得想不起来为什么会少一两块钱,或者有时看一眼余额就打消了支出的念头。

③月底结算:
1.首先将当月每项支出都统计起来,思考是否有作出调整的需要,比如说无可避免物价上涨,或者有的地方其实可以更省。
2.如果1、2、3部分当中的额度在月底结算时有盈余,自己可以自由选择将这部分盈余放在下个月的任一部分,比如说放在随便花,我下个月就能随便花更多钱了,或者变成存款变成投资本金,我会很高兴我又多攒了点钱。
3.如果1、2、3部分当中的额度在月底结算时有超支,从下个月的4或5部分中扣除,就结果而言只是少攒了点钱,但对于正常要用的钱不会有影响,该吃多少饭还是吃多少。
为什么2和3要这么做?因为奖励机制的作用远要大于惩罚机制(至少对我来说)

④如果哪天我累了,想放弃这样的支出计划。
先把这个月的5000预算全部划入随便花,但是先不要碰这5000预算以外的,目前为止攒下来的钱。这个月把5000预算随便花完之后,我还会维持这样的想法吗?如果是,再把目前为止存款的50%划入下个月的随便花。下个月把自己存款的一半都随便花完之后,我还会维持这样的想法吗?
(我不知道别人,但我在随便花完5000之前可能不到一半就制止了自己想摆烂的心态 :aaaa: 怎么说呢,很恐怖?看着自己的钱哗哗消失的感觉真的很不好受,相比之下还是更喜欢看到存款增长的画面)

不知道说了这么多能不能帮得上大家 :11113: 祝大家新的一年发财就对了!

#分享一点小见解

我想报警 同学和我说的那句 可是人不就是要好好活的吗 给我造成了无以复加的伤害

老师也不是权威 真正铁的那个东西是体制 哎……尤其女教师 整个看下来她老公和丝了一样没出现过一次 学校领导大多又都是男的 就很恶心

显示全部对话

在互联网上遛弯看到一个隔壁县城高中的老师主页随便翻了翻被工作量吓倒:四天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五个教案五个课件、负责报名招生 期间还要给拄拐的儿子做饭接送上学照顾家里的两只猫(^ ^;平时除了正常评课还出差进修电商课 去贫困生家家访 劝退学体验社会生活的学生返校……文字里全是 累累累 坚持一下儿子上大学就好了 好累 老同学飞得很高没关系我在小县城很累但很好、我真的被吓死,换我闻到一点不把人当人的苗头都崩溃抱头鼠窜了你们到底是怎么能在此地撑二三十年甚至一辈子的 脑子里恶魔低语“你不做有的是人做” 就很难受 你们真的不会反抗罢工吗

旅游签为什么要在校证明 触摸到一点果的本质和运行秩序都让我觉得无比恶心

或许会对你有帮助:如果深陷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可以考虑参考这些方法 

我是十年以上的抑郁史,没能长期吃药,最后是靠自己把脑子给修好的,这期间也陆续给一些朋友提供过陪伴和帮助。这样久下来,在这些自救和助人的过程中逐渐整合出了一些有用的方法和经验,所以尽可能地写在这里,希望能给任何人帮上一点忙。

首先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情绪问题上不要那么自责,要能想得起来提醒自己“我是生病了,这不是我有问题”。
如果一个人有肢体上的缺损,大家能看得到,就都会知道ta在相应的场景下需要帮助,也能理解ta因此会更加敏感暴躁等。但作用于大脑和精神的疾病没有办法让所有人都看见,他们不能及时意识到“你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甚至你本人有时候也很难意识到这一点。
那么,当你遇到一些生活问题的时候,比如拖延了很久没办法开始做一件事情、抗拒洗脸刷牙洗澡、没办法规律地吃饭喝水、房间杂乱却提不起力气收拾……
在这些时刻,人难免会有自我厌弃的情绪产生,但希望你在“我怎么这样”之后尽可能地想起来补充一句:“这都是因为我现在病了,我状态不好”。
想象一下这是一场游戏,你的头上顶着一个“状态-90%”的负面效果,根本不足以完成周围的每个交互事件。在这种情况下,玩家不会硬撑着要完成每个待办事项,而是找地方休息,等到负面效果的倒计时结束了,再去做任务。但是放在现实生活中,人看着那些没有精力去做的事情,难免会怪罪自己,“我太懒了”“我好差劲”“我脏兮兮的”。其实不是这样,你只是状态栏缩水了,你完全可以坦然地往床上一躺,心想:“等我过段时间状态好了,再来料理这些”。

对于在生活中没有接触过这些心理和精神问题的人,他们没有相处的经验,也没有“你需要被照顾”的认知,因此言行经常会trigger到你。【如果你有余力】,也可以尽量这样提醒别人,你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但这种沟通的前提是对方有意愿改变自己来帮你更好地恢复。如果你感觉到这种沟通反而可能进一步伤害到你,就不要去做,反而需要【尽快拉开和这些人的社交距离】,优先确保自己能够不受打扰地慢慢痊愈。
我家里人不能理解我为什么“坐在那里莫名其妙就能哭”的时候,我这样解释过,因为我的状态实际上就和失去了两条腿差不多,我没有办法做这些那些事情,因为我每天都像是在残疾的前提下负重醒来,我展开任何行动的压力都远远大于你们做这些事情的压力。我没有办法克服这些障碍去“多出门晒太阳锻炼跑步就好了”,也不能时刻忘记这些“不去想不就开心起来了吗”。
我运气不错,我妈妈愿意试图去了解我在经历什么,也能够尽力改正自己和我说话的习惯,否则的话,我是没有办法把家当成一个安静的疗养院慢慢休整的。

关于创伤和应激:
我对它们的感觉是,这像是一种炎症。如果你已经受伤了,创口还暴露着没有结痂,却没有办法处理掉污染源,就一定要尽量远离它。这不是你的伤口“太脆弱”,也不是你没有能力去免疫它,而是污染源和伤口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同一个场合里。
如果你觉得你的家庭成员、舍友、同事、伴侣……任何人,任何事,在接近你的时候会给你带来不好的刺激,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拉开距离,尽可能减少这种精神细菌进入你思路的机会。我们可以不用一次性做得特别彻底(比如什么断绝关系、拉黑再也不见之类的),因为这往往会带来更大的压力。你只需要设置一个更长的缓冲带,就像从健身房的淋浴间到泳池的路上会有的那种消毒池一样。
把这个缓冲带拉得无限长,在对方找你互动之后,你不需要立即给出回应,放一会儿,放一晚上,放一天,哪怕不回,都是一种降低负面反应、避免激化矛盾的方法,也有助于思考接下来要怎么应对,能不能再心平气和地回复。
比如我可以每个星期都想念我爸爸,但我已经一年没跟他说过话了,因为我就是没办法跟他谈任何不那么日常的话题,经过两三年的反复调整,最后我觉得把他当成已经死了来考虑我们之间的关系会让我舒服很多。
拉开距离绝对不是你懦弱逃避,也不是你没办法解决问题,这只是成本最低最方便的一种方法。和污染源拉开了距离,创口不再被反复摩擦反复感染了,你才能有余裕去考虑别的事情。

不要去想过去的事情,【绝对不要批评自己曾经的决策和行为】,如果很难做到这一点,请把过去的自己当作一个第三人来看待。
我非常痛苦的那几年里总结出了这样的经验:绝对不要用你今天得到的智慧,去苛责过去的自己。
因为过去那个你,受限于当时的认知、视角和经验,只能做出ta当时认为最合适的反应。Ta那个时候可能觉得,必须要很快地回答,因此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调动大脑;可能觉得,一定要马上退出项目,因为压力已经变得无法承担,可能觉得,再不选择,就要错失良机……
不管当时是什么样的,你站在“以后”的时间点去遥望过去的自己,就好像一个穿越者,你已经见过了其中一种选择会带来的后续,也知道了更多的信息,经历了更久的人生,也远离了当时的危机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再去指责之前的你做得不对、做得不好了,当时的每一个选择和现在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你在那一刻综合来说,有能力作出的最好的选择。
实在无法释怀的话,可以假设过去的那个你其实是一位年轻的新朋友,时不时发布自己的日常,当你点开主页一看,发现对方最近经历了这样的事情,如果你不会想要责备ta,那么为什么要对过去的自己这么严厉?

关于秩序和习惯:
你可以尝试观察自己状态较好的时候,把那种生活秩序描述一遍,用于在状态不佳的时候参考,看自己当前是处在什么样的情况里。
假设我在观察完自己的生活规律后,可以总结出这些:我在偶尔非常好的状态里,会保持一切都井然有序,热火朝天地进行整理和清洁;良好但不兴奋的日常生活中,桌面开始杂乱;平淡状态下,不打扫地面,有碎屑和灰尘;偶尔不太开心,储物格里到处乱放东西,衣服乱丢不挂起来;短期沮丧的时候不想写每日记录,可能隔夜才洗碗;整个月都消沉,每天抗拒洗澡;长期抑郁……
稍微归纳一下,自己习惯于在什么样的心情指数下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这样当你意识到自己今天的某项行为符合这个规律时,就可以知道“原来我在这一阶段里!”。比如我发现我的碗已经堆了两天了,会豁然开朗,“哦,原来我现在的行动力已经降到警戒值了”。游戏里的生命值掉到一定程度会变黄或者变红,但是生活不会,所以要尽可能地【给自己创造一套信号系统】。
这套信号系统甚至可以完全是你编的(如果你暂时没有足够的力气去观察和总结的话),因为它的意义是把情绪和状态简单翻译成可以量化、可以跨越的指标。你看,当我定义自己不洗碗的行为是处在“短期沮丧”状态下,其实已经是在对自己施加暗示和引导了:只要我起来把这个碗给洗了,我的表现就跳到上一级了,也就是我摆脱了“短期沮丧”,升级到了更好一些的阶段里。调整情绪不容易,但是完成任务相对就更简单些,将这两件事进行关联,你就可以慢慢地,像武侠小说里那种“左脚踩右脚轻功”,借自己的力,把自己从泥坑里拔出来一点点。

生活的时候,你可以通过建立新的标准,主动给自己放宽生存空间。
比如我曾经是一个对“整齐干净”有很高标准的人,当我状态变差的时候,每一天都在触犯自己曾经的下限,我的桌子、床、衣柜、手机相册……全都不及格。每天睁眼就崩溃,又没有力气去收拾,睡觉的时候还被这种焦虑和拖延影响。
这个时候完全可以修正自己对自己的认知,让日子变得好过一点。于是我决定放低标准,综合抑郁期间的表现,干脆认为自己其实生来就是个臭猪,每天窝在一个杂物堆里睡觉,醒来去另一个杂物堆里玩,玩到尽兴了就再回到杂物堆睡觉。
这样真的好多了,从那以后但凡每天过得不那么猪,我都感到一种强烈的“我进化了!”的喜悦(……)。今天洗脸了吗,洗了;今天吃饭了吗,吃了;今天扫地了吗,天哪我怎么连床单都换了,我是不是要白日飞升了!
失去胳膊、失去腿、失去指节,身体产生物理的缺损后,人不可避免地要抛弃原来的生活方式,形成新的习惯。这个时候原本的设施就不再适用了,但这不是人的问题,而是设施的问题,人也能理解自己不应当固守之前那些没法继续沿用的习惯。
换算到精神上,也是一样的,你可以尝试着不再考虑你“之前”是什么样的人,是怎么做的,而是重新开始和这个世界进行磨合,怎么样说话,怎么样生活,都可以不必和前人保持一致,也不用非得作对比。不存在“我变暴躁了”“我卫生习惯变差了”,因为【没有足够行动力的你是一个新的你,而不是旧人的残缺版】,请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当你状态好一些之后,可以试着给自己找一些新的事情做,来人工投放成就感。
我给自己放低标准后,规定自己每天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算胜利,即使有多余的时间精力,一天也绝不处理两个任务。比如今天我收拾了桌面,就不会再刷鞋了。
这样可以帮助自己建立“我可以做,我只是不打算做”的认知,因为我当时觉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我感觉第二件事可以做,第三件事可以做……那么我力竭的时候,就会想“我果然还是没办法搞定这些”“又要拖到明天了”。
在这个基础上,第一天晚上,我会给自己发布一个任务,作为第二天的待办。只要这件事完成了,我就会判定这是成功的一天。
一开始,这些任务往往比较简单,比如“给花浇一次水”“泡一杯茶”。在稳定完成了两三个星期后,我开始给自己设陷阱,比如“去买一个小蛋糕”(伴随着一趟出门),或是“抖动一下被子”(抖完就会忍不住把床铺好),用这些可重复的日常任务来构建主线任务,也就是帮助自己重建生活秩序。

最后我做到了,也希望大家都能好起来,但是暂时做不到是完全没关系的,有一部分做不到也完全没关系的,我曾经浸泡在那种状态里很久,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我拖了几个月,今天才终于开始动手写,也是因为残留的负面状态还在时不时影响一下我的生活。
实际上,能点开并一直看到这里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这证明我们都有想要变得更好的希望,有想要帮助别人的希望,并且还在保持思考,没有放弃。
这是一篇写来分享给所有人的生日礼物,所以,祝大家能更快乐一点,希望大家也祝我生日快乐!

感觉离不开男棒子还是因为没办法对女人坏,首页刷到一些很搞笑的调侃女棒子的俏皮话也只敢自己偷偷笑不敢跟着一起讲,一不小心,就辱女了

有很多特质因为深深嵌入日常而被低估忽视。比如 aliveness,那种充满生命力,全心全意地活着,每一个毛细孔都张开,感激庆祝当下的感觉,因为和 life,living,live 等概念的牵连,导致它作为一种无可替代的极乐体验鲜少被单独拿出来向往和膜拜。但它本身是一种多么珍贵的特质啊:如果一个人能让你 feel alive,那么她有理由成为你的密友或者爱人;如果某首歌,某部电影,某本书能让你 feel alive,那么它们是构成你生命的艺术。作家整日枯坐,画家日日重来,问其缘由,答曰,世间唯有这一件事能让我 feel alive,我们便觉得问到了根底和要害。

Aliveness 堪称我们为自己的选择和事业辩护的一大终极理由,完全可以和幸福与意义并驾齐驱。而且在艺术领域,谈幸福和意义似乎显得中眉鸡汤,很多艺术家更愿意诉诸 aliveness,或许因为 aliveness 足够暧昧模糊,尚未(难以?)被商业和教育完全驯服,还或许因为 aliveness 有种包容一切或者说启发一切的架势(包括幸福和意义),它和 art 才足够匹配。

我只是犯了一个全天下人都会犯的困

信访办暴力拖拽上访者 

昨天在石家庄站看到几个壮汉架着一个年轻女性的胳膊往火车外拖,女子拿脚勾着车厢连接处,两个壮汉一人拖胳膊一人拖腿,把女子的羽绒服都抢走了。
另有两个壮汉进车厢拖和女子同行的老爷爷。我先以为是抓逃犯,直到列车员说请文明执法,列车长说不要耽误开车,那几个壮汉才作罢。火车开了,女子对列车长说谢谢你们啊。
车开了,老爷爷说他和被拖拽的女子是父女,听其他乘客介绍:女子的小孩今年五岁,爬上了市场上没锁的四层平台,摔下来成了植物人。他们起诉市场监管部门和商铺,德阳中院只判了赔五万,他们不服上诉到四川高院,高院打回重审,但中院维持原判。父女俩不服,要去北京上访,于是德阳信访办的人在车站等着他们,要把他们抬回去不让他们上访。
“护理费都没赔,小孩成了植物人就赔五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是正常上访,他们就这样!”老人说。
听完事情经过,我连连说太不要脸了。列车员轻轻地说:“不要脸的事情多了去了。”
列车员补充:信访办如果不拦着,中国每天上访的人成千上万。这种事情他见多了,以前信访办的人是打上访户,现在文明了,不打,直接把人抬下去。
一保定下车的乘客说:没有钱没有权,老百姓谁都惹不起,老实躲着最安全。
似乎是应证没有钱没有权老百姓维权寸步难行的观点,我碰到了两个重庆来的上访奶奶。
她们出资成立的采石场被有政府关系的人侵占了,门锁了,不让她们进。她们这一趟是先去北京信访办再去纪委举报。
老奶奶说她的电话被监听,到了北京,重庆信访办的人会来接她陪她去上访。
中途重庆信访办的人给她打电话问她今天的行程,老奶奶一一回答。
她说重庆的律师她找遍了,没有人愿意接怕得罪当官的,开庭她只能接受法律援助的律师,可是法援律师被对方收买了,她败诉了。
老奶奶说这个案子她打了20年,从五十岁打到七十岁,也不是为了钱,就是为了公理。@board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