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딱밤 한 대가 이별에 미치는 영향‎ 2021

说些歪楼观点:这片从头至尾都以女性思维在分析直男男主,一来男主阶层就比女主高,很难说人生路上倒贴货是不是排到了家门外,有人排队对他好的话,看待对象付出自然是理所应当。参考回忆片段里女主也从未提过希望被照顾的需求,而是像奶孩子般对男主好,对男主来说自己只是不变(地在索取),当然对她突然开窍后提的分手一脸懵逼。关于弹脑嘣,直男脑回路里的幽默、「觉得这么做好玩」女性是真的无法get到的😅二来体育老师男二差不多是经适男的水准了,面对颜值高工资又同级的同事舔狗附身了也很正常。且男二本身单恋而终的情况不少,很难说真跟女神谈上恋爱了会释放出什么诸如束缚对象的幺蛾子(参见典中典最后的朋友😅)

怎么看女主都是对男主心动(只是一直没意识到自身需求后期顿觉累了想放手)对男二是感动(被关注的需求得到了满足)男主虽然自我,这自我也反应出他的确养尊处优,是颗未被雕琢过的原石。而男二看似「很懂她要什么」也正是一路上被各种磕碰打磨过的证明。女主选择他,简直就是爱情路上不想再努力想躺平了。。

此片最优解绝对是去驯服男一,不要觉得累,大胆地去弹他的脑嘣他才能开窍啊!

在女主的年纪,又以女二的视角来看这部,是挺有意思的。

片里突然被搂着肩拍照,一直以来的陪伴,居然一项不拉地经历过。还念着他人的时候你突然出现在我身边,常常跑来找我同桌玩,放学一起回家,我们又学同种技术,话题自然就多了起来。一直都痴迷于你甚至偷偷跟你回家过的班花酸溜溜地说你喜欢的是我,大概从那时候起我就动摇了。是啊,不喜欢的话为什么你总是跑过来呢,我也打着个问号,悄悄地观察着你。应该是当时太小了吧,或者你像他一样,是个总是笑得这么开心的「好人」,渐渐的我也沉溺于存在于我们之间的这种,静静地、温和地流淌着的时间。

不过学生时代的你可只在合影时穿过红色的毛线马甲,我还在想你妈妈是什么品味啊居然让男生穿这个hhh直到见到离婚后的你开着一辆红色的车。

对,像她的裙子一样。一模一样的红色。

而我并没能见到你喜欢红色的这一面了。我太晚太晚才有所察觉。你的初婚就是这样的女性。当时你结得太早,我还问你是怎么下定决心结婚的,你回:因为我跟她在一起,真的很开心。

当然随后也因为地位金钱差破局了。

只是我(应该)从未成为过你生活中穿着这条裙子的女人。我也不会是那种,因你一句红色好,就去选红色的人。

故事的开头其实是简单得不要再简单的crush:她穿着剪彩仪式上的红裙踩着高跟从异国美景中穿过,这个极不易在日常中出现的场景所带来的震慑,一下子就俘获了他的心。童话故事里,二人的颜值是基底,而通过文艺这个点,或者说比起灯红酒绿的世俗,更愿意从作品中汲取养分的心,才是让这段关系得以开花结果的核心。

两位主角其实都是各自人生里的「乖孩子」「好模范」。以爱情嫁接,尝到的叛逆的果实才是他们欲罢不能的东西。以爱情嫁接,这叛逆甚至有了悲壮的意味。正因有风雨,才会缠得更紧密。以爱情嫁接,才能让他与她蜕下「有用的女儿」「自豪的儿子」的外壳,向家庭名正言顺地重新索取爱与理解。

「每次婆婆为难我时,我忘不了你一声不吭,在一旁懦弱的眼神」前夫被家庭庇护得太多,始终将自尊置于她之上,连为她精心挑选的礼物也留言「捡到的」,也是彻底失去她的原因。

试图让观众现学现用的:每次两人删掉原本想给对方打气的大白话,换上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夸赞,还有他每次试图让她了解一个陌生的角度,总会以讲回忆作为开端循循善诱,像一千零一夜一样:想让对方听你的观点,不是结果论,更多是方法论。

前些天莫名其妙梦到了这片,于是翻出来重温。

自从瓣瓣显示ip之后,常住地标hk的,大部分ip在广州(甚至不是深圳);标北上广的,ip在二三线城市;标什么澳洲美国的,ip在北上广深成都到1.5线城市。这和大部分人择偶标准密切有关——眼高手低。

这个旧照博已经成了每隔10分钟就发一次广告的推广微博,这几天为了留住粉丝还在广告里继续夹着发一些老照片。看了看关注人数也没怎么减少,看来是大家都消费降级了也正需要这些优惠券。感觉在内地,勇敢哭穷哭惨能得到的共情还是多的。并且可以将它转化成生意。

今日怪事。临时决定去看一个猫画展览,原本能免费且近距离看到油画笔触是特别开心的,为了想多买点周边而回家查了半天的名字。首先发现疑点1是大部分的推广文章都没有写作家的原名,好不容易从现场拍的照里翻出全名Rimashevsky Igor Vileorovich,2是不论在墙内还是外,完全搜不到画家的个人主页,能搜到的最主要的信息都是在内地各个区域办展,推上除了国内发的新闻内容,就是一条一看就是转载的小语种推。。

当时会场上播放的画家介绍录像带也有点奇怪,如果是可以为世博会白俄罗斯馆墙体绘图的档次的人,为什么自我介绍录像的画面看上去这么低清,家里条件看上去还很不怎么样。。总之,画肯定是人画的,但是不是真的存在这个人,还是干脆就是由某个人代笔,用这个老外马甲在内地赚钱,就要打个问号了 :ablobdundundun: 要么就是人家其实是不靠卖画度日的普通人,有国内艺术机构问这人买断了所有的画在这边巡回捞钱??🙄

希望我的猜忌是多余的,只是人家白俄罗斯人59年生人没通网 :ablobflushed: 但不得不说画得不错,几幅画起名也很幽默。

身边所有拿着原来工资的人都被按着头干1.5-2人的活,加班较少的朋友都开始忙到会开会到10点甚至周末加班。下午去买杯奶茶,在市中心的奶茶柜台看到奶茶铺不愿意再多请1-2个员工,两个人忙到一刻不停做茶,还是得让顾客等15分钟才能拿到。

Кольская сверхглубокая 2020

人的情谊远远凌驾于对未知的恐惧。

这部阿怪设定很惊艳——将生物粘连在自己周身,恐惧的叫喊都是身上没死透的人喊的。和生物类(菌)的结合想法也不错。大家对强权的恐惧也不就在于听到了这些血淋淋身体的嘶喊,害怕自己成为这些被示众的活死人吗。

一行人的站队也意味深长。前一秒还互帮互助,后一秒就举枪互对,皆为个人利益。女主为了大义想剥夺感染者活下去的行为四舍五入就是现在某些国际事件里决策人的嘴脸。想必我苏老大哥早对这些谙熟于心。

喜欢长桥见怪那段配乐和慢镜头。女主不仅很秀气,声线听上去也很干练。

我想这类影片评分高不起来,也确实在于此类片的受众重点永远在「是否能感受到全新刺激(我爽不爽)」「设定新不新鲜(我阅片无数眼界宽)」「逻辑有没有破绽(我聪不聪明)」上,很少联系到人类情感世界本身。将逻辑漏洞、特效失败的评论高举过头顶,却感受不到那个吻里的情感。

Спутник 2020

很多宇宙恐怖片都提到人和政府的关系。具体的人活下去需要来自社会量级荣誉的肯定,早早发了为政府献出生命的誓言的同时未必做好了捐躯的准备。而政府为了(未来的)全体人民,也就是一个更大的利益,随时准备放弃少部分人的生命——落实到中层,就成了为在职场翻身随意牺牲部下(老鼠人)的前景或生命。这部也不例外,最终不能靠政府救个人,最终还是个人救个人。道德约束也是,并不是靠一群人拿武器强制你执行。本就得靠自我约束。

总之看到这幕和听到唱歌就发愣的小怪怪有点鼻酸 :azukisan027: 是喜欢文艺的小怪怪 :azukisan027:

婚姻的确是一种契约。我觉得自己没法永远承诺对同一个对象的感情。对方在变化,我也在变化,我每天对这个世界的感悟都因自身的认知又扩张了一些而发生了微调,怎么如何承诺对一个变化着的东西保持不变的心情。

还要用财产压上去赌,有的人输的时候,甚至用的还是父母的劳动结晶换取自身重新爱人的自由,当然,陷入这段爱情的人是认定了自己是对方这辈子的特别。嗯。上头的时候都挺特别的。当然有些「想逃避」的部分,用上头的表象巧妙地伪装着。

昨天做女权测试就意识到,可能我本身就在一个比较女权的环境成长:老父亲一辈子都比较缩,在外凡事都让老母亲出头,由于无能,他不管家务事,寄情于每天15小时在臭鱼烂虾群给20岁左右的小赤佬指点江山。而老母亲就承担起了这个家所有的事物:老父亲不爱干净——所有的家务都她做(不然她看不下去)老父亲在外像我一样比较讲理,不愿搞事处处忍让——所有难搞的邻里朋友都是我妈出头去拒绝,包括总来问老父亲借钱的老赖。老父亲以牺牲自己的家庭地位换来(啥都不用管的)精神上的宁静,但老母亲也由于下岗潮那几年就呆在家,与社会脱轨数年,自作聪明不管老父亲的进账,高中文化文字读不进脑子也完全不懂公积金或是商贷,导致错过分房买房时机,两人约等于没创造什么财富,一辈子啃了爷爷的老。老父亲自己就是躺平派,自然也不会干涉我的选择。赛博这么多年,看起来没有同龄人像我一样,读书时都没住过宿每天回家,这么多年一直呆在家里观察这对夫妻,从他们的行为里去反思建立关系的意义,去了解这种被捆绑关系里你进我退的博弈。他们的认识和个性其实是非常适合合作当夫妻的,但就算这样,内里的部分无法理解无法沟通,过得都很痛苦。这一切源于婚姻生活是一个共同体。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