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上班模式 之不喜欢办公室同层中国人
我们办公室所在的这层楼有很多不同的组的学生,大家的工位都在一起。有很多国籍的人,澳洲local,荷兰,意大利,土耳其,墨西哥,西班牙,非洲,中东,伊朗等等等等。除了我以外还有三个中国的女生,我是这层楼年纪最小也是中国人中最新一个入学的phd。
因为本人性格很e(超级超级e)所以立马和所有人打成一片,最好的朋友是和我导师合作的组里的荷兰人,伊朗女生,非洲(忘记是哪个国家了我有罪),还有我们组的厄里特里人。先开始我也和我们这层楼的中国人一起玩过,后来发现他们其实并没有非常地真诚,聊天笑很假(比如说喜欢背后一些gossip,说话很支支吾吾不坦率,而且抱团在一起),本来我也不是很在意的。。
直到这周一和周二连续两天去办公室的时候,每次都看到这三个中国人聚在一起在休息区的角落说话,我路过也不和我打招呼,也不看我。。(有感到不对是因为澳洲的办公室氛围是隔着五十米就开始打招呼,并且他们平常对别的同事也很热情)
我:虽然也没有和他们是很好的朋友,但好神经,到底为什么。。
快两点了还是睡不着,想起上次回国对高中唯一(或者说屈指可数的保持联系)的朋友一边喝酒一边终于鼓起勇气讲述了我在高中,在那个所有人都怀念,热爱的所谓开放的国际高中感受到的周围的虚伪,我自己青春期的脆弱的孤独感,不合群的扭捏和警惕。朋友也不是一个合群的人,但不知道她是适应了还是根本没意识到这种处境。我的语言能力实在是不好,那种感觉像是正在听着重播的自己说话的录音一样,又羞耻又难过。我记得在中学回型走廊上装作泰然自若,并且努力躲避那些同龄人的眼神的感觉。反而后来开始实习,做科研,读phd,身边渐渐变成了比我大十岁的已经圆滑的成年人之后,我的处境好多了。我轻松自如地吸引着人群的注意力,社交,聊天;下班之后回归我的离子生活。而之前那些边缘毛躁的青少年,即使我能再来一遍也还是无法处理如此的群体关系。
一年前写完的一篇paper,因为合作关系之类的变动两个月前才投出去。今天收到审稿意见。不仅被拒了,还建议转投到一个去年才第一卷的新刊,还给了24页的comments,reviewer1感觉还是ai。
我有点死了。
#做科研让我生气
喜欢游荡
逻辑尸体
对外宣称毫无正义感
可以容忍动物但不能容忍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