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快到了,大家买日常用品的时候,可以顺便买一罐婴儿爽身粉。非常多用。我买的是140g装的,可以用很久了。
涂在易出汗的部位可以缓解粘粘的感觉。穿凉鞋时涂在脚上、鞋里可以缓解磨脚。
夏天非常热的时候也可以直接少量洒在床单上。
生理期在屁股上拍拍可以有效缓解卫生巾带来的闷湿感。
可以作为头发干洗喷雾的替代品,拍在梳子上梳发根就好了(控制用量,不然会留下白色)。有刘海的话日常在刘海内侧涂一点点也可以让刘海更不容易变油。
【重发一次】刚在豆瓣上看到一个帖子统计疫情死亡人员,有一个qq表格,我也进去编辑了一下,结果转眼表格就被封了。于是我想要不就弄个google表格,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编辑: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jTfdC0YK0muCd0OUeXOrsTbdibmxEOq4fooTOKrXJr8/edit#gid=0
温馨提示:我们的两个站都是有提供 matrix 服务的哦,服务端地址和站点相同( nya.one / eihei.net ),网页版客户端都是 im. 子域名,具体的使用方案可以参见对应站点的公告栏或是公告账号( nya.one 是有账号管理 bot , eihei.net 是使用 mastodon 登录即可~
RE: https://o3o.ca/users/salt/statuses/108129120562170387
上一条错字太多,改一下
上海既然已经传出一周静默期(具体内容不详)的传闻,意味着暴力冲突即将临近。如果你一个人痛苦不安,吃不饱饭,物资耗尽,存款也即将见底,你去找居委会,你这叫投诉。但是如果整栋楼都和你一样,你们就是在抗议。抗议者被暴力对待早就不是新鲜事了。警察暴力首先攻击人群中的弱者。女性,老年人,儿童都是首要目标。如果他们攻击单个目标,就必须要足够骇人,已到达震慑目的。因此攻击不能反抗的目标是首选。因此抗议者一定要首先保护这类人群。可以使用的自我防护有:自行车头盔,自行车护膝,救生衣。如果你已预见到警察可能会来,请首先用以上工具保障自身。除攻击单个目标以外,在狭窄的空间内(例如公寓大厅)攻击多个目标很常用的是胡椒喷雾。因此眼镜,护目镜,口罩,甚至防护服都能达到效用。如果不幸中招,保证手边有矿泉水可以冲洗。如果引发哮喘,则要随身携哮喘喷雾。家用急救包是一定要常备的物资。如果没有,碘酒,创可贴,止血带或者纱布都是必要购买的。如果你在上海,你的邻居中必定有医学背景的人。提前认识好这些人可以缓解不必要的伤亡。绝不要认为暴力不会发生。即使概率很小,也要做出防范。
来源:https://twitter.com/ultiwitch/status/1513867419223175170
棉条易于行动,体积小方便携带,不过不便洗手时也不方便更换。卫生巾除了垫鞋以外(但是在紧急时刻垫鞋也太奢侈了…)还有包扎及止血效果,无论男女,都建议备至少一盒棉条加一份28cm夜用卫生巾在紧急物资箱里(忽然想到某电影里把棉条堵在鼻子里止血…)
说卫生巾不是紧急物资的男性都给我死
想要分享KALI CIESEMIER
对一位家长的咨询回复。我引用其中部分,原文在
有一位匿名的家长提问,说小孩子想要以艺术为职业,但是家长担心这个职业很难赚钱,家长不知道要不要把孩子推离艺术。
这位艺术家是这样回答的
❝
我认为没有普遍适用的建议。我不知道你还有你孩子的情况,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些人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功,有些人则没有。这是一个艰难的领域(部分原因是艺术也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领域),很少有人能成为超级富有的艺术家,但我愿意像其他人一样,以此为生。我不后悔。
一些艺术工作也比其他工作更稳定/经济回报更高。你必须有动力,你必须有技巧,而且你通常需要一点运气(或者至少愿意努力工作以创造机会)。一些节俭措施通常是必要的。即便如此,一些非常有才华的人也会退出并从事其他工作。
balabala
如果我有一个孩子...我认为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让他们也多去接触其他擅长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只有当你觉得你对它有某种掌握或理解时,你才会真正享受你正在做的事情。你觉得你可以做的事情越多,你对你想做的事情的选择就越多。如果艺术仍然是我孩子的热情,我认为他们有潜力,在这种情况下,我阻止他们追求艺术这种行为就太虚伪了。那时我会尽量给他们最好的开始。
❞
完全就是我的心声,我跟很多家长&很多想要重念艺术本科的朋友也是这样说滴
看毛象好多人在聊移民的事,想跟计划跑路但是又不清楚想去国家实情的朋友推荐一个Facebook上的组“飄洋過海的人生故事”,里面都是华人(大多数是台湾人)在分享在海外的生活经历。因为着重于描写细节,而且好话坏话都会说,所以很真诚也很详细。
我在这个组看了好几篇过来人的分享,我都是在潜水,除了几次跟日本有关的话题,基本没有参与过讨论。
在这里我看过:携家带口迁往阿根廷做生意结果遭遇经济危机的,跟法国人结婚后住到鬼屋不得不回台湾收惊的,还有在美国陆军当兵后带着老婆孩子各国基地游历,种种种种,让人看完之后感慨真的是千万人有千万种人生。
推荐有兴趣了解真实海外生活的朋友,可以看看
#没有跑路计划的当小说看也很精彩
#我是每次看完都会得到很多在外继续打拼的勇气
我过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一个是从小没有母亲的南方黑人男孩,他知道吞下警察暴力的苦果是什么滋味;另一个是相信数据的力量可以为有效政策提供依据的经济学书呆子。
2015年,在看到沃尔特-斯科特被南卡罗来纳州北查尔斯顿的警察用枪打死的视频后,我开始着手量化警察使用武力的种族差异。令我失望的是,这项工作被意识形态两边的人广泛歪曲和误用。它被错误地引用为证据,证明警务工作中不存在种族主义,足球运动员无权在国歌期间下跪,以及警察应该更经常地射击黑人。以下是我的作品确实说了什么。
在警察使用非致命武力方面存在巨大的种族差异。我的研究小组分析了纽约市近500万次的警察遭遇。我们发现,当警察报告这些事件时,他们对黑人平民使用武力的可能性比白人高53%。在一个单独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集中,询问平民与警察打交道的经历,我们发现对黑人使用武力的可能性是350%。从警察将手放在平民身上到用警棍击打他们,每个级别的非致命武力都是如此。我们以无数种方式控制了所有可用的变量。这使种族差异减少了66%,但黑人仍然明显更有可能忍受警察的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