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我虽然天天在网上骂男的,但我敢说没有不尊重现实里任何一个跟我相处的具体的男性。但你们男的就不同了,在网上每一句都说得很好听很清白,可实际上跟每一个女的相处时都是按照“男人的本能”来的。

A Chinese civil rights activist was detained on 03.06.23, after protesting outside the #Birdsnest. She called for Chinese people to act now, to bring about a democratic China. Her whereabouts are still unknown; she's likely in severe danger. #玲珑塔勇士

BBC 今天釋出的調查報導專題,覺得很少人注意到,所以決定分享在這裡。

BBC 最新的調查報導發現,中國網路社群上一個叫做「頂不住」、專門販售性騷擾(甚至是性侵)影片的網站,幕後團隊有一部分(包括頭頭「貓咪」)是在日本的中國人,但被BBC逮到人後,就逃回中國了(文中有真名和照片 → 就是中文版文章連結縮圖上的人)

總的來說,這些網站的操作模式,除了可以付費購買、觀看付費限定影片外,也開放讓網友透過 Telegram「點菜」。

目前 BBC 的 YouTube 上只有 BBC Japan 釋出影片,字幕是日文,但影片內容是英文+中文+日文+後半段有一些粵語。對於台灣閱聽眾來說,應該可以加減看懂內容(?)影片內容比文字版豐富,敘事也比較完整,個人比較推薦影片版。在這支影片中有提到BBC的調查團隊發現,這些販售癡漢影片的付費平台,受害範圍除了中國與日本之外,也有在台灣及韓國拍攝的癡漢影片

🎥 痴漢動画の闇サイトを暴く 売られる性暴力
youtu.be/GtSo6QDgvqY

如果沒有時間看影片,或是覺得「只有日文字幕,卻要看英文+中文+日文+粵語的發音」太吃力,可以先看文字版(希望 BBC 中文會盡快上架中文版)

下面三個連結都是一樣的內容、不同語言版本的文字內容:

📝 Catching the men who sell subway groping videos
bbc.com/news/world-asia-658118

📝 痴漢動画を売るサイトの裏を暴く……BBC独自調査 日本と中国で 
bbc.com/japanese/features-and-

📝 販賣性暴力:揭露性侵影片網站的幕後主謀
bbc.com/zhongwen/trad/world-65

補充一點,如果有看影片的話,會發現反癡漢行為的團體,很常出現黃色(配彩虹口罩)。黃色是力挺、守護其他乘客不會被癡漢的連帶顏色(日文的「連帶」可以解釋成和當事人站在同一陣線的意思)。本站之前的文章《網傳「在大考日對考生癡漢吧」,新創公司號召「#withyellow」運動守護應考生》 changyuchieh.com/2020/01/19/wi 有提到這件事。

象上还没看到有人发卫报的最新报道,去年12月在新疆因为白纸运动被捕的19岁维吾尔族女性卡米莱·瓦依提(Kamile Wayit)已于今年3月25日被定罪和判刑,罪名是“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消息是一个外交部发言人向《经济学人》记者提供的。Kamile的刑期未知,但这个罪名下最高可达五年。她甚至没有参与过线下的抗议活动,她只是用微信转发了一条相关视频。Kamile的哥哥称,她的爸爸也曾被“再教育营”关押过。

theguardian.com/world/2023/jun

黑龙江七旬农民隋广义手刃前副市长的案件,在墙内搜不到了……听说后续是市政府把8亩农地还给隋家了?
backchina.com/blog/382538/arti

#一些法理学的课堂闲聊

男生问:我看到XX访谈,一个学者跟女性主义者的辩论。他认为根本不存在父权主义,这是个 “能力” 的问题,男性的能力更强,体格更大,更适合战斗,所以才占有更多社会资源。

我:如果白人对你说,不存在殖民主义,而是 “能力” 问题,白人平均身高比黄种人高、战斗力更强、科技更发达、工业革命都是他们的成果,近代史证明中国人就是不行。或者北京人说高考制度不存在不公平现象,都是河北人能力不行——你觉得这种论调怎么样?

男生作恍然大悟状。

男生又问:那个学者还讲到,女性也是父权制度的受益者,不应该否认自己受益。

我:这话好耳熟,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也有西方列强说亚洲是殖民的受益者,要不是洋人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还停留在前清,哪有机会接触新技术哦。你作为中国人,觉得自己是鸦片战争受益者么?

男生又作恍然大悟状,感到这类论调不能接受。

我内心:可能有些人不是性别歧视的受害者,暂且可以在“事不关己”的角度上轻松谈论这个话题,然而世上总有一款歧视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加害者的话术永远一模一样——“我没有歧视你,是你本来就不行。不存在剥削制度,你也是受益者。”

2019年6月9日,香港成千上萬的市民上街遊行,抗議《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這一事件在隨後的半年裡觸發了一系列人數破紀錄的大遊行,並演變成警民暴力衝突。2020年,當局通過《國安法》的頒布強力平息了抗議。 四年過去,香港的街頭有什麼變化?以下圖片顯示了一些標誌性地點。 nitter.hongkongers.net/bbcchin

分享一篇端传媒的文章,关于#8964 的不一样的视角。

付费版:theinitium.com/article/2019052
转载版:hqsb64.wordpress.com/2020/09/1

#1

在八九天安门运动中,不光有学生的身影,还有工人队伍,他们同样在为“民主”诉求。而工人与市民所理解的“民主”,和学生、知识分子所拥抱的民主观念有很大不同。

在主流的有关八九民运的叙述里,这场运动被描述成“民主vs威权”的对抗,强调学生和知识分子对自由主义民主的追求,学生是这场运动参与的主体。而实际上,工人也是运动中最积极的参与者。后续工人的加入,使得运动发展变得激进,造成流血事件。结局就是,工人和市民成了运动中最大的受害者,当局对他们的镇压力度远远大于对学生和知识分子。

这场运动最开始基本完全由学生组成,学生起初开始绝食行动,并引发一大群人的加入,但是政府并未领情,学生的士气便逐渐减弱。到了5月中旬,工人开始加入抗议,原因是他们同情学生,并对于政府在绝食学生面前不为所动的道德义愤。后来戒严令实行,军队开始进城,工人与市民便自发在城外进行阻拦,并试图与士兵建立信任,说服其放下武器。换句话说,在危险关头,敢于和最为强力的国家暴力机关正面对抗和交涉的,不是学生,而是工人。工人和市民用血肉之躯阻挡军队进军为的就是保护天安门广场上和平请愿的学生。到了6月,学生已经显露颓势,而工人队伍涨到了两万人,并逐渐惊动了“首钢”的十万工人,他们正在筹备罢工,这些动静令中共恐慌。

工人对于“民主”的诉求来自于市场化改革中出现的通货膨胀、贫富差距等问题的不满,他们认为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政府的“斯大林式”的专制官僚独裁系统——这样的词语在工自联的传单中反复出现。他们不满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也不满于市场化改革。在市场改革中,工人在劳动中完全缺少了话语权,由于厂长负责制,在工厂里,厂长就是独裁者,他说什么就是什么,直接的体现就在于,80年代末期,经济政策反复无常、自相矛盾,一会儿过于宽松造成大规模通货膨胀,一会儿又过分紧缩造成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吃亏的总是工人。官僚们颟顸无能、见风使舵,让改革为自身的利益需要所服务,不顾工人的死活。(90年代下岗潮的悲剧就是最直接的见证)

@board @worldboard #长毛象安利大会

#2 接下段 👇👇👇

在这片日渐沉沦的土地上,仍有能够被称之为“希望”的东西存在。

据传本星期五,在习近平母校清华大学,出现重大教学安全事故(见图)。校领导在保安科看了监控录像,是马院学生会放的。据说现在已经控制了马院研究生会外联部部长徐俊平。

6月2日紐約六四博物館成立當天,有朋友高舉 #民主不是通過性傳播 標語,王丹當其時就在附近。

勇敢的香港人,“香港人不要怕,不要忘记明天是六四”
艺术家三木和其他艺术家在铜锣湾进行行为艺术的时候,被三十多个警察拘捕,一路高呼,提醒人们勿忘六四。多年传统,在六月三日香港艺术家动员提醒人们纪念六四。

北京失去了一座桥
上海失去了一条路
简中世界失去了一天。

Yuki Ng:好地地一支電燈柱,乜都無做過,今日慘被人圍封,祇因佢身上嘅號碼係8964。
睇清楚,越近64越多怪事~
歷史悠久嘅燈柱
屹立着見證歷史
毋忘8964
圖1:2022年燈柱位置元朗
圖2:今年呢支電燈柱慘被圍封

facebook.com/groups/1922209680

显示全部对话

网友投稿
加拿大大使馆在微博被删除后重新截图又发了一遍

网友投稿
5月31日,一名网友通过顺丰邮寄书籍,被要求提供书籍名称以便审核内容,只有满足“内容健康”的要求才能够邮寄

男的和女的说的“不想失去自由”也不是一回事。

女的失去自由,那是真的失去了受教育权,工作权,和财产支配权,感受自己的身体变成客体。

男的说“不想失去自由”,就是“什么?我竟然要负责任?负责任要用我的时间精力和钱?”。

和男的说这个也说不明白。他们理解不了女性的困境,总觉得自己和女人是一样的亏。

台湾朋友跟我讲《造浪者》引发台湾政坛me too,自民进党me too第一个人前晚站出來,目前已经有6件控诉。
《造浪者》在这边被豆瓣下架,观众知道那是一种理想,甚至有点过于直白,但观众,尤其是女性从中感觉到被激励。而在那边因为现实不像那么美好,受害者站出来,并且引发回响。
这个对比太叫人感慨了。
而在割裂至今天这样之前,先不说台湾,香港是曾经作为可以借鉴的他山之石的。不知道多少人记得关于香港学生会的报道,呈现的是公民参与的可能性。

在想象和希望都不被允许的地方和时代,想象和希望更是重要的。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