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男子“月送1.2万单”工资仅254元,申通:只罚了4700元!
#工资 8月11号讯,上海的快递小哥努力工作一个月最终只得到254元工资引发关注,这个快递小哥5月份送了1.2万件,但申通快递却用各种方式罚款,还说每笔钱都扣得明明白白,但是快递小哥说,很多扣款连申诉渠道都没……(来自网易23/08/12)
阅读全文: https://at.laborinfocn2.com/articles/url?lk=https%3A//www.163.com/dy/article/IBT9324Q0534S2B4.html%3Fspss%3Ddy_author
原链接: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BT9324Q0534S2B4.html?spss=dy_author
备份1: https://archive.ph/wip/h0sPo
备份2: https://web.archive.org/web/https://www.163.com/dy/article/IBT9324Q0534S2B4.html?spss=dy_author
出身上海大家族的许佩兰女士曾经写过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外汇保佑我们一家没被赶出上海》。讲述了一个意味深长或者说匪夷所思的故事。许佩兰女士的丈夫王铿,也是出身名门望族,旧时上海滩的知名律师,1949后在大学任教。
王铿先生有很多亲属在1949年都迁居国外,这些“海外关系”当时都成了炸弹。1958年的引蛇出洞中,王铿给上海市委负责人写信,恳请不要因政治问题株连家属。不出意外,王铿随后并定为“现行反革命”,开除公职,下放街道劳改。
由于失去收入来源,王铿一家五口只能靠远在美国的妹妹和在香港的好友接济,他们会定期从海外寄来美元和港元。当时中共已经实行外汇管制,这些外币,并不能直接到手,而是由上海的外汇管理局直接兑换成侨汇券,发放到手里。每次都是专人派送。
中共由于厉行闭关锁国,被抛离世界贸易体系,50年代后外汇极为紧张,重要物质难以进口。外汇来源很大程度上仰赖海外侨胞汇给中国亲人的这些钱款。
王铿先生天天被勒令干扫厕所之类的体力活以进行“改造”,但是在其后的多次政治运动中,依然是次次挨斗。文革后,上海由于物资紧张,将大批所谓的“牛鬼蛇神”取消户籍,赶出上海,发配北大荒等蛮荒之地。
王铿一家人也在名单中。万念俱灰的两夫妻甚至想到了自杀。在最后一次领取侨汇券的时候,许佩兰女士告诉送侨汇券的人,说自己一家马上要被发配,离开上海了。这句无意中的话,却奇迹般的拯救了一家人。来人闻言大惊,离开后,王铿一家人再也没有被逼迁,在忐忑不安中一直留在了上海。
文革结束后,王铿先生被平反,并当上了上海市政协委员,他将自己当年的遭遇向另一位曾经在上海外汇管理局工作过的政协委员讲述后,对方告诉他,当年他家之所以没有被赶出上海,就是因为他家是为数不多的外汇来源。赶出了上海,这个来源就没了。救了他全家的,就是那份始终没有断过的海外汇款。
1992年,侨汇券才被废止。但也许,某天我们会见到它回来。
无论是柏林墙上的亲嘴照,还是香港街头九龙皇帝曾灶财的书法,地下通道整面贴满便利贴的连侬墙,被迅速抹平的铁链女墙上绘画……都是平民的表达和话语。
和官方的propaganda宣传,资本世界巨大的霓虹广告明星巨照,中世纪教堂壁画对应,街头艺术充满流动性,生长性,随机性,由众多市民和艺术者参与,去中心化,字体不规范且夸张,有不克制的形体色彩……是一种大量市民参与,观看,互动,驻足,拍照,记忆的市民文化,也是宣扬个人表达权,书写权,否定官方叙事的街头政治。
伦敦涂鸦墙的作者来自把极权国家,只有一个政党,一个皇帝,一种声音,单调且充满压迫的政治巨大宣传覆盖自由国家的平民多姿多彩,众人参与街头文化。唔,充满政治挑衅。
@ziwendong 让我想起了齐齐哈尔那个体育馆坍塌,有个家长质问的视频,男家长在讲话时有个女家长也在表达,但一直被打断,他问有多少个孩子送到这家医院的时候,女家长也回答他了有几个,但他直接无视掉了,然后他让家长举手,数了一遍得出了个数字。然后在网上还有人说这个举动是不盲目听信他人数据,自己验证……我觉得直接无视和不盲目听信是有区别的……不是批判这位男家长,再说人家也没有自诩女权男,只是说想起了这个现实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