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读Entitled: How Male Privilege Hurts Women (应得的权利)。里面提到一个保守派惯用的伎俩:塑造一个假想的受害者形象(于是暗示着一个加害者形象)。在堕胎问题上是未来的建设者和天才被扼杀于子宫;在厕所问题上是顺性别女性被伪装成trans的顺性别男性骚扰。但当研究者真的去查数据库看美国过去十三年(2004-2017)的罪案记录,事实不是是那样的:只有1宗(还有1宗存疑)是trans进入女厕所性骚扰,有13宗是顺性别男性伪装成女性,但有至少154宗是顺性别男性连伪装都没有就进入女厕所实行性骚扰的。而一份样本数接近28000的问卷显示59%的trans在过去一年中至少有一次因为担心被羞辱而放弃去公用洗手间。
对照数字,很容易发现这种伎俩的内核是通过放大一个形象去掩盖了其它许多形象,尽管在现实中后者的数量/概率远大于前者。然而人类大脑的思维方式就是更容易被一个具体鲜活的形象所打动,对抽象数字却远不敏感。而且这个被建构出来受害者形象还总是精心挑选出来最能trigger主流人群的某种内在焦虑和恐惧的。当人们的大脑被自己/身边人可能受到威胁所激发的高浓度情绪占据时,往往都顺着“解决掉危机”的方向一路狂奔不回头(“危机来源/加害者”通常已经被非常贴心地用探照灯打亮了),很难退一步先抽身出来去分析这个所谓的危机是否是人为构建出来的。类似的propaganda手段也因此虽然老套却总能灵验地掀起波澜(国内疫情封控把这套玩出花了)。
我至今还想不出来如何去抵抗这种洗脑,毕竟它是正正踩在了人类思维机制的漏洞上。或许一种可能是当一个被推到前台的形象过于眩目时,记得去寻找被它遮蔽的许许多多其它形象。
高中地理老师教的东西我还留着的不多了,能记得的是他讲到三峡的时候讲河床对一条河的重要性,红了眼睛讲不下去,叫我们多去看看课外的东西。
那个时候课外的东西并不多,能光明正大印出来的都是筛选又筛选的,没有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的年代。但很多大事在发生,于是有很多民间传说到处飘荡。88年葛洲坝建成,90年代流行的三峡告别游,同时期三峡移民开始,97年重庆成立直辖市。我也跟家人去游了三峡,看那些神奇景色和古老城镇,然后被告知,几年后它们都会消失在水下。
在《焦点访谈》红火的那些年,节目组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爆料,数不清的电话,邮件,和一麻袋信。这些爆料五花八门,从商业纠纷到传销诈骗到强制堕胎到强奸杀人到贪污腐败,大部分的爆料骇人听闻,但都无法入选,因为它们是这个国家真正存在的bug. 节目组一个导演总结说,能做成节目的选题是表现“国家有好的政策但是下面的人没有贯彻,被党发现后及时改正”的例子,不然就是“把政府打倒在地还要踩上一脚”。
虽然大部分的信件都作了废纸,但至少在2000年初,还是有人尝试做统计,把这些信件所曝光的事件按内容分类,统计数量和比例。类别大概有20多种,数量遥遥领先的是“司法不公”,其次是“贪污腐败”。“三峡移民”也是每周必有的常客。这些类别当然不能碰,信撕开看一看,表格上记一笔,然后丢掉。
三峡移民。短短四个字,无数血泪和人命。当你被迫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放弃你所拥有的——物质、文化、历史、饮食、熟人网络和赖以生存的营生,手中拿着虽有承诺但层层盘剥到你这里只剩零头的搬迁费,被空投到一个遥远又陌生的地方。然后呢?原本在江边种了一辈子地、靠地活着的农民,每天在山水雾中来回,突然被送到某个陌生小镇的一间狭小公寓里,方言不通,没有营生手段,没有积蓄。然后呢? 我不知道,只希望有一天他们不再只是一个历史的注脚,而起码能像鱼一样被好好地讲一讲。
大陆的历史教育是有意识地弱化,因为如果加强历史教育,镜子就会照出谎言。看今天tl热议艺人进国剧,我看下一步闹太凶推这几个人出来祭天也不是不可能。但舆论反弹这么激烈是因为现实贫富差距、阶级差异越来越大,社会撕裂不可挽回,疫情加重了体制内外的分化,狼多肉少加上应届生就业太差太差,远超官方报告的差(大学给的毕业生就业报告都是假的大家肯定都知道了),与其说在骂艺人,不如说奴隶只敢骂艺人。
讲历史是因为,知青下乡的目的之一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经济停滞,不能留知识分子在城市待业、集合,所以把他们流放到乡村和农民一起。你想想,从阶级先进层面来说,为什么不让大学生留在城市和工人阶级联合呢?再想想今年是不是号召建立乡村大学了?挑起互斗,瓦解联合,与人斗其乐无穷这是老传统,且看着吧,偷着乐的日子还在后面呢。
建议对追星祛魅,是因为消费的幻觉无法掩盖你不占有生产资料的现实,一出校园铁拳马上就到。
虽然精神疲惫,但我决定还是鼓足力气,分享总结一下刚刚在播客里听到的关于“心理效能”的知识。
心理效能是崔庆龙老师在他的微博里分享的一个概念,通过学习我开始理解,之前我那个在跨国公司管理层做事的ex为什么下班后总喜欢刷快手抖音,看一些垃圾网文,做很多让我难以忍受大翻白眼的行为……因为主导这些举动背后成因就是:心里效能。
当一份繁重的,冗杂的,甚至996的,不能时常实现自我价值的垃圾工作占据了人们的太多心耗时、他们便没有办法再去消费那些需要动用心智,才能消耗掉的精神产品了(尽管他知道它对他是有益的)但是被工作拖垮的成年人是处在,甚至长期处在负能,颓靡的精神状况中的,他只能通过一些替代性方案,进入低效能的行为模式,包括但不限于沉迷于碎片化信息、娱乐化消费、不需要费大脑思考的东西……如同手机进入飞行模式,电脑进入低电量的待机状态。
人在疲惫/创伤的时候,不仅是心理,生理上也同样是缺乏能量的,这不是单靠什么意志力,打鸡血可以解决的问题。当人心力不足时,就像一位囊中羞涩的消费者,在文艺精神产品的选择上必定会要消费降级。因为,去理解消耗那些风格很强烈,改编很狠心,内容很挑战的话题往往需要非常充沛的心理耗能,而那些古早的,经典的,熟悉的文艺作品相对而言就显得温和、友好了许多。(难怪我半天都不敢打开《爱死机3》)
只有经过足够的心里效能的储蓄,人才能够有精力让思考和行动保持在良好的运转水平/效能里。给精神赋能(心里效能储蓄)的行为有很多,每个人都不同所以因人而异。
例如,
吃得很好又不运动
看无脑甜剧狗血网文
看刺激漫画色情捞女bot等都可以达到充电目的
(这些可以赋能但同时也是替代行为,容易成瘾且陷入低效能低档位循环的模式,此处可参考《贫穷的本质》二者原理一致)
还比如
一些日常之事(打扫房间,做面膜)
轻运动(游泳,拉伸,瑜伽,旅行)
正念练习调整呼吸面对内心回到当下(写日记,写作就是一个回到当下,将混乱的思绪变成有序东西铺展开来的,很好的正念练习。写作可以帮助人把漂浮的心神给收回来)
听课、聊天,种花,做手工,做阅读播客等都是很好的回血行为
比起急功近利的带着目的去摄取,沉浸在自己感兴趣或可以沉静的事物里体会当下……不要评判自己的好或坏,总是给自己鼓励,告诉自己没关系和好棒棒,在内心相信自己,给自己鼓掌,抚摸自己。总之,人生已多艰难,取悦自己,回撤很可能是前进,用松弛的态度对待一切。
浅浅列一下我过海关删的东西,不保证仅供参考。
1⃣️梯子肯定删,实在要用,排队海关的时候再删
2⃣️Telegram、twitter、facebook、reddit、instagram 、discord、WhatsApp等社交通讯。【我认为境外app没有什么可删可不删,因为你梯子都删了,保留这些app会不会被问你没有vpn怎么用的这种问题呢】油管也要删除。
3⃣️iMessage 最好把敏感部分删除,有境外的删除。
4⃣️微信:我建议直接删除敏感的聊天框,备份单个人的聊天记录,不要直接删除微信app,因为他们需要以查看你和国外接应人的聊天记录为借口查看手机(顺便查看其他东西)不然删除单条信息就会像我一样会有时间标志和对话中断很明显删过的痕迹,这不太行。
5⃣️朋友圈:背景图注意一下。朋友圈点进去是直接显示图片的,这一点我也从反光玻璃看到了,所以不要侥幸以为他们只翻到几几年应该不会看到底了吧。要删除就全删除,先从图片看删除一遍,再点开完整的有文字的删除。
6⃣️手机相册:最近删除里一定要全删光。所有辱华meme敏感图片删除,裸露色情照片也要删除(这是中介和我说的,我不确定),聊天记录截图也要删除。
7⃣️百度网盘:删除。如果上述删除的东西上传至网盘,就把那个网盘删除。
8⃣️浏览器记录:safari页面退出。chrome账号退出,以防止查看收藏夹。
9⃣️通话记录:有境外电话的删除。
🔟app store:退出账号,以防止查看下载app记录。
适当保留国内社交app。
应该就这么多吧,欢迎补充……
be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