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导剪版增加的这条盘前公路终于修通车了!一路U型弯漂移上山。作为一款玩第二遍的游戏,导剪版的内容我认为很值得为它付费!特别是ps4 版升级只要花10刀,升级到ps5版享受高画质,自适应扳机等功能,还有新的游戏内容,真的很划算。

一边是所谓鼓励生育的政策,但是经济帐是人都能算清楚,说到底生育小孩就是一种利己行为,如果这个行为最终是负担,人当然会选择不生。现在一代人从现在来推算有小孩的未来,养育一个小孩的成本是可以估计的,另一方面,养育小孩的同时还要面对比之前一代人更加重的养老负担。人的预期非常重要,如果信任现在的社会,也许会在做决策的时候乐观一些,去相信未来政策补贴会更多,更重要的民生问题会有改善。但是现在这种信任已经在崩塌了,我体感这种信任的全面崩塌从18年开始,一路加速下坡。

在家久了就很有一种想和人说话的欲望,是指要动嘴的那种说话。要是能听懂小猫咪的喵喵声就不会有这种烦恼了。

@board

想问万能的tl,象友们,有没有你最近看的什么好笑的东西推荐,想要笑一笑。

不限电影/书籍/电视剧/脱口秀,有什么来什么呗,或者记忆里有什么特别好玩的作品,推荐一下大家乐呵一下。

我先来,最近补完了Ali Wong在Netflix上的三个脱口秀特辑,个人最推荐按时间线第二个,铁娘子,女性和妈妈的困境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普遍的,这一集大家都可以感同身受。脱口秀越贴近听众生活越好笑,第三集她开始讲成名生活,就没有那么relatable啦。

想要具体一点的推荐,比如郭德纲也行,但他那么多作品,有好笑的,有一般的,有哪个选段是象友会特别推荐的?

总之大家一起来笑一笑嘛

用手机打字说下这几天的状况吧。

《坍塌的53个名字》发出来后,大概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就知道超过我们的控制了。那天晚上有一场网球比赛,持续了三个半小时,基本上每五分钟我都会刷次手机,看着数据跳着涨,比赛中的回合也一直在增加,两人一直在拉锯。

第一天晚上只睡了四个小时,睡觉的那段时间应该就是数据疯涨的时候,抱着手机看留言看不过来。只能放出100条留言,需要一一筛选了。

这一天我基本就是接电话和回消息。上午十点多接到的第一个电话说近乎于威胁的,之后我咨询了律师以及有过相关发文经验的自媒体持有者,直到下午一两点才确定,我可以不用管这些威胁。

我的室友在我沉溺于网络数据和担心时,在准备食物,煮饺子、蒸饺子,拿出腌好的白菜、切西瓜……我心里想,还好我身边有个人还在正常地生活,说明我的生活还不至于被打乱了。

今天中午我进厨房,但心思还是无法投入。期间煎豆腐手臂被烫伤了三处,泡杨梅把水撒了一地,煮面条把面条撒进去后就没管了,导致搭在锅壁旁边的那一圈都被烧焦了。

我和朋友说这是“煮面哲学”,就像我的生活,投入进滚烫的开水中,以为已经就范了,但只要稍不注意冒了头,就会被锅灶的明火烧焦。

今天下午正式和公司确认好辞职了,之后领导给我电话,我表达了一些我的困惑:我说我经历过好的职场环境 知道什么是健康、正常,知道面对分歧该怎么办,以及如何在职场中与人相处。我走了我离开了,我在这里受到的伤好我自己可以解决,至少我知道健康是什么,但有些记者一毕业就来这种环境中生长。你们自己想想这样循环,做出来的新闻到底是什么?

我再次庆幸我拥有一些“正常”。说得有些乱七八糟,因为刚醒来没多久,这几天每天都在失眠,今天八点多睡着了,想调整作息,听到外面下雨又起来了。这几天的混乱中,看到身边的人以及自己始终在维持生活,给了我多一点的勇气,会觉得尝试去做什么是值得的。

来这里也可以找我:t.me/noodlezoo/29

周末买了一袋星巴克的精选豆子,刚刚煮了一杯,味道好棒啊。没有挑酸味明显的风味,以醇厚为主,尾韵的酸涩口感很丰富的果味。今天喝的黑咖啡,明天可以再试试奶咖。生活的情趣就是不同的咖啡豆的味道 :ablobcatheart:

上海清零目标军令状。这能解释为啥上海近日突然又管控愈演愈烈到非人的地步。注意到文中用了“粉身碎骨”一词,粉身碎骨的当然不会是立军令状的官员,而是老百姓。

自从卸载了微博我的专注力好了很多,和令人窒息的信息流保持距离还是有用的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有时候你去阅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欣赏一部作品,看完之后好像觉得很厉害,但是又不知道厉害在哪里,不知道如何讲出来,满脑子就只有一个词:「牛逼」。再问剩下的,讲不出来了。
其实这种事太正常了,这是一个如此普遍的现象,普遍到连李安在看完伯格曼的《处女泉》后都能讲出来那句著名的:「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这事情倒也没什么,去体会一部作品,第一次时似懂非懂也没关系。如果别人觉得牛逼但又不知道牛逼在哪,也是很正常的事。以我个人的体会来看,当一部作品的精神与你个人的精神越贴近,你就越更容易理解。杨德昌的《一一》被所有人理解,是因为杨德昌表露了现代都市行色各异人的困境,你很容易将自我放在放在NJ,放在敏敏,放在婷婷,放在简洋洋上(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这么想,笑)。你理解了角色,也就理解了自我。理解了自我,也就理解了作品。
除此之外,往往需要时间去沉淀,作者创作出来,花费了时间与精力,燃烧了自我去表达,不是花那几小时几天就能轻易弄懂。去体会一部作品所构建给你的精神世界,让你体会到的那个状态,也并非是像食欲或性欲般简单的刺激,如果你看完一部作品后获得的那种震撼在短时间内很快消散,那你真的需要好好想一想,你究竟从中获得了什么,为什么之后又会抓不住那种感受。
你需要长期地,反复地,从那部作品中不断获得新的感受,如果有什么东西在时间的长河中消散了,就尝试重新去抓取,而后,才能逐渐开始理解那部作品。讲过数次,第一次读完《百年孤独》时,正巧碰到雨季,那年秋天下了整整一个月的雨,最后合上这本书的那一刻我说不出一个字来,整座城市像是那个无穷无尽下着雨的马孔多,我有一整个礼拜没有张过口,和人讲过一句话。
但,虽然讲第一次读完后带给我如此的震撼,我仍在试图从中发现出新的内容,在尝试如何去理解每一个角色在每一个时刻所处的处境,而那些处境又是否和我有关。我看过无数尸体后,才明白那列运送着尸体看不到尽头的火车意味着什么。看过怎么洗都洗不干净的血渍之后,才明白那场下了无穷无尽地雨却怎么都洗不干净的广场意味着什么。还有最贴近我精神状态的一次,是在第一次读完这本书六年后。我一直试图去理解上校烧制小金鱼这个行为,直到有一刻,有一个冬天,当我的生活卡在那里走不出去,我将那个阳台想象成那个炼金房,为了不迫使我跳下去,我必须要反复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将金块炼造成小金鱼,再将其融化的过程。我才明白了为什么上校会在那个炼金房里一遍又一遍把金块熔炼成小金鱼,而后又重新融化,将自己刻在那里,创造,然后毁灭,然后重新开始这一切。
距离第一次读完这本书已经有十一年了,第一次读的时候,隐约会抓住到那种苍老的感受,像是站在山顶上看着村庄建起,人来人往,繁荣,衰败,复兴,毁灭。但直到今年好像才体会到那种命定的悲剧,那种不受时间控制,一眼望去结局的瞬间。而之所以最终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一切会发生,还是因为你终于从现实中看到了这一切,你也才终于明白,为什么马孔多的毁灭是个命定的事。
而这些,对于十年前的那个我而言太超前,没有想过那个我之后会看到这些,如果当年讲不出来话的震撼过去了,没有试图重新去抓一下,其实过去了也就是过去了。

从东航坠机到长沙楼塌,都没有公开任何遇难者的信息。名为保护隐私,实际也是维护历史的叙事权,其实包括疫情也是一样,四月之声的消失是一个道理。任何有代表性的个人,不管他说什么,发生了什么,都不可以存在于民众的记忆力。牺牲越遥远,越抽象,越对控制有利,越容易被篡改。他们害怕任何个人的声音,比生者更害怕死者,害怕殉道者,比如李文亮。

一些上海疫情里的小小荒唐 

嘛 说起来本来没想说这件事,但是还是说一下吧。
首先,我上海的,基层医生,整天测核酸一个多月了那种的。
5.2号呢,疾控给我打电话说,你阳了。我一看,好家伙,上午十点出的报告,13点通知的,终于见着红码了这是。
当时我就觉得怎么可能呢然后跟领导院长挨个汇报。
我们自己每天呢,是一次核酸单采的。然后我回家进小区呢,是要做一次抗原的。所以我就是一天一次抗原+核酸。
我上班其实蛮仔细的,而且最近去采核酸的小区也是比较安全的。就我们本地最近还行啊,新增不多。所以我和领导一致认为,这个阳性是实验室误报,样本污染所致。
于是当场就去发热哨点进行隔离,然后幸运的是我5.2号当日的核酸已经采完了,于是就相当于我在等核酸复核。
5.3凌晨两点半,核酸出来了,阴性。
然后就是院长帮助给疾控申诉啊,疾控5.3就给我加急做了双采复核。然后5.3中午十二点半的时候,核酸报告还没上传到平台,但是我码已经绿了,说明大数据中心已经从疾控拿到复核的结果了。不过等到晚上20:30,结果才上传,我才看到。
然后我终于可以从发热哨点出来了。
我的室友也不算密接,我的邻居也不算次密,我的楼栋也不用封控了。
虽然但是,小区居委还是跟我表示,你别回来了,住医院吧。你室友也别出门了,谢谢。
其实呢,实验室误报只能说明实验室消杀不到位,操作不规范,太忙太乱了等等。
但是这个事情本质其实在于,如果我不是医生,那我肯定只有去方舱医院一个结果了。
普通人既没有机会立刻复核,也不会有机会直接向疾控申诉。
普通人就是,说你阳你就阳,不阳也阳。
后续我问疾控,说我这个单子可以撤掉吗?疾控说不行,要撤必须检验机构申请,表示这个管子我们做错了才行。实际上用膝盖想检验机构也不会这样打脸。所以一个阳性单子实际上还是不可以撤销的。
最后会不会还是要去方舱医院走一造其实我也不清楚,但是我被隔离了两天之后,昨天又开始普通的上班了。

看到多抓鱼五周年纪念的推送文章,文章最后提到笑傲江湖,写着“朋友们,各自珍重。一首歌送给大家,焦虑的时候看看武侠片,幻想自己是个乱世中仗剑走天涯的侠客,就算无法凭一己之力反转时局,也能有逍遥歌一曲,笑看滔滔潮的心境。”
金庸的书看过五六本,一直觉得笑傲在中间是最独特的一本。很多金庸的主角都是某种理想化符号的代表,作为一个行走在世间的人物,贯彻其人设的过程都比较简单,没有经过特别大的动摇,最后终会转折向一个相对正面的结果。但令狐冲的个人理想和他的处境是那样格格不入,希望报师恩,但师傅是小人,而且处处想害他,希望青梅竹马的爱情,但小师妹并不爱他。一身神奇的功夫,但又无法像个大侠一般行走江湖,不好名利最终归隐。令狐冲的纠结挣扎是贯穿全书的,每一个设定给令狐冲的困难,最后都是他自己默默吞下苦果,但他并不苦闷。笑傲里的江湖和金庸其他作品还有一点不同就是名门正派的人物往往表里不一,阴险狡诈,反而是江湖里的旁门左派都是重视侠义的性情中人。联系金庸写这部书已是创作晚期(以及写于文革)的背景,感觉也是金庸先生对于之前描绘的理想化主人公,理想化江湖的一种悲观态度。这样的笑傲读起来更加有一种现实的味道。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