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看几章Ace,写写我的记忆!大量nsfw
初中的时候班级里躁动氛围当然主要还是和性无关的“八卦”——谁暗恋谁?谁喜欢谁?有没有人在谈恋爱?那时候似乎每个人都有一个绯闻对象,在我的圈子里,每个女生都有一个喜欢的对象,我也不例外。
有一天大家在讨论自己喜欢的人的时候我被追问,你有没有喜欢的人?我说了我同桌的名字,我的朋友们很容易地接受了。从此我同桌被我赋予了一些特殊的意义,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并没有那么“喜欢“他,我只是选择了逻辑上最合理的第一个人,我的同学们也果不其然相信了。我不否认同桌在我心中的特殊地位,但和我很多年后的一次暗恋相比,真的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经历。可以说在初中我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传绯闻”“有暗恋对象”的青春里程碑,但我自己并没有觉得那种喜欢有多么特别。
但我非常渴望浪漫,我喜欢看小说、看恋爱动画,我知道我很期待有能让我心动的人出现。在我为自己安排了一个“喜欢的人”之后,我觉得这和我期待中的“爱情”很不一样。
(2/n)(待续)
睡前看几章Ace,写写我的记忆!大量nsfw
我很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被同学告知“做爱”是什么的时候的场景。那个时候语文课布置看周国平的《妞妞》,里面似乎有书房做爱相关的描写。一个女同学悄悄地问我知道做爱是什么吗,我说我不知道,她捂着嘴一边笑一边说就是把男的的“那个”插入女的的“那个”里。我问“那个”是什么,她说就是性器官。
我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困惑,我不难理解这种事情能造出小孩,但我不理解人为什么要做这种事情。我当时还以为女人的性器官就是乳房,因为我看的第一本黄书是拉拉小说,而且我只看到了两个女的在床上抱在一起摩擦乳房的部分。于是我一直在纠结精子怎么能通过乳房进入到子宫里这件事,我能感觉到有什么不对,但我说不出来。
我不记得我是什么时候知道“阴部”才是当初我应该想到的性器官,但我记得那一段时间班级里隐隐约约的兴奋感——在读到亲密场景时候的偷笑和窃窃私语,但我完全没有感觉,只有科学角度上的困惑。
(待续!1/n)
@PiguCat 感觉自己需要!
诚邀大家去听道英翻唱涩琪的28 Reasons,他太会唱了! #并不是硬核kpop粉
@yan132 但是小萨也很馋牛奶!我偶尔会给她一瓶盖喝她很喜欢
最近有一搭没一搭听了一本有声书,叫Have You Eaten Yet? 讲的是世界各地中餐馆的故事。南非、秘鲁、阿根廷、以色列、土耳其、马达加斯加、巴西的亚马逊丛林里、印度的喜马拉雅山上,世界各个角落。
提起中餐馆,大多会想到纽约唐人街或者旧金山的老华人。这本书特别的地方在于,作者去探访了各个对于华人来说”非热门移民国家“的中餐馆,寻找他们曲折的迁徙故事,和他们因地制宜在菜式上做的各种改变。比如印度中餐馆会给各种菜加上gravy,中国菜不这么吃,但是老板说,当地人喜欢,这样做来钱,那么干嘛要追求”正宗“。在南美开中餐馆,门槛也很不一样,春卷,beef and broccoli, sweet and sour chicken,本地人最认这几样,只要会了它们,就相当于拿到了中餐馆入场券。
因地制宜之外,也有惊人的传承。作者在各种意想不到的中餐馆里,吃到正宗的清蒸鱼、虾饺、银耳羹、甚至全牛宴。一位从没去过中国的厨师,做得一手正宗粤菜,只是因为感兴趣、从小跟在大人身边学。
还有各种各样的混血儿,也许从没去过中国,也早已不会说中文,但是提起自己的identity,还是会说I'm Chinese。包括作者自己,香港出生,新加坡和日本长大,移民加拿大,在美国上过学,天南海北,身份认同这件事变得更加灵活和零散,Chineseness可以穿透狭隘的国籍、护照、甚至肤色的桎梏,在食物、文化和各种微妙的角落存在。
书的第一章,写到一个在加拿大中部省份小镇Outlook的中餐馆。这个小镇,大概多数加拿大人也没有听说过。然而在20世纪初,排华法案的年代,有人坐着轮船、转火车,手里拿着一张假冒的身份,以paper son的方式来到小镇,投奔开餐馆的同乡。慢慢的餐馆变成小镇居民日常社交的地方,随便叫一点零食、几杯咖啡,气氛随意,和几个朋友一待就是一下午,几乎成了community center。读到这里,头脑中几乎能脑补出那个画面,直到今天,在各个小镇,依然有爷爷奶奶们周末去过教堂,在中餐馆聚餐。而直到今天,也依然有华人为了移民、为了子女,在小镇开起一家家中餐馆,像是历史的河流连接百年。
笑傻了,bp jisoo Coachella一个solo视频开头10秒内“韩国传统文化”“中国风好美哦”“有点英伦风的感觉”三条弹幕各说各的,只能说全球化在此舞台上尽数体现了(x
#并不是硬核kpop粉
@yan132 我一直告诉别人小萨是我的客厅室友!